民族经济学又称“少数民族经济学”。研究少数民族或民族地区的社会经济问题及其发展规律的学科。范围包括少数民族经济发展中的各种理论和实际问题、经济发展的历史和现状、各个少数民族或其地区不同及共同的经济问题、国内与国外各个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问题等。 民族经济学研究各民族经济发展及社会经济发展规律的科学。亦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学。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统一国家,除汉族外,还有蒙、回、藏、彝、壮等五十几个民族。各民族经济都是国民经济的组成部分。由于历史、地理环境和其他原因,各民族聚居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相差很大,多数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比较落后,具有独特的经济发展过程和经济关系。 民族经济学以中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生产方式(主要是生产关系)兼及上层建筑为研究对象。学科的任务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来分析和揭示中国少数民族的社会生产方式及其特点、结构和规律性,为党和国家制定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发展的方针、政策提供依据,同时为马克思主义的政治经济学、历史学和民族学的研究提供新的材料。 在我国,少数民族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是1979年3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经济科学规划会议上提出的。翌年10月,有关单位举行了《中国少数民族经济学概论》教材讨论会,对少数民族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进行了探讨。1981年8月,在大连举行的全国经济学团体联合会上,于光远提出把民族地区经济学列为经济科学中当前最重要的研究课题之一,并阐述了它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同年12月,在北京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经济学研究会首届年会暨成立大会上,对少数民族经济学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在深入探讨的基础上进行了学术交流。 民族经济学是介于经济科学和民族科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它应用经济科学的一般原理,根据各民族的实际情况,研究各民族经济的具体特点及其发展变化的规律。其主要内容有:学科的对象和任务; 民族地区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民族经济的基本特点;民族经济建设的现代化;民族经济的布局、经济结构;民族经济的管理体制; 民族地区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民族商品、物资的流通渠道; 民族地区经济效益及其评价方法,民族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民族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发展战略问题; 民族地区人口的有计划增长和人口的质量问题; 民族地区的区域自治和财政自主权问题; 落后民族跨越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等等。 阅读书目:《民族经济学研究》(关于民族经济学学科研究专辑)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研究会编,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1)《回族简史》宁夏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2)《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概论》 中国少数民族经济概论编写组,中央民族学院出版社1985年9月版 《The Economics and Politicsof race;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Thomas Sowell NewYork: William Morrow and Co.,Inc.,1983; 《民族と風土の經濟学》竹内宏著,東京東洋經濟新報社1981。 〔参〕 地区经济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