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百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百合 【概况】: 基源 为百合科百合属植物部分种类的鳞茎。 百合属全世界约80种;中国约35种,其中半数以上的种类供药用。 原植物 正品百合一般为3种:卷丹Lilium lancifolium Thunb.(L.tigrinum Kar.-Gaucl.),又名山百合(山东)。 百合L.brownii F.E.Brown var.viridulum Baker(L.brownii var.colchesteri Wils.)。细叶百合Lilium pumilum DC.(L.tenuifolium Fisch.;L.potaninii Vrishcz),又名山丹。 个别省区有用山丹、麝香百合、东北百合、川百合、野百合作百合入药的:山丹L. concolor Salisb.,又名红花菜(《纲目》),山百合(《山东中草药手册》)、红百合(《日华子本草》)麝香百合L.1ongiflorum Thunb.(L.1ongiflorum var.scabrumMasumune)。东北百合L.distichum Nakai,又名轮叶百合(《中药志》)。川百合L.davidii Duch.(L.cavaIeriei Lév1.et Vant.;L.thayerae Wilson),又名西北百合(《全国中草药汇编》)。野百合L.browmii F.E.Brown ex Midllez[L.brownii var.australe(Stapf)Stean],又名白花百合(《新华本草纲要》)。 历史 百合(《本经》)始载之,历代本草均有记载,本列入草部。李时珍在《纲目》中将其改入菜部,但在历代本草著作中百合一条下,往往含有许多种类。 《纲目》云“百合一茎直上,四向生叶。叶似短竹叶,不似柳叶。 五六月茎端开大白花。长5寸,六出,红蕊四垂向下,色亦不红。”所述为百合。 卷丹在早期本草中本附于百合条下,李时珍把百合和卷丹分开,云“茎叶似山丹而高,红花带黄而四垂,上有黑斑点,其子先结在枝叶间者。”其子指叶腋中的珠芽,在栽培中百合和卷丹都有之,卷丹亦即本种。 形态 卷丹为多年生草本,高1~1.5m。 鳞茎卵圆状扁球形,高4~7cm,径5~8cm。茎直立,淡紫色,被白色绵毛。 叶互生,无柄;叶片披针形或线状披钱形,长5~20cm,宽0.5~2cm,向上渐小呈苞片状,上部叶腋内常有紫黑色珠芽。花3~6朵或更多,生于近顶端处;花下垂,桔红色,花蕾常被白色绵毛,花被片6,长5.7~10cm,宽1.3~2cm,向外反卷,内面密生紫黑色斑点;雄蕊6,短于花被,花药紫色;子房长约1.5cm,柱头3裂,紫色。 蒴果长圆形至倒卵形,长3~4cm。种子多数。 花期6~7月,果期8~10月。(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彩图17)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400~2500m林缘路旁及山坡草地上。 分布于吉林、河北、山西、陕西、甘肃、青海、山东、江苏、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广西、四川。 本品为常用中药。目前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有栽培。主产湖南黔阳、邵阳及湘西苗族自治州,浙江吴兴、大兴、龙游,江苏宜兴、江浦,陕西大荔、蓝田,四川中江、合川,安徽安庆。 日本、朝鲜也有产。 百合与卷丹的主要区别在于鳞茎近球形,其暴露部分带紫色,鳞叶广展如荷花状。 茎无毛,带有紫色条纹。叶有短柄,叶片倒披针形或倒长卵形,宽1.5~4cm。 花期6~7月,果期9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4卷.123页.图31)生于海拔300~900m的山坡草丛中、疏林下、山沟旁或村旁,也有栽培者。 分布于河北、山西、陕西、安徽、浙江、江西、河南、湖北、湖南。 细叶百合与卷丹的区别在于鳞茎圆锥形或长卵形,高2.5~4cm,径1.8~3.5cm。 叶线形,长3~10cm,宽1~3mm。花1~3朵,下垂,鲜红色或紫红色,花被片长3~4.5cm,宽5~7mm,反卷,无斑点或有少数斑点;花药具红色花粉。蒴果近球形,1.7~2.2cm。花期6~8月,果期8~9月。 (图见《中药志》第2册.394页.图262)生于海拔400~2600m的山坡草地或林缘。分布于中国东北及河北、山西、陕西、宁夏、甘肃、青海、山东、河南。 原苏联、朝鲜、蒙古也有分布。 山丹、麝香百合,东北百合,川百合、与上述3种的主要区别为山丹鳞茎卵球形,直径1.5~3.5cm。叶宽线形或披针形,长5~7cm,宽2~7mm。花单生或2~3朵,直立,红色,花被不反卷,无斑点。 花期6~7月,果期8~9月。(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352页.图265)生于海拔350~2000m的山坡草丛、路旁或灌林下。分布于吉林、河北、山西、陕西、河南。《日华子本草》最早收载此名,又名红百合或红花菜。 《纲目》云”山丹极似百合,小而瓣少,茎亦短小,其叶狭长而尖,颇似柳叶与百合迥别,四月开红花,六瓣不四垂……”所述乃本种。 麝香百合茎绿色,基部淡红色,无斑点。花大白色,基部带绿色,极芳香,花被漏斗状,长10~15cm,径10~12cm。花期6~7月,果期8~9月。 (图见《中药大辞典》.上册.856页.1728条图)。分布于台湾、广东(鼎湖山)、广西(武鸣)。 日本(硫球群岛)也有分布。 东北百合鳞茎长圆形,鳞叶的中部有二节。 叶疏散互生,近上部有7~11叶轮生。花斜上,橙红色,内侧有紫黑色斑点。 花期7~8月,果期9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4卷.157页.图18)。生于海拔200~1800m的山坡林下,林缘、路边或溪旁。分布于中国东北及山东、安徽。 川百合叶密生,无柄,叶片细长线形,长6~10cm,宽2~3cm,两面无毛,叶腋处有白色绵毛。花数朵至多朵,下垂,橙黄色,花被向外反卷,具紫色斑点。 花期7~8月,果期9月。(图见《中国植物志》.第14卷.149页.图41)生于850~3200m的山坡草地、林下荫湿处或林缘。分布于山西、陕西、甘肃、河南、湖北、云南。《滇南本草》云“百合花,味甘、平、微苦,性微寒……”经考证即或本种。 野百合叶片披针形或窄披针形,长2~10cm,宽0.5~1.5cm。花被片乳白色,微黄,背面中肋带淡紫色,长约15cm。 花期5~6月,果期9~10月。(图见《中药志》.第2册.第2版.彩图19)生于海拔(100~)600~2150m的山坡林下或溪沟旁。 分布于中国西南及陕西、甘肃、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 。【生药】: 栽培 适于凉爽湿润气候,忌酷热,忌水涝。 以排水性好的砂质壤土为宜,忌连作。多用鳞茎繁殖,于9~10月间收获时,将鳞茎掰分后作种栽,或选取小鳞茎作种茎,按行株距各30~35cm×13~17cm条播或穴栽,深8~10cm,每亩用种量200~250kg。下种前用1:300~500倍托布津溶液浸种20分钟,有明显防病效果。亦可用珠芽,鳞片和种子等进行繁殖培育。 栽后结合除草施冬肥1次,齐苗后再追施苗肥,生长中、后期应以钾肥为主追施。肥料可用人畜粪水、堆肥、厩肥、草木灰或化肥。 苗期要勤除杂草,结合中耕进行培土,孕蕾期应及时摘除花蕾与顶芽,以免消耗养分。病害有灰霉病、黑斑病,可用500倍托布津液喷雾;立枯病,用50%退菌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石灰5%尿素0.2%浇灌。虫害:蚜虫,用40%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 采集 秋、冬季采挖,除去地上部分,洗净泥土,剥取鳞片,用沸水捞过或微蒸后,焙干或晒干。药材主产于湖南黔阳,邵阳及湘西苗族自治州,浙江吴兴,长兴,龙游,江苏宜兴、江浦,陕西大荔、兰田,四川中江、合川,安徽安庆。以湖南所产品质最好.江浙产量最大。 鉴别 性状 ❶ 卷丹鳞片长椭圆形,顶端较尖,基部较宽,常向内卷曲,长2~3.5cm,宽1~1.5cm,厚1~3mm,边缘薄,微波状;表面类白色淡棕黄色或微带紫色,光滑,半透明,有纵脉纹5~9条(维管束纹)。质硬而脆,断面较平坦,角质样。无臭,味微苦。 ❸ 细叶百合鳞片长约至5.5cm,宽约至2.5cm,厚约至3.5cm,色较暗,脉纹不显。均以肉厚,质硬,色白者为佳。 显微 ❶ 卷丹粉末:米黄白色。气微,味淡。 1)淀粉粒众多。均为单粒,多呈不规则椭圆形、类卵形或类球形,少数呈类三角形、长椭圆形或肾形。有的淀粉粒一侧或一端略作角状或乳头状突起,或起伏不平,长至70μm,直径6~48(53)μm;脐点不甚明显,短缝状、短弧状、人字状或点状,多位于较小的一端,有的于脐点两侧可见肋状纹理;大者隐约可见层纹。(如商品在加工时用水煮过,淀粉往往已糊化,形成糊化的淀粉团块)。 2)导管 稀少,不易察见。均为螺纹,且多成束,单个导管直径10~28μm。3)表皮组织 不易察见。 表皮细胞呈长方形或条形,垂周壁微波状弯曲,长至300μm,直径50~83μm。 气孔器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65μm左右,周围副卫细胞3~5个。(图见《中药粉末显微鉴定手册》.第2卷.45页B)❷ 百合粉末:灰白色,味微苦。1)淀粉粒极多,商品中淀粉粒多已糊化。未糊化淀粉粒单粒长卵形、长椭圆形、矩圆形、圆三角形、菱肉形、盾牌形、类圆形或不规则形,有的一边或两边角样突出,直径5~51μm,长至91μm,脐点明显,人字状、马蹄状、三叉状、星状、十字状、点状或短缝状,大多位于较小端,层纹较明显。2)表皮细胞垂周壁薄,波状弯曲。 气孔类圆形直者径53~63μm,扁圆形者直径53~70μm,长圆形者直径42~50μm,长45~61μm,副卫细胞3个。 (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108)❸ 细叶百合粉末:灰白色,味微苦。1)淀粉粒梨形、圆三角形或贝壳形,较大端大多平坦或微凹,直径3~50μm,长至70μm,贝壳形者宽至77μm,脐点明显,复粒稀少,由2~4分粒组成,有的分粒大小悬殊;半复粒偶见。 2)表皮细胞垂周壁薄,波状弯曲。气孔类圆形,直径42~51μm,保卫细胞有纹理,副卫细胞4~5。 (图见《中药材粉末显微鉴定》.图110)❹ 川百合粉末:淡黄白色。 气微,味淡。 1)淀粉粒众多,均为单粒。淀粉粒呈梨形、椭圆形、卵圆形或类球形,偶有呈棒锤状。 小粒多为类球形或椭圆形,直径8~43μm,长至63μm;脐点主为人字形,或为短缝状、点状,偶见星状,脐点两侧常见肋状裂纹;层纹不明显,少数隐约可见。2)导管 稀少,均为螺纹,直径6~26μm。3)表皮组织多破碎。完整的表皮细胞呈类方形或短条形,垂周壁略呈波状弯曲,直径达58(95)μm。气孔器类圆形或扁圆形,直径44~55μm,周围副卫细胞4~5个。(图见《中药粉末显微鉴定手册》.第2卷.43页B) 理化 ❶ 取样品粉末0.5g,加60%乙醇10ml温浸,不断振摇,30分钟后滤过,滤液浓缩至1ml,点于硅胶CMC板上,以乙酸乙酯-甲醇-水-乙酸-(12:3:2:3)为展开剂,以果糖、蔗糖为对照。 展开2次,用α-萘酚硫酸液显色,斑点均呈紫红色。(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58-1)❷ 取样品粉末5g,加0.5ml二氯甲烷回流3小时,滤过,水浴浓缩至干,用0.5ml二氯甲烷溶解,点于预制硅胶G板上,以二氯甲烷-乙酸乙酯-石油醚-甲醇(10∶7∶7∶2)为展开剂,展距15.6cm,喷以7%磷钼酸乙醇液,于110℃加热5分钟显色。 (图见《中药材薄层色谱鉴别》.图158-2) 加工炮制 常用的炮制品有百合和蜜炙百合。 ❶ 百合取原药材,除去杂质。 ❷ 蜜炙百合先将炼蜜加适量开水稀释,加入百合拌匀,闷透,置锅内用文火炒至不粘手,取出,放凉。每百合100kg,用炼蜜5kg。 。【化学】:细叶百合含1-0-阿魏酰-3-O-p香豆酰丙三醇(1-OFeruloyl-3-O-p-coumaroylglycerol)、1,3-O-二阿魏酰丙三醇、1,2-O-二阿魏酰丙三醇、1-O-阿魏酰-2-O-p香豆酰柄三醇、1-O-p-香豆酰-2-O阿魏酰丙三醇、1-O-阿魏酰丙三醇.1-O-p香豆酰丙三醇、3,6′-O-二阿魏酰蔗糖、腺苷(Adenosine)、甲基-α-D-甘露糖甙(Methyl-α-D-manopyranoside)、甲基-β-D-果糖甙、D半乳糖、王百合甙A、D(Regaloside A、D)、细叶百合甙(Tenuifolioside)A、B等[1]。 麝香百合含3,6′p-二阿魏酰蔗糖、4-乙酰基-3,6′-二阿魏酰蔗糖、3-阿魏酰-4-乙酰基-6′-(13′-o-β-D-葡萄糖基)阿魏酰蔗糖、2,3-二羟基-3-O-p香豆酰-1,2-丙烷二羧酸(2,3-Dihydroxy-3-O-p-coumaryl-1,2-propanedicarboxylicacid)、阿魏酰-2,3-二羟基-1,2-丙烷二羧酸,百合甙(Lilioside)A、B,王百合甙(Regaloside)D、E等[2~4]。 附 山百合(L.aurattim var.platyphyllum)中还含dl-丁香树脂醇、4-O乙酰基3,6′-二阿魏酰蔗糖、6-O-乙酰基-3,6-二阿魏酰蔗糖、王百合甙A、B、C、H(1)和L(2)[1]。 (1)R1=R2=H (2)R1=R2=AC 湖北百合(L、henryi)含3-O-阿魏酰-6′-O-(4-O-β- D-葡萄糖基阿魏酰)蔗糖,(2S)-1-O-对香豆酰-3-O-β- D-葡萄糖基丙三醇(2S)-1-O-对甲氧基桂皮酰-3-O-β- D-葡萄基丙三醇、(25R)3β,26-二羟基-2α-胆甾烷-6,22-二酮-3-O-β-D-葡萄糖甙等[5,6]。 砖红百合(L.testaceus)含多糖[7]。 参考文献 [1]Phytochemistry 1989;28(12)∶3453 [2]CA 1989;111∶180537x [3]Phytochemistry 1987;26(11)∶2965 [4]Phytochemistry 1982;21∶891 [5]国外医学中医中药分册 1989;11(6)∶38 [6]Chem Pharm Bull 1988;36∶2430 [7]国外医药植物药分册1990;5(6)∶265 。【药理】:百合水提液(1g/ml)以20g/kg给小鼠ig后,具有镇咳,祛痰的作用,能增加戊巴比妥钠的睡眠时间及阈下剂量的睡眠时间,具有明显的镇静作用,对强的松龙所致的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起显著性的保护作用,能抑制DNCB所致小鼠迟发性过敏反应,对抗异丙肾上腺素所致心肌耗氧增加,能延长缺氧时间。 参考文献 中药材 1990;(6)∶31 【药性】: 性味 甘,寒。 ❶ 《本经》:“甘,平。” 归经 入心、肺经。 ❶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心、肺、大、小肠四经。” 功效 养阴润肺,清心安神。 主治 阴虚久咳,肺痨久嗽,咳唾痰血;热病后余热未清,虚烦惊悸,神志恍惚;脚气浮肿。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2g;蒸食或煮粥食。外用:捣敷。 使用注意 风寒痰嗽,中寒便滑者忌服。 ❶ 《本经逢原》:“中气虚寒,二便滑泄者忌之。” 配伍应用 ❶ 配党参、黄芪,治体虚头晕❷ 配沙参、麦冬,治肺阴不足,久咳不愈。 ❸ 配枇杷叶、黄芩,治肺热咳嗽。 ❾ 配杏仁、核桃仁、麻黄,治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咳嗽气喘。 ⑾配紫菀、前胡、生姜,治妊娠风热相交,咳嗽痰多,心胸满闷。 ⑿配白芍、沙参、桔梗,治慢性咽喉炎。 ⒀配黄芪、细辛,治过敏性鼻炎。⒁配猪苓、鱼腥草、虎掌草,治肺癌。 ⒂配桔梗、白及、三七,治支气管扩张、咯血。⒃配枇杷叶、玄参、瓜蒌皮,治自发性气胸。 ⒄配知母,治热病后心烦不安,神志恍惚。⒅配生地,治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及阴虚热扰,虚烦不寐。 ⒆配鸡子黄,治百合病吐之后,精神恍惚,烦躁失眠。⒇配滑石,治百合病变发热。(21)配滑石、代赭石,治百合病下之后。(22)配熟地、生地、玄参,治肺肾阴虚,虚火上炎。 (23)配郁金、莲子心、夜交藤,治神经官能症。 (24)配酸枣仁、龙骨、柏子仁,治神经衰弱。(25)配酸枣仁、合欢花、丹参,治癫狂,郁证。 方选和验方 ❶ 百合固金汤(《慎斋遗书》)治肺肾阴亏,虚火上炎,咽喉燥痛,咳嗽气喘,痰中带血,手足心热,舌红少苔,脉象细数:熟地黄15g,生地黄9g,麦门冬6g,见母、百合、当归、炒芍药、甘草各5g,玄参、桔梗各6g。 如咳嗽,初一、二服,加五味子20粒。 ❸ 百合鸡子汤(《金匮要略》)治百合病吐之后,精神恍惚,烦躁失眠:百合7枚(擘),鸡子黄1枚。上先以水洗百合,渍1宿,当白沫出,去其水,更以泉水400ml,煎取200ml,去渣,内鸡子黄,搅匀,煎5分,温服。 为粗末,每服4g,加生姜(枣大)1块,水煎服。” 以水1200ml浸渍1夜,用以洗身,洗后食煮饼,不用盐、豉。 ❻ 百合散(《济生方》)治妊娠风热相交,咳嗽痰多,心胸满闷:百合(蒸)、紫菀茸、贝母、白芍药、前胡、赤茯苓、炒桔梗各10g,炙甘草5g。 为粗末,每服3g,加姜5片,水煎服。 研为散,每服5g,生姜2g,水煎服。 研为散,每服5g,水煎服。 研为散,每服5g,水煎服。⑾百合散(《太平圣惠方》)治妊娠七八月,伤寒烦热,喘咳痰多,不欲食:百合、贝母、桔梗、前胡、赤芍药、紫菀,桑白皮、赤茯苓各10g,炙甘草5g。研为散,每服3g,加生姜3片,水煎服。⑿含化百合丸(《太平圣惠方》)治咳嗽上气,心膈烦闷,胸中不利:百合、紫菀、麦门冬、贝母、五味子、炮姜、杏仁、诃黎勒皮各10g,桂心、皂荚子仁、炙甘草各5g。研末,和枣肉为丸,如半枣大。每含1丸咽津。 ⒀百花膏(《济生方》)治肺热久咳或痰中带血:款冬花、百合(焙,蒸)等份。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龙眼大。 每服1丸,食后临卧细嚼,姜汤咽下,噙化尤佳。⒁《福建药物志》:“治肺阴虚久咳:百合15g,旋覆花、麦冬各9g,天门冬、紫菀各6g,水炖服。”⒂《安徽中草药》:“治肺结核咳嗽咯血:百合、夏枯草各15g,白及、百部、桑白皮、藕节各9g。煎服。”⒃《福建药物志》:“治肺热咳嗽:百合、枇杷叶各9g,薄荷5g。冰糖适量,水煎服。”⒄《湖北中草药志》:“治燥热咳嗽:百合、沙参15g,鲜芦根30g,枇杷叶9g。水煎服。 ”⒅养阴利咽汤(《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治咽部异物梗阻感,咽干,咽痛和声音嘶哑,肺热阴亏,头晕目眩,咽底壁结节色红而高突者:大白芍9g,川百合10g,南北沙参各10g,天花粉9g,白桔梗4.5g,生甘草2.5g,嫩射干4.5g。水煎服,1个半月至2个月为1疗程。 ⒆新中医1986;(12):“治癫狂,郁证:炙百合30~60g,炒枣仁、合欢花、夜交藤各30g,丹参15~30g,当归10g,甘草3~6g。水煎服。”⒇百合安眠汤(《千家妙方》)治神经衰弱,劳倦内伤,肾阴亏虚,水火不济,心肾不交证:百合24g,炒枣仁12g,龙骨15g(先煎),柏子仁10g,五味子6g,制首乌24g,熟地15g,当归10g,生黄芪15g,远志10g,龟板24g(先煎),陈皮6g,冬葵子10g。 水煎服,每日1剂。(21)百合莲子神安汤(《千家妙方》)治神经官能症:炒枣仁18g,太子参9g,百合45g,陈皮6g,茯苓12g,浮小麦30g,生龙骨18g,生牡蛎18g,桂圆肉9g,石菖蒲9g,莲子心6g,炙甘草4.5g,辰砂1.8g。水煎服,每日1剂。 (22)治三阳合病方(《广笔记》)治脉大上关上,但欲眠,目合则汗:百合30g,麦冬15g,炙甘草3g,知母、白芍、瓜蒌根各6g,竹叶50片,鳖甲9g。水煎,每日1剂,分2次服。 (23)益胃百合汤(《中国中医秘方大全》)治慢性萎缩性胃炎:百合30g,乌药9g,白芍15g,甘草5g,淮山药20g,黄芪20g,红花15g,陈皮10g,黄连3g。水煎服,每日1剂,3个月为1疗程。(24)百合荔楝乌药汤(辽宁中医杂志1978;(3))治胃痛,胃脘胀满:生百合50g,荔枝核20g,川楝子25g,乌药20g。水煎服。 (25)敛肺止液汤(南京中医学院学报1988;(4)治鼻渊:黄芪、百合、淮山药、益智仁各10g,乌药6g,细辛3g。若鼻渊色黄稠者加鱼腥草、辛夷,去细辛。 每日1剂。 (26)五更泻止汤(《千家妙方》)治肠结核肺脾两败证:淮山药24g,百合30g,百部15g,薏苡仁24g,扁豆15g,茜草根12g,大小蓟各10g,沙氏鹿茸草(六月霜)30g,北沙参30g。 水煎服,每日1剂。(27)龟百壮骨冲剂(《湖南中医杂志1989;(4))治小儿鸡胸症:龟甲40g,百合40g,浙贝12g,龙骨20g,牡蛎20g,条参40g,淮山药40g,全瓜皮20g,桑皮20g,杏仁20g,天门冬20g,枳壳15g,鸡内金5g。 共研细末。7个月以上每次3g,1岁半以上每次5g,2岁半以上每次10g。 每天2次,15天为1疗程。(28)《安徽中草药》:“治热病后体虚,心烦,心慌,失眠、精神恍惚:百合、生地各15g,知母9g。煎服。”(29)复方百合叶片(《山东中草药验方选》)治跌打损伤,闪腰岔气:百合叶2000g,红花120g,土元120g,滑石粉适量。 取百合叶400g粉碎成细粉,过80~100目筛,取细粉200g备用。余渣与余药加水煎煮2次,浓缩成膏状,加入备用细粉搅匀,过16~20目筛,制成颗粒,压片,制成1000片。口服,每次4片,每日2次。(30)调心汤(实用中医内科杂志1989;(2))治心血管疾病:百合30g,乌药10g,丹参30g,郁金10g,瓜萎30g牡蛎30g,麦冬10g,五味子15g,党参30g,柴胡15g,黄芩15g,苏子30g,川椒10g,甘草10g,大枣10枚。 上药加水煎取2次,浓缩至500ml。每日3次,每次80ml,空腹服,4~9周为1疗程。 (31)萎胃百合汤(辽宁中医杂志 1988;(4))治疗萎缩性胃炎:百合30g,乌药9g,白芍15g,甘草5g,山药、黄芪各20g,红花15g,陈皮10g,黄连3g。 单方应用 ❶ 《药补和食补》:“治肺结核咯血咳嗽,慢性支气管炎伴肺气肿:鲜百合3个,洗净捣汁,以温开水冲服,早晚各1次。” ❹ 《千金方》:“治耳聋、耳痛:干百合为末,温水服3g,日2服。” 将鲜百合洗净,加入白糖,捣成膏状。用生理盐水洗净患处,将本品涂于纱布上敷患处,每日1次。 食疗 ❶ 《药补和食补》:“治肺结核和热性病后期,失眠,心悸,精神不安:百合100g,白糖适量,水煎,食百合饮汁。” 瘦猪肉适量,以上前2味共研为末,取6g,与适量瘦猪肉末一起用水调至如糊,炖熟后服食之,每日1次。 ❹ 《药补和食补》:“治神经衰弱,寐差,久咳,口干:百合100g,蜂蜜20g。拌和,上笼蒸熟,睡前食之。”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