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白背三七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白背三七 【名称出处】:《云南中草药》 【概况】: 异名 土生地、白仔菜药(《广西药用植物图志》),土田七(《广西中药志》),三百棒、石三七(《云南中草药》),大绿叶、接骨丹(《云南中草药选》),白子菜(《全国中草药汇编》)。 基源 为菊科三七草属植物白背三七的根及根茎。 原植物 白背三七Gynura divaricata(L.)DC.(Gynura ovalis DC.;Seneci0 divaricata L.),又名白番苋(《浙南本草新编》)。 形态 多年生草本,根肉质,具多数长须根。 茎直立,高30~100cm,稍肉质,有纵棱,被白色柔毛。单叶互生,卵形或长圆状倒卵形,长5~12cm,宽2.5~4.5cm,基部有时具2耳,边缘有粗锯齿,或羽状浅裂。头状花序顶生,疏伞房状;总苞筒状,总苞片2层,线状披针形,外层短,疏离,内层覆瓦状排列,边缘宽膜质,被灰白色短毛;全为管状花,金黄色,5齿裂。瘦果深褐色,有条纹;冠毛白色。花果期10月至次年3月。 (图见《浙南本草新编》.390页.图412) 生境与分布 生于山坡湿地。分布于浙江、江西、福建、广东、广西、四川、云南。。【生药】: 采集 秋、冬季采挖,洗净,晒干或鲜用。 贮藏 晒干用者置干燥处。 【药性】: 性味 甘,寒。 有小毒。 ❶ 《广西药用植物图志》:“甘,凉。” 功效 清热解毒,舒筋活血。 主治 支气管炎,肺结核,崩漏,跌打损伤,骨折,外伤出血,痈肿,烧烫伤。 ❶ 《广西药用植物图志》:“煮汤内服,凉血解毒;捣烂外敷跌打伤,消肿散瘀;又用以敷热痈,散痛消肿。经九蒸十晒,浸酒或煎汤服补血。” 鲜品捣敷。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9g;或浸酒。外用:适量,捣敷或研末调敷。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广西药用植物图志》:“治疮痈:白背三七、雾水葛等份,捣烂外敷。” 单方应用 《云南中草药选》:“治烫火伤、刀伤:白背三七根粉,加糖调成糊状,包扎患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