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扭转痉挛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扭转痉挛torsion spasm

系以肌张力障碍和四肢、躯干或全身的剧烈扭转为特征的一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又称为变形性肌张力障碍、扭转性肌张力障碍、豆状核性肌张力障碍。临床上分为原发性扭转痉挛和症状性扭转痉挛。原发性扭转痉挛又叫真性变形性肌张力障碍,病因不明,少数病例有家族史,多发生在少年儿童。症状性扭转痉挛可见于某些脑部感染、脑血管疾病、各种中毒、肿瘤等。病理改变主要为基底节神经细胞变性,尾核与壳核小神经细胞变性最为突出;苍白球亦可有退行性变;丘脑、丘脑底核下橄榄核、桥脑、齿状核及大脑皮层的神经细胞也可有变性;有的基底节呈大理石样;新近研究齿状核的细胞丧失对本病甚为重要。临床表现为四肢和躯干不自主的痉挛和扭转,动作奇异多变。四肢肌近端重于远端。颈肌受侵可出现痉挛性斜颈。颜面肌肉受累可有各种怪异表情。精神紧张时加重,睡眠时不自主运动消失。静止时肌张力正常、无真性肌麻痹与萎缩、各种反射正常、深浅感觉存在、智力一般无改变。治疗:加强护理;适当应用甲基多巴、抗胆碱药、镇静药等;亦可手术治疗。

扭转痉挛torsion spasm

亦称变形性肌张力障碍。指围绕躯干或肢体长轴的肌肉缓慢有力的扭转性收缩,造成扭曲的奇异姿态。为锥体外系损害所致。原发性者原因不明,症状性者可见于肝豆状核变性、脑炎后遗症以及服用苯噻嗪类和左旋多巴时的药物反应。治疗可用氟哌啶醇、安定等。

扭转痉挛

扭转痉挛

扭转痉挛又称变形性肌张力障碍,是躯干的徐动症,为一少见的基底节疾病。其临床特征为肌张力障碍和躯干甚至全身的剧烈而不自主的扭转。原发性(家族性)扭转痉挛的原因不明,症状性扭转痉挛可见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肝豆状核变性、苍白球黑质色素变性、婴儿脑性瘫痪和药物中毒等。主要病变为基底节和丘脑等部位的神经细胞变性和胶质增生,以尾核和壳核的改变最为明显。最初症状往往是一侧或两侧下肢的运动障碍,足呈内翻蹠曲,行走时足跟不能着地,随后躯干肌及肢体的远端肌亦发生不自主的扭动,躯干呈螺旋形运动,引起脊柱前突和骨盆倾斜。颈项肌受累时出现斜颈。面肌及咽喉肌受累时引起面肌痉挛、吞咽障碍和构音困难。肌张力在扭转运动中增高,平时则正常,变形性肌张力障碍即由此得名。扭转痉挛于精神紧张时加重,入睡时消失。肌力及深浅感觉皆正常。智力或正常或减退。病程进展快慢不一,部分患者可长期停顿而不进展。治疗用氟哌啶醇0.5~2mg,每日3次,或安定5~10mg,每日3次,或用治疗震颤麻痹的抗胆碱能药物。Deanol(二甲基氨基乙醇)每日600mg,分3~4次口服,可缓解症状。个别严重的病例可考虑脑立体导向手术。

☚ 肝豆状核变性   痉挛性斜颈 ☛
扭转痉挛

扭转痉挛torsion dystonia

又称“扭转性肌张力障碍”、“变形性肌张力不全”、“豆状核性肌张力障碍或躯干徐动症”。指肢体或躯干顺纵轴呈畸形扭转的不随意动作。临床上以肌张力障碍和四肢、躯干,甚至全身的剧烈而不随意的扭转为特征。扭转时肌张力增高,扭转停止时肌力正常。原发性扭转痉挛原因不明,部分为遗传性。症状性扭转痉挛,可见于流脑、一氧化碳中毒、肝豆状核变性。痉挛性斜颈可为扭转痉挛的一种症状。

☚ 舌下神经检查   抓握试验 ☛

扭转痉挛niǔ zhuǎn jìng luán

torsionspasm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3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