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伽蓝记
文集。 东魏杨衒之(?-555)撰。五卷。杨衒之,一作阳衒之,北平(今河北遵化)人。 曾官奉朝请、期城郡太守、抗军府司马、秘书监等职。 衒之因于武定五年(547)行役,重览洛阳衰落景象不禁黍离之感。“见寺宇壮丽,损费金碧,王公竞相侵渔百姓,乃撰《洛阳伽蓝记》,言不恤众庶也。”(《广弘明集》)此为作意甚明。“伽蓝”为梵语“僧伽蓝摩”的简称,指僧人所居之园林佛寺。 故此书通过洛阳诸寺庙的建置,追忆北魏京洛四十余年兴衰迹象,记述许多当时政治、历史、人物、风俗、地理、文化以及传闻故事。多为实录,亦兼讽谕。 此编通过四十多所寺庙规模宏大的建筑和洛阳城内外一千三百六十七所寺字的概述,全面描绘出北魏佛法极盛时期的历史概貌。在庄严的佛法、辉煌的寺塔建筑背后,深刻揭示出北魏王朝对人民的肆意掠夺,政治腐败,诸王废立,人主倿佛,权臣专政,宦官肆虐,僧尼猥滥,人民惨遭侵渔,倍受涂炭的景象。 其中如白马寺的记载,宋云西行求法故事都是佛教文学的珍贵史料。此书内容包罗宏富,取材真实,既长于历史考述,亦特讲究文采。故一般学者颇为重视,且为“拓跋别史”。就其记述寺字工艺之精巧,园林风物之盛美,人情掌故之丰盈,皆极简练而富有文学性,可与郦道元《水经注》媲美。有明嘉靖间如隐堂本,汲古阁《津逮秘书》本,《四部丛刊》本,一九五八年科学出版社周祖谟《洛阳伽蓝记校释》(中华书局1963年再版),一九五八年古典文学出版社范祥雍《洛阳伽蓝记校注》本,为易得的今人注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