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沉积相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沉积相 是沉积物或岩石沉积时自然地理环境的物质表现。 它是通过沉积物或沉积岩石的沉积特征、生物特征等标志来综合判别和划分的。按沉积时的自然地理环境,沉积相可分为陆相、海相、海陆过渡相三大类,然后再分相、亚相、微相等。 1838年,瑞士格列斯利(A.Gressly)就用“相”这个术语表示岩石单位,并认为具有相同的岩石特点和古生物学特点的岩石单位才能作为一个“相”。 1879年,俄国莫西索维克斯(Mojsisovics)用相这个术语表示在同环境下所形成的沉积。 1949年,穆尔(Moore)把“相”看作是一个指定的岩石单位中任一区域上隔开的部分,其中的自然生物特点截然不同于其它的分隔的一个或多个部分。后来佩蒂庄(Pettijohn,1981)发展为:“沉积相是在一个同时代地层内的沉积物的面貌或特点”,并认为相是面貌特征上有区域性变化的一种表示。 1953年,鲁欣(Л.Б.Pyxин)的定义是:相就是能表现沉积条件的岩性特征和古生物特征的有规律的综合,因此,相是沉积物形成的物质表现。但是,在他的相的分类表中,却把相与环境等同起来。 1970年,塞利(Selley)用以下5个方面来限定相:沉积岩体的几何形态、岩石学特点、沉积构造特点、古生物特点和古流向特点。 1976年他更把相理解为“沉积环境的古代产物”,因之有红层相、蒸发岩相、复理石相、黑页岩相等名称,而不使用“地槽相”、“陆棚相”等术语。70年代末,里丁(H.G.Reading)认为:相是一种具有特定特征的岩石体。就沉积岩来说,它是根据颜色、层理、成分、结构、化石和沉积构造加以定义的。 “岩相”应该就是指这样一种客观地描述的岩石单位。同时,里丁也指出“相”这个术语可以有不同的含意,例如:仅仅指岩石产物的外观,例如“砂岩相”;指岩石产物的成因,即指形成该岩石的作用过程,例如作为浊流产物的“浊积岩相”;指形成一种岩石或一套混合岩石的环境,例如“河流相”或“浅海相”;作为“构造相”,例如“造山期后相”或“磨拉石相”。 最后,里丁提出:在理想情况下,相应该是在一定的沉积条件下形成的一种有特色的岩石,这种沉积条件反映一种特定的过程或环境。 在中国,对于相的概念的理解和分类,以及术语的使用也不统一。 有的按格列斯利的原始定义,有的则受前苏联鲁欣等人的影响。1985年,刘宝珺等认为:相的概念不应与环境等同,它是环境的物质表现,因之它主要用于古代沉积。一定的环境有其特定的物质表现,即沉积相,其在生物学的综合表现即“生物相”,在岩性方面的综合表现即“岩相”。这是目前国内许多人采用的概念。 长期以来,国内常用海相、深海相、浅海相、湖泊相……之类的术语,即在“相”之前冠以环境的名称,以此表示古环境的特征。这里可以看出“相”和“环境”的意义是不相同的,如“湖泊”是表示现代的地理景观单位,而湖泊相是指古代湖泊环境中形成的一套沉积组合。 当前,对沉积相的研究已从局部的、区域性的分析,发展为进行全球性的分析,包括作为一定的板块构造和古气候条件反映的沉积相、时间-空间上的沉积相模式、沉积相研究的扩展、沉积相的序列和演化。 。【参考文献】: 1 刘宝珺主编.沉积岩石学.北京:地质出版社,1980.281~283 2 佩蒂庄FJ,沉积岩.第3版李汉瑜,等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81.560~561 3 刘宝珺,曾允孚主编.岩相古地理基础和工作方法.北京:地质出版社,1985.1~6 4 里丁HG主编.沉积环境和相.周明鉴,等译.北京:科学出版社,1985.1~19 (地质矿产部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刘宝珺院士、李文汉研究员撰)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