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鱼眼草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鱼眼草 【概况】: 异名 星莠草、星宿草(《滇南本草》整理本),三仙菜(《云南中医验方》),地胡椒、鼓丁草(《云南中草药》),蚯疽草(《陕西中药名录》)。 基源 为菊科鱼眼草属植物鱼眼草的全草。鱼眼草属全世界5~6种;中国产3种,皆入药。 原植物 鱼眼草Dichrocephala integrifolia(L.f.)O.Ktze.〔Hippia integrifolia L.f.;Dichrocephala auriculata(Thunb.)Druce〕 形态 一年生草本,直立或铺散,高12~50cm。 茎粗壮,不分枝或分枝,被白色绒毛。 中部叶具翅,叶柄长1~3.5cm;叶片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3~12cm,宽2~4.5cm,大头羽裂,顶裂片宽大,宽可达4.5cm,侧裂片1~2对,常对生或有偏斜,基部渐狭;茎中部向下或向上叶渐小,同形,基部叶常不裂,卵形;全部叶边缘重锯齿或缺刻状,少有规则圆锯齿,两面被稀疏短柔毛,背面沿叶脉较密。头状花序小,球形,径3~5mm,生茎枝顶,组成疏松或紧密的伞房状花序或伞房状圆锥花序;花序梗纤细,长0.2~3cm;总苞小,总苞片1~2层,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膜质;缘花多层,雌性,花冠极细,线形,长约0.5mm,顶端2齿,紫色;中央两性花,少数,黄绿色,与雌花近等长,顶端4~5齿。 瘦果倒披针形,压扁,边缘脉状加厚;无冠毛或两性花瘦果顶端具1~2个细毛状冠毛。花果期3~6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74卷.80页.图版25∶1-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00~2000m的山坡、山谷、林下、草地或水沟边。分布于陕西、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亚洲和非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也有分布。。 【药性】: 性味 苦,寒。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祛翳。 主治 疟疾,痢疾,腹泻,肝炎,妇女白带,目翳,口疮,疮疡。 ❶ 《滇南本草》:“治小儿脏腑积热,泻绿水者,捣汁,乳炖服。或捣汁点水酒服,截疟。 ” ” ”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云南中医验方》:“治痢疾:鱼眼草3g,捣烂,用开水冲服。”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