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鱼眼草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鱼眼草

【概况】:

异名 星莠草、星宿草(《滇南本草》整理本),三仙菜(《云南中医验方》),地胡椒、鼓丁草(《云南中草药》),蚯疽草(《陕西中药名录》)。

基源 为菊科鱼眼草属植物鱼眼草的全草。鱼眼草属全世界5~6种;中国产3种,皆入药。

原植物 鱼眼草Dichrocephala integrifolia(L.f.)O.Ktze.〔Hippia integrifolia L.f.;Dichrocephala auriculata(Thunb.)Druce〕

形态 一年生草本,直立或铺散,高12~50cm。

茎粗壮,不分枝或分枝,被白色绒毛。

中部叶具翅,叶柄长1~3.5cm;叶片卵形、椭圆形或披针形,长3~12cm,宽2~4.5cm,大头羽裂,顶裂片宽大,宽可达4.5cm,侧裂片1~2对,常对生或有偏斜,基部渐狭;茎中部向下或向上叶渐小,同形,基部叶常不裂,卵形;全部叶边缘重锯齿或缺刻状,少有规则圆锯齿,两面被稀疏短柔毛,背面沿叶脉较密。头状花序小,球形,径3~5mm,生茎枝顶,组成疏松或紧密的伞房状花序或伞房状圆锥花序;花序梗纤细,长0.2~3cm;总苞小,总苞片1~2层,长圆形或长圆状披针形,膜质;缘花多层,雌性,花冠极细,线形,长约0.5mm,顶端2齿,紫色;中央两性花,少数,黄绿色,与雌花近等长,顶端4~5齿。

瘦果倒披针形,压扁,边缘脉状加厚;无冠毛或两性花瘦果顶端具1~2个细毛状冠毛。花果期3~6月。

(图见《中国植物志》.第74卷.80页.图版25∶1-3)

生境与分布 生于海拔200~2000m的山坡、山谷、林下、草地或水沟边。分布于陕西、浙江、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等地。亚洲和非洲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也有分布。。

【药性】:

性味 苦,寒。

功效 清热解毒,利湿,祛翳。

主治 疟疾,痢疾,腹泻,肝炎,妇女白带,目翳,口疮,疮疡。 ❶ 《滇南本草》:“治小儿脏腑积热,泻绿水者,捣汁,乳炖服。或捣汁点水酒服,截疟。


❷ 《云南中草药》:“清热解毒。治肝炎,小儿消化不良,夜盲,疮疡。


❸ 《贵州药用植物名录》:“清热除湿,解毒去翳。治疔疮,眼翳,小儿口疮,妇女白带。


❹ 《云南中草药选》:“清热解毒,止痛,止泻。治感冒高热,腹泻,肝炎。”

用法用量 内服:煎汤,6~15g。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临床应用】:

单方应用 ❶ 《云南中医验方》:“治痢疾:鱼眼草3g,捣烂,用开水冲服。”
❷ 《彝药志》:“治痈疡溃后生蛆:用鲜鱼眼草60g,煮烂,敷于溃破有蛆虫处。一时蛆虫自然滚出,待蛆虫除尽,再用鲜品捣烂敷于溃处。1日1换,伤口自愈。”
❸ 《彝药志》:“治毒蛇咬伤:用鲜鱼眼草50g,生甘草50g。甘草先煎20分钟,取煎汁放置。再将鲜品捣碎,合并甘草煎汁一起敷伤口。


❹ 《陕西中草药》:“治淋病:鱼眼草15g,椿白皮30g,水煎加白糖服。”
❺ 《陕西中草药》:“治黄疸型肝炎:鱼眼草30g,茵陈60g。水煎服。”
❻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子宫脱垂,脱肛:用鱼眼草捣烂加淘米水、猪油,用芭蕉叶包裹后,置于炭火上烘熏。10分钟后,待药稍冷再包敷于患处。”
❼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小儿感冒高烧,肺炎,疟疾,牙痛,夜盲症:鱼眼草6~15g,水煎服。”
❽ 《全国中草药汇编》:“治皮疹,湿疹:鱼眼草适量,煎水洗,或捣烂敷患处。”
❾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水疔,疮毒,风湿病:鱼眼草9~15g和红糖捣烂外敷。”
❿ 《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眼目红肿:鱼眼草9~15g煎服。” ⑾《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抽风:鱼眼草9~15g煎服,或研末做成丸药服。” ⑿《昆明民间常用草药》:“治小儿脏腑积热,泻绿水:用鱼眼草9~15g,捣汁炖乳服。”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21:08: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