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梁启超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梁启超 【生卒】:1873—1929 【介绍】: 近代著名资产阶级政治家、思想家、资产阶级史学的倡导者和奠基人之一,字卓如,号任公,亦号饮冰室主人。广东新会人。初从学于康有为,积极参加变法运动,接受新学,宣传进化史观,批判中国封建“君史”,介绍西方资产阶级“民史”。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广泛吸收资产阶级史学,进一步批判封建旧史学,提出“史学革命”和“史学救国”的口号。所作《中国史叙论》(1901)和《新史学》(1902)批判以君主为中心的旧史学,主张建立“叙述人群进化之现象而求得其公理公例”的“新史学”。在《中国历史研究法》(1921-1922)中进一步指出,封建旧史如《资治通鉴》是“皇帝教科书”,新的历史则应是“国民资治通鉴”,并提出改造的意见。同时,详细介绍史料的各种来源,搜集和鉴别史料的具体方法,提倡研究历史必须“求真”的精神。对于历史的论述,主张著眼于事实与事实之间的因果联系。《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1926-1927)著重论述研究各种专史的重要性,提出专史是通史的基础,只有把专史研究好,才能写出好的通史。在学术思想史方面,《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1902)是中国近代最早试图用资产阶级史学理论和方法研究中国学术思想的第一部专著。《清代学术概论》(1920)和《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1924)都是研究清代学术史的开拓性论著。前者全面分析评论清代学术思潮的发展趋势,总结经验教训,以利于今后学术的发展。后者系统“说明清朝一代学术变迁之大势及其在文化上所贡献的份量与价值”,目的也是要在前代学术成绩的基础上“再开出一个更切实更伟大的时代”。这三部学术史都主张外国学术输入中国,“必使吾国学别添活气”,“欲使外国之真精神普及于祖国”,认为“宗师一统”和“思想统一”不利于学术的发展。除史学理论、史学方法、学术史外,在中国古代社会史、政治思想史、佛教史、民族史,以及西方学术史、科学史方面,他还有不少富有价值的论著。其史学论著不但作为中国近代史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研究和借鉴,而且还得到国外史学界的重视。《中国历史研究法》、《清代学术概论》、《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先秦政治思想史》等,有多种外文译本。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