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少年学会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少年学会 五四时期北京的中学生进步团体。 五四运动后,北京高等师范学校附属中学的一些进步学生,在新思潮影响下,经过几个月的酝酿,由赵世炎等人发起,于1919年9月1日正式成立少年学会。宗旨是“发展个性知能,研究真实学术,以进取精神养成健全少年。”成立时有赵世炎、党家斌、陆鼎恒、夏康农、汪德辉等7人,均为五四运动的参加者。 后发展到20余人。 赵世炎在赴法勤工俭学前一直是该会主要负责人。学会邀请社会知名人士李大钊、陈独秀、钱玄同、蒋梦麟、周作人、王光祈等到校讲演;定期召开学术讨论后,研究社会问题和新思潮;假期组织读书会,交流学习心得;积极参加社会活动,1920年曾发起华北救灾募捐等活动;在“劳工神圣”呼声高涨影响下,参加平民教育,组织校役文化补习班;参与校务,是1920年暑假后至1921年驱赶反动主任程时煃斗争中的主力。 该会中的积极分子,多是校学生会干部,增加了联系会外同学的机会;学会和河南二中“青年学会”、“浙江新潮社”等外地中学生进步社团建有联系。出版刊物有1919年10月1日创办的《少年》半月刊,至1920年6月共出14期,因经费困难,是年7月停刊;1921年3月复刊,改为月刊,实际上未能按月出版。至1923年4月止共出19期。主要讨论“独立生活和实行工读”、“学生参与校务”、“男女同校”、“妇女解放”等问题。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