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长发育形态指标
生长发育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测出的各种量度(如长、宽、围度以及重量等),根据一次或多次测量所得参数,可制定出地区儿童少年的生长发育标准,用来评价当地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水平和速度。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态指标为身高和体重。此外,代表长度的还有坐高、手长、足长、上肢长、下肢长; 代表横径的有肩宽、骨盆宽、胸廓横径、胸廓前后径; 代表周径的有头围、胸围、上臂围、大腿围、小腿围; 代表营养状况的有皮褶厚度。
身高 身高是指人体站立时颅顶点到脚跟的垂直高度,是最基本的形态指标,常用以表示全身生长的水平和速度。测定时可用木制身高计。受测者应脱去鞋帽,取立正姿势站在身高计的底板上,上肢自然下垂,足跟并拢,足尖分开。足跟、骶骨部和肩胛间三点靠在身高尺上,躯干自然地挺直,头部保持在两边耳珠上缘,与眼框下缘呈一水平位置,两眼平视前方。将滑测板轻压受测者头顶。测试人员的眼睛与滑测板呈水平位而进行读数,以厘米为单位。
体重 体重是指人体的总重量。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儿童的骨胳、肌肉、皮下脂肪和内脏重量及其增长的综合情况。体重和身高的比例可辅助说明儿童的营养状况。常用测量工具为杠杆秤。测量时受测男生穿短裤,女生穿短裤及背心,站在秤台中央。测量者移动游码到刻度尺水平位置,读数,以公斤为单位记录。
坐高 是坐位时从颅顶点至臀部接触底座平面的垂直高度。可表示躯干的生长情况; 与身高比较时可说明下肢与躯干的比例关系。测量时受测者坐在坐高计的坐板上,使骶骨部、两肩胛间紧靠支柱,躯干自然挺直,头部与测身高时相同,两腿并拢,大腿与小腿间呈直角,测者以手移动滑测板轻压颅顶点后进行读数。
四肢各部分长度 通过对手长、足长、上肢长、下肢长和小腿长等的测量,可了解身体各部分,特别是长骨的增长程序、程度、趋势和规律(参见“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条)。测量身体各部分并找出其比例关系及发育规律,在身高预测上有一定意义,也可为体操、舞蹈、篮球等专业的选材提供科学依据。
手长 使用带滑板的短钢尺,自桡尺骨远端腕横皱纹量至中指尖。
足长 用一端有固定挡板,另一端有移动滑板的足长测量器放置凳上。受测者站立,脚踩在测量器底板上,测量尺与足纵轴平行,尺的固定挡板贴足后跟后缘,移动滑板至最长足趾端读数。
上肢长 使用带有游标的钢尺。受测者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自然站立,两臂伸直下垂,五指并拢伸直。测量者站在受测者上肢的后方,尺的固定齿端对准肩峰外侧缘中点后,移动尺的游标,使其抵触中指尖,测量肩峰外侧端至中指尖的距离读数。
下肢长 使用金属人体测量尺或从木制身高计拆下的量尺。受测者站立,手贴在腹部,用量尺测从地面至大转子的距离。测量者用手指沿股骨向上扪,找到股骨上端的大转子处,此时可令受测者摆动被测的下肢。若测量者手指随着活动,则表示已在大转子上,此时可读数记录。
小腿长 使用仪器同上肢长。受测者站立,将被测腿抬起、屈膝、将脚踩在凳上,全脚掌贴于凳面,小腿与凳面垂直。测量者面对受测者,游标尺与小腿胫骨纵轴平行,尺的固定齿端对准胫骨内髁下端,移动尺的游标使之对准胫骨内踝上缘,记录胫骨内踝上缘至胫骨内髁下端的距离数据。
宽度 宽度测量主要有肩宽和盆宽,男女青春期前后变化较大,并能表示成年男女的体态特征,因而是青春发育期调查的重要指标。一般男女在10岁以内可不必测量。
肩宽 使用测径规。测量时受测者两足分开与肩同宽,自然站立,两肩放松。测量者站在受测者背面,先用两手食指沿肩胛岗向外摸到肩峰外侧缘中点,再用测径规测量两肩峰间距离进行读数。
骨盆宽 使用仪器及受测者与测量者位置与肩宽同。用食指摸到髂嵴外缘最宽处,用测径规测量两髂嵴外缘间的距离。
围度 主要包括头围、胸围及四肢围度。
头围 表示颅及脑的大小与发育情况,是入小学前儿童生长发育的重要指标。测量者面对儿童,将布卷尺的始端固定于眉间最突出点,然后环绕头围,经过枕骨粗隆,再向眉间围拢,卷尺在头两侧的水平要一致。
胸围 表示胸廓的容积以及胸部骨胳、胸肌、背肌和脂肪层的发育情况,并且在一定程度上表明身体形态及呼吸器官的发育状况。测量时受测者自然站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双肩放松,两上肢自然下垂。测量者面对受测者,将带尺上缘经背部肩胛骨下角下缘至胸前。男生和未开始青春发育的女生,带尺下缘经过乳头上缘;已发育的女生,带尺经乳头上方第四肋骨处,测量平静状态下的胸围。表示胸廓发育的测量指标还有以下两个:
胸廓横径: 使用测径规。受测者姿势同肩宽测量。测量者面对受测者。测量时将测规脚置于两腋中线第四肋骨上,平静时进行测量。
胸廓前后径: 使用测径规。测量者站在受测者右侧面。测量时将测规一脚在平第四肋骨关节的胸骨上固定,另一脚置于背侧同水平的棘突上。
上臂紧张围和放松围 用以测定上臂肌肉的发育程度。测量时受测者自然站立,两足分开与肩同宽。受测者上臂举向前方(约45°),掌心向上握拳,用力屈肘,测量者面对受测者,将带尺绕肱二头肌最粗处量上臂紧张围,记下读数。然后将带尺位置不变,上臂不动,将前臂伸直,手指放开,测上臂放松围。
大腿围 受测者取站立位,测量时将带尺由臀肌皱纹下经腿间水平绕至大腿前面,量其围度。
小腿围 受试者取站立位,将带尺绕腓肠肌最粗处与地面平行而读数。
皮褶厚度 是身体脂肪定量的指标,两性有差异,在体育锻炼期间,应观察脂肪层的消长。使用皮褶测量器。一般测上臂背侧肱三头肌处及肩胛骨下角稍偏外侧处。测量时,受测者上臂自然下垂,在肩峰与尺骨鹰嘴突之间的背侧中点,向上相距1cm处,用拇指、食指夹住三头肌皮肤及皮下脂肪,使之和肌肉离开。两指在捏皮时,指距3cm,捏皮后把测量器两脚规放在手指下方1cm处读数,以毫米为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