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大多数儿童在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现象。生活环境、营养、疾病及遗传等因素虽可导致个体间的差异,但一般规律普遍存在。主要表现为:
❶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生长是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为器官和组织在大小和重量上的增加,属于量变;发育是指细胞与组织的分化以及功能的演进,属于质变;成熟则意味着儿童少年在形态、生理、心理等方面发展到成人阶段。生长和发育两者密不可分,相互交织。例如消化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仅胃的容积加大、肠道的长度增加,其结构和功能亦日趋完善,从婴儿只能吸吮流质食物,到幼儿能消化固体食物,消化功能日趋成熟。
❷生长发育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各具特点。每一个阶段和它的前后阶段又都交替衔接,前一个阶段为后一阶段打下基础,后阶段则是前阶段的必然趋势。例如,婴儿的动作发育,先是头部的运动(抬头、转头),以后发展到用手取物,进一步为躯干的活动(翻身、直坐),最后发展到下肢的活动及下肢与其他部位的协同动作(爬、立、行)。从上肢的动作发育来看,出生时只会整个上肢无意识的乱动,手几乎不起什么作用,4、5个月时才能有意识的去拿东西,但只能一把抓,到10个月左右才会用手指拿东西。这就显示出一定的程序性:粗大的动作先发育,精细的动作后发育;近端先发育,远端后发育。
❸生长发育是波浪式进行的,有时快,有时慢。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经历着两次生长突增。第一次由胎儿中期(4-6月)开始到1周岁,是一生中身长、体重增加最快的时期。第二个生长突增阶段开始于青春期,女孩一般9-11岁开始,比男孩早2年。身体各部的生长速度也不同,儿童的头颅发育早于躯干,躯干早于四肢,神经系统的优先发展,对促进运动、语言和智力发育等都是有益的。
❹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由于遗传和先、后天环境条件各不相同,因而无论形态、功能或心理的发育都存在着个体差异。生长发育的这种差异一般符合生物学上的正态分布,即儿童的发育指标比较集中地分布在均值的上下,离开均值越远,儿童例数越少。在无显著外环境条件改变时,每个儿童的发育指标实测值在各个发育阶段都相对稳定于同一发育等级中,一般不超越上或下一个等级。以身高的百分位数为例,当某儿童8岁时的身高位于50%—70%等级时,则以后各年龄的等级一般向上不超过90%,向下不低于25%。对于超过此限度的儿童,应追踪其改变的原因。

☚ 5.10 生长发育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 ☛
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一般规律shengzhang fayu yibanguilu

大多数儿童在发育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一般现象。生活环境、营养、疾病及遗传等因素虽可导致个体间的差异,但一般规律普遍存在。主要表现:
❶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生长是指细胞的繁殖、增大和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为器官和组织在大小和重量上的增加,属于量变;发育是指细胞与组织的分化以及功能的演进,属于质变;成熟则意味着儿童少年在形态、生理、心理等方面全面发展到成人阶段。生长和发育两者密不可分,相互交织。例如消化系统,随着年龄的增长,不仅胃的容积加大,肠道的长度增加,其结构和功能亦日趋完善,从婴儿只能吸吮流质食物,到幼儿能消化固体食物,消化功能日趋成熟。
❷生长发育既有连续性又有阶段性,各具特点。每一个阶段和它的前后阶段又都交替衔接,前一个阶段为后一个阶段打下基础,后阶段则是前阶段的必然趋势。例如,婴儿的动作发育,先是头部的运动(抬头、转头),以后发展到用手取物,进一步为躯干的活动 (翻身、直坐),最后发展到下肢的活动及下肢与其他部位的协同动作(爬、立、行)。从上肢的动作发育来看,出生时只会整个上肢无意识地乱动,手几乎不起什么作用,4~5个月时才能有意识地去拿东西,但只能一把抓,到10个月左右才会用手指拿东西。这就显示出一定的程序性:粗大的动作先发育,精细的动作后发育;近端先发育,远端后发育。
❸生长发育是波浪式进行的,有时快,有时慢。在整个生长发育期间,经历着两次生长突增。第一次由胎儿中期(4~6个月)开始到1周岁,是一生中身长、体重增加最快的时期。第二个生长突增阶段开始于青春期,女孩一般9~11岁开始,比男孩早2年。由于身体各部的生长速度不同,因而儿童的头颅发育早于躯干,躯干早于四肢。神经系统的优先发展,对促进运动、语言和智力发育等都是有益的。
❹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由于遗传和先、后天环境条件各不相同,因而无论形态、功能或心理的发育都存在着个体差异。生长发育的这种差异一般符合生物学上的正态分布,即儿童的发育指标比较集中地分布在均值上下,离开均值越远,儿童例数越少。在无显著外环境条件改变时,每个儿童的发育指标实测值在各个发育阶段都相对稳定于同一发育等级中,一般不超越上或下一个等级。以身高的百分数为例,当某儿童8岁时的身高位于50~70%等级时,则以后各年龄的等级一般向上不超过90%,向下不低于25%。对于超过此限度的儿童,应追踪其改变的原因。

☚ 儿童少年生长发育的年龄分期   影响生长发育的遗传因素 ☛
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生长发育一般规律

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是指大多数儿童在发育过程中所表现的一般现象; 虽然生活环境、营养、疾病及遗传等因素可导致个体间的差异,但一般规律是普遍存在的。
儿童时期新陈代谢的特点是同化作用显著大于异化作用,表现为机体不断的生长发育。为了促使儿童生长发育潜力的最大发挥,必须主动认识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对各年龄阶段儿童进行卫生指导时,不仅要了解他们以往和当前的发育情况,还须知道其今后可能发展的方向,才能更正确、有效地进行指导。儿童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儿童生长发育是由量变到质变的复杂过程: 生长是指细胞繁殖、增大及细胞间质的增加,表现为各器官、各系统和整个身体大小及重量的增加。发育包括形态的改变、细胞与组织的分化,以及功能的演进。成熟则意味着生长发育的基本结束,机体在形态、生理、心理上全面达到成人阶段。如身高、体重达到一定水平,骨胳、牙齿的钙化基本完成,性器官具有繁殖下一代的能力,个性发展也趋于稳定。儿童生长发育正是包括了从不明显的细小量变到根本的突然质变的复杂过程;不仅是身高、体重增加,各个器官也在逐渐分化,功能逐渐成熟。量变与质变虽各有一定的缓急阶段,但二者经常同时交替进行。例如消化系统由婴儿到达成人的过程中,肠道的长度和胃的容积增加,其结构和功能更加复杂化,消化酶的种类和量增加,酸度升高。从消化系统只能容纳少量流质食物逐渐达到能消化复杂的固体食物。
(2) 个体间生长发育总趋势一致: 胎儿发育到成人有两个激烈增长的阶段,也称生长突增阶段。第一阶段由胎儿中期开始到1周岁;第二阶段女孩由9~11岁开始,13~15岁结束; 男孩一般晚2年。在第一次突增阶段内(图1),身长在孕中期(4~6月)增加27.5cm,超过成熟胎儿全长的1/2。体重在孕末期(7~9月)增加2250克,超过成熟胎儿全重的2/3。是人一生中身长、体重增加最快的时期。出生后增长速度虽已开始减慢,但在第一年内身长增加20~25cm,为出生时身长(50cm)的50%;体重增加6~7kg,为出生时体重(3kg)的2倍,无论身长、体重均仍为生后增长速度最快的时期。第二年内身长增加10cm,体重增加2.5~3.5kg,是生后增长速度较快的阶段。此后,增长速度急剧下降,2岁以后身高年增加仅4~5cm,体重年增加1.5~2kg,保持一个相对平稳的速度。到青春期又出现第二次突增(图2、3),身高年增加率为3~5%,增长绝对数为6~8cm,偶达10~12cm;体重年增加率为10~14%,绝对数为5~6kg,偶达8~10kg。以后增长速度又减慢,直到发育成熟,骨胳钙化完成后,身高停止增长。

图1 胎儿及婴儿期身长、体重增加量(据Nelson,1959)

图2 男女学生身高平均年增加率曲线(据叶恭绍等,1963)

图3 男女学生体重平均年增加率曲线(据叶恭绍等,1963)


第二次生长突增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女童突增的年龄一般比男童早2年左右。10岁以前,男女儿童身高、体重差异较小,男稍高于女。10岁以后,女童身高、体重平均数均高于男童,形成发育曲线上的第一次交叉(图4、5)。12岁左右男童突增开始,到14岁左右男童的身高、体重又超过了女童,形成发育曲线上的第二次交叉。此后,男童各项指标的数值一直高于女童。最终形成了成年男女在身高、体重上的显著差别。

图4 男女学生身高发育曲线(据叶恭绍等,1963)

图5 男女学生体重发育曲线(据叶恭绍等,1963)


(3) 个体间身体各部增长比例和发育程序相同: 在整个发育过程中,头颅增长1倍,躯干增长2倍,上肢增长3倍,下肢增长4倍(图6)。

图6 婴儿至成人身体各部发育比例(据Knopf,1943)


从妊娠到出生,头颅生长最快,出生时达到成人头围的65%左右。从出生到1岁,躯干生长最快,为这一时期增长总长度的60%。青春期开始阶段上、下肢增长最快。在下肢的增长中,脚的长度首先加速增长,也最早停止,一般14~15岁后脚长不再增长。脚长加速增长后6个月小腿开始加速增长,然后是大腿。小腿增长达顶点后4个月,骨盆宽、胸宽开始增长,11个月后肩宽增长加速。青春期后期躯干增长速度才再次加快。由于下肢增长早于躯干,因此青春期初期坐高指数 (坐高/身高) 开始下降,中期降至最低点 (7岁时男孩为55.2%,女孩55.0%,13岁时男孩为52.9%,女孩为53.4%),出现长臂长腿不协调的体态。当躯干增长再次加快后,坐高指数再度增大,而达到成年男子的54.2%,成年女子的54.3%。
动作发育的程序也相同,婴儿有意识的动作发育,首先从头部运动(抬头、转头)开始,以后发展到用手取物,进一步为躯体的活动(翻转与直坐),最后发展到下肢的活动及下肢与其他部位的协同动作(爬、立、行)。由于发育是从头部开始,逐渐延伸到尾(下肢)部,故称之为头尾发展规律。
(4)个体儿童的发育等级在各发育阶段均相对稳定:在无显著外环境条件改变时,每个儿童的发育指标实测值在各个发育阶段都相对稳定于同一发育等级中,一般不超越上或下一个等级。以身高的百分位数为例,当某儿童8岁时的身高位于50~70%等级时,则以后各年龄的等级一般向上不超过90%,向下不低于25%。对于超过此限度的儿童,应注意连续观察、研究其改变的原因。
相关联的发育指标间的发育等级也是基本一致的,即某一指标测量值大的儿童,则另一相关指标测量值通常也大,反之亦然。一般相关指标间的差异不大于2个发育等级。以身高和体重为例,当身高位于90~97%时,则体重的下限不会低于50%。如果出现差距超过两个等级也应严密观察,研究发生的原因。
上述儿童生长发育一般规律。由于先天遗传以及先天、后天环境条件的差异,个体发育不可能完全一致,必然呈现高矮、胖瘦、强弱的不同。不仅在发育各阶段不同,最后达到成熟期也不一样。
儿少卫生工作者应根据儿童的特点,尽可能改善他们的后天环境条件,使每个儿童都能充分发育到他自己可能达到的水平。在正常标准范围两端的儿童转变到不正常的可能性较大,更要注意观察其发育动态以及有无其他异常现象。
☚ 儿童少年卫生学   生长发育长期加速 ☛
0001817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5:2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