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密陀僧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密陀僧 【概况】: 异名 没多僧(《新修本草》),炉底(《纲目》),金炉底、银炉底(《现代实用中药》),金陀僧(《中药志》)。 基源 密陀僧为方铅矿Galenitum炼出的铅粗制氧化铅。 历史 密陀僧首先记载的文献是《唐本草》即《新修本草》。苏恭认为密陀、没多都是胡语。苏颂云:“银铜冶处亦有之,是银铅脚。其初采矿时,银铜相杂,先以铅同煎炼,银随铅出。又采山木叶烧灰,开地作炉,填灰其中,谓之灰池。置银铅于灰上,更加大火煅,铅渗灰下,银住灰上,罢火,候冷出银。其灰池感铅银气,积久成此物。 ”表明系提炼银的副产品,与近代制法相似,原理是一致的。但近代多用铅熔融加工制成。密陀僧亦有天然矿产,但很稀少,主要为人工制成。 产地 主产于广东、湖南、湖北、福建;主要加工地为湖南,陕西也有少量加工。 。【生药】:鉴别 性状 密陀僧呈不规则扁块状或板状,一面稍凸起,另面稍下凹;大小不一。 金黄色、黄色或灰黄色,有的带有绿色。一面较光滑,一面分布有细小孔,较粗糙。体沉重,质硬,断面不平坦,显层状,层层可解理;具银星样光泽。气微。 理化 ❶ 取密陀僧粉末少许,加盐酸5ml,摇匀,即生成白色沉淀;倾去上清液,取沉淀少许,加水使溶解,滴加硫化氢试液1~2滴,即生成黑色沉淀。 取滤液1ml,滴加碘化钾试液1滴,即生成黄色沉淀。此沉淀遇热溶解,冷后析出黄色结晶。 加工炮制 密陀僧为方铅矿提炼铅、银时沉积的炉底。近代多将铅熔融,用长铁棍在熔铅中旋转几次,部分熔铅粘附于铁棍上,取出,迅速浸入冷水中,熔铅冷却变成氧化铅固体;再在熔铅中旋转、冷却,如此反复数次,层层叠加,积聚至一定重量(约5kg)时,打下,即得。现今湖南省改为让溶融的上层铅液流出自然冷却制得。因此,产品不显层纹。 刷去灰尘,研粉用。 贮藏 装适宜容器中,置干燥处。 。【化学】: 密陀僧主成分为氧化铝PbO。尚含有Cu、Fe、Zn、Sb和Ca、Mg、Al等微量成分;还夹杂一部分未起变化的金属铅。 参考文献 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材).第1册.1992∶88 【药理】: 密陀僧膏2%浓度时,在试管中对共心性毛癣菌、堇色毛癣菌、红色毛癣菌及铁锈色小芽孢菌呈抑制作用;在4%浓度时,对絮状表面癣菌、石膏样毛癣菌、足跖毛癣菌、趾间毛癣菌、许兰氏黄癣菌及其蒙古变种等均呈抑制作用[1]。水浸剂(1∶3)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也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2]。 参考文献 [1] 天津医药杂志 1964;6(11)∶996 [2] 中华皮肤科杂志 1957;(4)∶286 【药性】: 性味 咸、辛,平。 有毒。 ❶ 《唐本草》:“味咸、辛,平。有小毒。” 归经 入肝、脾经。 ❶ 《玉楸药解》:“入足厥阴肝经。” 功效 消肿杀虫,收敛防腐,祛痰镇惊。 主治 痔疮,湿疹,溃疡,肿毒诸疮及创伤,久痢,惊痫,腋下狐臭。 ❶ 《唐本草》:“主久痢,五痔,金疮,面上瘢 ” ” 治诸疮,消肿毒,除狐臭,染髭发。 ” 用法用量 内服:研末用或入丸散。每日0.3~0.9g。 外用:适量;研末掺撒或调涂。 使用注意 多作外用,不宜内服。 若内服不可过量或久服,防止引起铅中毒。体虚者忌服。 。【临床应用】:方选和验方 ❶ 陀僧丸(《良朋汇集》)治鼠疮已破,初起遍身疮毒,有漏管出脓水,臁疮久不愈,痔漏:密陀僧、雄黄、朱砂各3g,枯矾9g,黄蜡30g,蜜15g。 诸药研末,加蜡、蜜溶化作丸如绿豆大。每服1g,开水送服。 ❸ 陀僧散(《普济方》)治口舌生疮:密陀僧、黄柏、甘草各30g,蒲黄、黄药子各15g。同研细末,撒疮上。 ❹ 《寿域神方》:“治骨疽,时有细骨片自疮中出:密陀僧研为细末,用桐油调匀,摊贴疮上。” 先将诸药在油中煎枯,去渣,加陀僧、百草霜研细末调匀,倾入盆内,扯捣后外敷患处。” ⑿山东中医学院学报 1981;(1):“治癫痫:密陀僧、青礞石、沉香、胆南星、海浮石各9g,神曲60g,法半夏15g,黑白丑各20g。同研为末,兑入白面300g,加水适量,烙成饼10个,每日清晨吃饼1个,开水送下,小儿酌减。” ⒀广西卫生 1975;(5):“治汗斑:密陀僧、乌贼骨各30g,硫黄、种椒各15g。同研细末,取生姜1块,斜行切断,以断面蘸药粉少许擦患处,每日早晚各1次,擦后勿用水洗。一般用1~2周,汗斑即可消失。 为防复发,可再擦3~6天。” ⒁中草药通讯 1978;(1):“治稻田性皮炎:密陀僧60g,食醋适量。同研调成糊状,外涂。 ” ⒂中西医结合杂志 1984;(5):“治疥疮:密陀僧36g,樟脑30g,蛇床子60g,百部100g,硫黄、雄黄各50g,冰片5g。同研为细末,置95%酒精750ml中浸泡3天。用纱布去渣滤取药液。 治疗前洗澡,除去痂皮,取药液加温后外搽全身,每天早晚各1次,有皮损处应多搽。3天为1疗程,第4天洗澡,换衣,再重复用药。” ⒃黑龙江中医药 1991;(1):“治阴道白斑:密陀僧、鹤虱、炉甘石、制南星、皂荚、煅龙骨、煅石膏、炮山甲、枯矾、飞滑石、制南星各等份为细末,麻油或凡士林调匀外敷。” 单方应用 《圣惠方》:“治赤白痢:密陀僧90g,烧研,每服3g,日3服。” 。【医药家论述】:❶ 李时珍《纲目》:“密陀僧,感铅银之气,其性重坠下沉,直走下焦,故能坠痰止吐,消积,定惊痫,治疟痢,止消渴,疗疮肿。洪迈《夷坚志》云:惊气入心络,瘖不能言语者,用密陀僧末一匕,茶调服。昔有人伐薪,为狼所逐,而得是疾,或授此方而愈。 又一军校采藤,逢恶蛇病此,亦此而愈。此乃惊则气乱,密陀僧之重以去怯而平肝也。 其功力与铅丹同,故膏药中以代铅丹云。”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