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长沙湘江大桥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长沙湘江大桥 长沙湘江大桥位于省会长沙,跨湘江。1972年10月以前,东西两岸车、人过江全赖轮渡,1971年日渡运量达2000余车次、5.5万余人次。1971年9月湖南省委及长沙市委决定兴建此桥。大桥设计、施工单位有: 省交通邮电局、铁道部大桥工程局、省建筑公司、省建筑设计院、长沙市建筑公司、湖大土木系及华南建筑设计院等。主要劳动力由全市人民承担。历时一年,于1972年9月建成,10月1日通车,为国内当时最长双曲拱桥。该桥主桥由五一路西延,越桔子洲,跨湘江至溁湾镇与长、宁公路相接,另自8号墩南侧成78°夹角建一座282米长支桥联接桔洲路,造型布局雄伟壮观。长沙湘江大桥为连续多跨双曲拱桥,跨河孔为8孔76米和9孔50米,东岸四孔31桥跨径分别为18、20、23、27米,主桥长1250米,桥宽20米,其中车行道14米,两侧人行道各3米。为适应通航孔高度要求,桥面设纵坡2.4%。支桥为8孔30米和4孔20米,桥宽8米,车行道宽6米,纵坡4%。主桥载荷为汽—20级、挂—100。支桥按汽—10设计,最大通航孔为第6孔,按二级航道标准设计。大桥全部工程投资包干2000万元,实用1800万元,耗钢材1597吨、水泥21945吨、木材6705立方米。1981年10月大桥设计获交通部70年代国家优秀设计项目奖。并获得中外人士的好评,该桥跨径适当,安全经济,桥型美观、照顾通航,与湘江景观基本协调。 ☚ 新晃龙溪口大桥 长沙湘江北大桥 ☛ 长沙湘江大桥 长沙湘江大桥又名橘子洲大桥、长沙湘江一桥。长沙市首座现代大型公路桥。长沙市城区分布于湘江两岸,自古以来人车往返全赖轮渡。1971年9月,由国家交通部投资,中共湖南省委和长沙市委组成“湘江大桥工程指挥部”,开始兴建此桥。参与大桥设计、施工单位有湖南省交通邮电局、铁道部大桥工程局、湖南省建筑公司、湖南省建筑设计院、长沙市建筑公司、湖南大学土木系和华南建筑设计院等。主要劳动力由全市人民义务承担。1972年9月竣工。10月1日正式通车。大桥全部工程投资包干2000万元,实用1800万元 (余款用于修建八一路桥等建筑),耗钢材1597吨、水泥21945吨、木材6705立方米。时为国内最长的连续多跨钢筋砼双曲内拱公路大桥。全桥总长1532米,由主桥、引桥和支桥组成。主桥长1250米(跨江部分1156米),21跨(其中正桥17跨),共有18个台墩。桥面宽20米,其中车行道14米,两侧人行道宽各2.75米。跨河孔为8孔76米和9孔50米,东岸四孔引桥跨径分别为18、20、23、27米。双曲拱桥由拱肋、拱波、填平层和拱板组合而成。主桥76米和50米跨度均采用等截面悬链线无铰拱,拱矢度1/8和1/6。用8根拱肋、7片拱波,截面高度分别为1.3米和1米。拱上建筑均为横向排架上支承圆弧拱。主桥墩奠基岩层,采用沉井及明挖基础。引桥覆盖层较厚,采用桩基。主航道的墩身为砼浇筑,橘洲西小河的墩身用块片石嵌砌。为适应通航孔高度要求,桥面设纵坡2.4%。最大通航孔为第6孔,高36.4米,按二级航道标准设计。为便于行人通过和游览观赏,东岸两侧建有悬臂式踏步,西岸两侧建有实体式踏步; 跨越橘子洲中部处8号墩北侧建螺旋式踏步,供行人上下橘子洲,南侧开岔建支桥以通达橘洲公园 (即 “橘子洲头”)。支桥长282米,为6孔30米和4孔20米,桥宽8米,车行道宽6米,纵坡4%。桥墩采用少筋沉井和无筋沉井。其自8号墩南侧与主桥成78。夹角,状若悬臂。该桥上部吊装时,采用桅杆式塔架双跨连续缆吊装新工艺,时创缆索492米和双跨各322米的省内新纪录。1981年10月荣获“七十年代国家优秀设计项目奖”。2003年10月底封闭改造。2004年元旦正式通车。共完成了桥面卸载、增设防撞栏杆、重新铺装人行道板、更换路灯、修整涂装栏杆和改造西桥头等多项工程。原有的65米西引桥被切除,新建一座长145米、能满足潇湘中路双向6车道通行的三跨预应力变截面连续梁桥。改造后的大桥主桥总长达1330米,横跨湘江、橘子洲、湘江中路、潇湘路,连通五一大道和溁湾广场。 ☚ 大江口沅水大桥 罗依溪大桥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