𦩫头;称头;趁头t‘ən213t‘əu21ten213tou21担子两头重量相当。《方言》卷七: “𦩫, 儋也。”郭璞注: “今江东呼担两头有物为𦩫。”清光绪二十四年《嘉应州志》卷七《方言》: “谓㧡担两头相称为𦩫头。 案《方言》: ‘𦩫, 担也。’ 音邓。郭注: ‘今江东俗呼担两头有物为𦩫。’ 州俗凡担物既得一头, 求加一头, 曰添𦩫头。 两头之物轻重相悬曰不𦩫。” 民国二十六年《清远县志》卷四《舆地志·方言》: “谓平物之担曰𦩫。 ……《东莞县志》云: ‘担物两头称曰幐。’”亦作“称头”。杨树达《长沙方言续考》九十二《称》: “长沙言轻重不相称为不称,读称如腾之去声,为称之古音,古无舌上音也。”今蜀方言也说“称头[t‘ən213t‘əu21]”, 亦正相合,并有所本。 又作“趁头”。《西游记》第八十六回: “哥哥好干这握头事,再寻一个儿趁头挑着不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