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巴塘弦子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巴塘弦子

藏族民间表演艺术。流行于甘孜藏族羌族自治州巴塘县境内。巴塘县藏族人民称“弦子”为 “谐”。“谐” 是歌谣的总称,“谐腔” 就是“跳舞”。巴塘人习惯称 “谐” 为 “跳弦子”。或说因有弦胡伴奏,故称 “弦子舞”。有100多年历史,是没有弦胡伴奏的舞蹈。因巴塘地处川、滇、藏要道,往来商旅甚多,文化交流频繁,于是吸收外来歌舞试用乐器伴和舞蹈,从而形成具有独特风格的巴塘弦子。歌词大部分是4行一首的短诗,每行6个音节,每首歌词可以放进任何一支弦子曲调中舞唱。歌词内容十分丰富,大多是歌唱家乡,歌唱劳动,歌唱大自然,或借喻事情抒发人生哲理,倾诉男女之间的爱情。词句洗练,易懂易记。巴塘弦子的曲调均有调名。这些调名有些是衬词,有些有一定含意,如郎桑拉指山名,达哇绒布、日绒巴母指人名,呷绒洛穹若是 “高兴的青年人”,司郎牙是“福分好”,乌扎四林江玛是 “头发像西宁柳”,哥热牙母是 “围着圆圈跳舞,好啊”,其他如阿依穹洛洛、索牙拉等则为衬词。曲调一般明快自由,舒缓流畅。随着时代的变化,经济文化的发展,各民族各地区交往的加强,也吸收其他民族的曲调,如孟姜女哭长城调、四季歌调就是内地汉族的民间曲调。在巴塘白松一带,巴塘弦子也吸收一些彝族民间曲调。此外,还有从云南、西藏盐井、芒康、昌都等地传入巴塘的民间曲调。使用的伴奏乐器胡琴,一般是演唱者自己制作的。最早的胡琴是用牛角做琴筒、羊皮蒙筒面、马尾做弓弦,也有用木头挖空做琴筒的,音质厚重、深沉。现在多从内地购买胡琴。音乐结构简单,音域不宽,常见的有宫、商、角、徵、羽五声调式,也有一定数量的交替调式出现。音乐具有短小精悍、节奏整齐、旋律优美、易唱易记的特点,因而最适合群众集体舞唱。有城区弦子、南区弦子、东区弦子之分。例如南区弦子,节奏中速偏快,在终止音上多用下滑音,旋律、节奏结构紧凑,调式上角、商、徵、羽出现较多,乡土味较浓。据说巴塘东区的中咱、茨乌是巴塘弦子的发源地,过去经常有人带着 “弦子” 到云南、金沙江以西一带地方去表演,并编创一些新的词曲和舞蹈动作,把巴塘弦子传向四面八方。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6:4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