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巴塘教案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巴塘教案近代四川发生的震动全国的藏族人民反洋教斗争的重大事件。1848年以来,巴塘人民对外国教会进入藏区侵占房屋、强掠土地、兴建教堂、构筑高墙、影响佛教深感不安与忿恨,不断发生反对外国教会的斗争。1904年,清驻藏帮办大臣凤全到达巴塘,决定收回瞻对 (今新龙县) 内禁,限制喇嘛权力和喇嘛人数,部署改土归流,加之凤全袒庇洋人,保护教会势力,引起寺庙喇嘛和土司头人不满。1905年3月23日,喇嘛和土司头人便率领3000多藏民武装暴动,焚毁教堂,打死前来保护教堂的清兵20余人和都司吴以忠,捣毁巴塘粮署,并捉拿凤全。4月5日,凤全出走,藏民伏击,击毙凤全及随员勇役50余人。先后焚毁教堂3处,杀死法国教士2名及教民一个。反教风潮波及理塘和川滇交界地区。盐井县藏民焚天主堂。道孚等地焚教堂,戕教士。案发后,法国公使、打箭炉 (今康定) 主教向清廷及川藏大臣要挟赔款、惩凶,甚至扬言要派法军入川代为剿办。清王朝急忙赔款白银90万两,教会亦扩大教堂占地面积90余亩,并派四川提督马维琪、建昌道赵尔丰进剿,杀藏民数百人,镇压了巴塘人民反帝反清斗争。以巴塘事件为契机,揭开了清廷在川边改土归流的序幕。 巴塘教案清驻藏帮办大臣凤全为在康区实行改土归流,于1905年在巴塘屯扎,兴办农场,筹划收复瞻对,并限制每寺僧人数目不得超过300人,20年内不准藏民剃度为僧等。引起土司头人和寺院僧人的反对,指责其包庇洋教,消灭佛教的媚外卖国行为,并领导藏民群众暴动。1905年春,巴塘丁林寺、七村沟等3000余人愤起焚烧教堂,杀死两个法国司铎传教士和巴塘都司吴以忠,并设伏击杀凤全及随从官兵百余人。同年夏,四川总督锡良,成都将军绰哈布会同四川提督马维骐及建昌道尹赵尔丰前往镇压,清军攻克巴塘,杀丁林寺堪布及巴塘正副土司,开始改土归流。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