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十二) 庙会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十二) 庙会

(十二) 庙会

明清和民国时期, 上海盛行庙会,商人和小贩在寺庙附近进行集市交易, 到1949年春已发展到130处。庙会期间, 佛事鼎盛, 商贩云集,人流如潮, 生意兴隆。新中国成立后, 为促进经济发展, 各级政府因势利导, 采用庙会形式, 定期或不定期地举办一些城乡物资交流会, 古老庙会注入了时代的新内容。“文化大革命” 期间, 庙会停办。80年代以来, 各县相继恢复庙会。
上海农村庙会随寺庙而异, 历史悠长, 有 “灯会”、“春社”、“秋赛”、“香市” 等20余种形式。如金山张堰秦山节市, 又称秦望山庙会, 传说秦始皇曾在此登山观海, 每逢三月初一、十五、廿八和四月初一, 举办“四节”庙会。
龙华寺庙会始于明末清初。农历三月初三弥勒佛的涅磐日, 龙华寺举办盛大佛事, 农历三月半又有香火会, 香汛集中。加之龙华桃花名噪沪上, 游人倍增, 商贩纷至寺庙周围设摊, 自然成市, 会期3~4天, 成为上海地区规模最大的庙会。20世纪二三十年代, 庙会期间每天游客达二三万人。新中国成立后, 龙华庙会依然兴盛。1953年有近千家商户前来设摊, 交易商品多数是手工业品。1967年庙会停办,1980年恢复。1990年龙华庙会会期增至15天, 设有日用百货、交电、美食林、花鸟、书刊、服装、儿童世界、批发、“跳蚤市场”、修配等集市, 还开设夜市。庙会期间进场中外游客500万人次,成交额2 091万元。1991年起会期增至16天, 人流量 800 万人次, 日均50万人次, 销售额3 167.9万元。
庙会期间形成当地商业流通旺季。如金山县的古庙会有15处, 主要分布在金卫、张堰、吕巷、枫泾、漕泾、山阳、朱行、亭林等乡镇。每年四季举办24次, 庙会形式各具一格。金卫城隍庙庙会, 每年在清明节、中元节 (七月半)、民岁节 (十月朝、农历十月初一)举办, 从明代至民国, 历经各个朝代, 长兴而不衰, 商贩搭棚设摊, 百货、农具、食品、家具、日用品一应俱全, 持续3天。农历7月14日为松江府城隍庙庙会,原先庙会集中在府城隍庙周围地区。抗日战争后,移至松江城中山路商业街。江浙两省商贩纷至,在街两侧搭棚设摊,以日用杂品、果品地货、农具、铁器、竹木器具为主,连绵二三公里。7月13日开市,持续3天。青浦县朱家角镇每逢农历七月廿七日举办三官大帝庙会,赶庙会的村民多达4万余人。闵行端午庙会形成于清光绪末年,新中国成立后,庙会逐渐冷落,1982年再度恢复,1990年庙会举办期间,来自市区、松江、奉贤、南汇和川沙等县的300余家工商企业、私营企业调集了日用百货、粮油土产、农副产品、烟糖果品、家用电器、服装鞋帽、文教用品、参茸药品等2万余种商品,设摊700余个,又加上大批个体工商户进场设摊,市场绵延数公里,会期从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六,成交额达252万元。
上海郊县庙会往往还组织演出精彩的文艺节目。南汇县新场镇每逢农历三月廿八日举办三天庙会。在1990年的庙会上,近600名村民组成了20支传统的民间文艺演出队伍,竞相献艺,四方村民扶老携幼,前往观看,娱乐购物。

☚ (十一) 冬至   第二节 农村广播影视 ☛
00010117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4:5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