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集咏楼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集咏楼》集咏楼 清代白话长篇才子佳人小说。一名《小青传》。十二回。不题撰人。成书于清康熙年间。 现存主要版本有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刊本,藏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上海古籍出版社“古本小说集成”影印清康熙四十一年刊本。 明朝万历年间,钱塘有个士子姓褚名良贵,字粹中,学富五车,秉性风流,陶情诗酒。年方弱冠,娶妻石氏,貌颇不俗,亦好吟咏,唯生性奇妒。褚生筑别墅于孤山之阳,景致宜人,圃中广种四季名花,独梅花栽种更多,名之梅屿。又建一楼,名集咏楼,每逢花朝,常有士女云集,四壁题咏。褚生每至,必登楼历览,录其优者回家与石氏互相评论。 一日,褚生见一首署名“邗江女史”的词,大加赞赏,和诗一首题于其后。回家后,褚生念念不忘,每至楼,必反复吟咏邗江女史之词,以示钦慕之情。不知不觉又是一年,褚生夫妇外出游玩归来,褚生复至楼,又见邗江女史题诗一首,且署上姓名“乔小青”。褚生大喜过望,终于得知佳人消息。但又思石氏妒性奇强,不容他女,褚生闷闷不乐,回家后眉颜不展,眠思梦想尽是乔小青,甚而废寝忘食,恹恹成病。石氏延医问卜,毫不见效,渐渐沉疴不起。 褚生姑母杨夫人,闻侄儿病重,携女儿小六娘前来探望。杨夫人和小六娘细心开导,石氏也故意暗示同意褚生娶妾,褚生信以为真,放下愁怀,病渐渐愈痊。病好后,褚生几次三番想要与石氏说明心事,石氏总是王顾左右而言他,不践前言。褚生无法,只得到杨夫人处倾诉心事。杨夫人为褚生作说客,约褚生与石氏同去游湖。石氏猜知杨夫人相约之因,趁其尚未开口,就先答应丈夫娶妾,以示大量。 褚生喜不自胜,携了聘金赴扬州寻找乔小青,历经千辛万苦,终于访知小青下落,然她卧病在床。褚生去乔家打听小青病情,正在门口徘徊,见一女医从乔家出来。褚生跟至女医家中,向女医打探消息。女医告诉褚生,小青今春自杭州回来后,便忧郁成结,害了相思之症。褚生知小青为自己害病,忙向女医道明实情,并拿出一幅诗笺,上有小青题在集咏楼上的两首诗词以及自己的和诗两首,托女医捎给小青。女医见褚生人物俊雅,诗词新奇不俗,答应作撮合山,玉成其事。 次日,女医去乔家,见了小青,将那治病的诗笺递给小青。小青在病榻上一阅,病果然顿觉轻了许多。女医又将褚生的才貌家世并想慕小青的始末,说了个备细。女医并与乔母商议,为褚生提亲。乔母闻知褚生才貌双全,与小青是才子佳人,天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刊本 《集咏楼》序书影 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刊本 《集咏楼》正文书影 成地设的一双,也欣然同意。 第二天,小青扶病与褚生拜了天地,结为夫妇。婚后,褚生携小青回到杭州。不想石氏见小青有才有貌,自愧不如,不觉妒心大发,将小青拘禁在自己身边,不容与丈夫私会。后亏杨夫人求情,石氏方答应让小青独居孤山梅屿,并约法三章,不经其同意,不得与丈夫私下来往。小青到了梅屿后,终日深居浅出,不敢有半分差池。一日,石氏与杨夫人游湖,邀小青同游。杨夫人百般安慰小青,小青感其情,倾心相诉。杨夫人借书与小青,以解寂寞之苦。 后杨夫人从宦外游,小青孤独无倚,郁郁成病,岁余益深。小青料自己必不能起,乃修下一封绝命书贻杨夫人,并请来一画工为自己写真,留下小像一幅。不久,疾大渐,须臾气绝,年仅十九。褚生闻讣告,悲愤欲绝,踉跄奔至,哀号顿足,呕血升余。石氏闻之,立将小青所遗诗、小像付之一炬,派人不日成殓下葬。 这日杨夫人因其夫入京,携女儿还家,过梅屿探望小青,知小青亡,在灵前痛哭不止。突然间只听一声虎啸,山崩地裂,小青还魂复生。杨夫人大喜,携至家中,令服侍小青的老媪不许外泄其事。老媪归女儿家,方知女婿贪小青墓中财物,夜里去盗墓,致使小青还魂。小青到了杨府,拜杨夫人为母,在杨夫人精心护理之下,小青病体痊愈,并随杨夫人同赴杨老爷淮扬任上去了。 老媪回到褚府,见了褚生与石氏,假称梅屿有小青冤魂出现,夜间前来索命,并且装神弄鬼,描述得绘声绘色。石氏做贼心虚,自觉对不起小青,吓得脸色全白,浑身颤栗,仿佛见鬼一般,忙遣老媪到梅屿居住,饮食日用一应俱全。石氏自听了老媪一番鬼话,信以为真,终日心惊胆颤,害怕得不得了。夜里睡卧不宁,呓语喧哗,常一惊一乍,草木皆兵,仿佛真见冤鬼来索命一般。渐渐卧床不起,发寒发热,水粒不沾,朝轻夜重,不多日便病入膏肓,一命呜呼了。 褚生自觉对不起小青,自怨自艾,酒也少饮,诗亦不吟,终日凄凄楚楚在家闷坐。一日,有几个朋友邀褚生出去游湖散闷,褚生固不能辞,随众友同赴孤山。褚生登上集咏楼,物是人非,睹物思人,备感伤心。众人又于楼中拾得小青所遗诗笺半张,得诗数十首,褚生边读边泣,不能自止。 时天启帝即位,李自成聚众起兵,攻城掠地,声势浩大。褚生记挂杨夫人,只身赴扬州探望。不料刚过江便遇百姓仓皇南逃,褚生于乱中救得表妹小六娘,两人狼狈逃回杭州。原来杨夫人携小青及小六娘到了扬州,适值杨老爷进京督师勤王,杨夫人只得羁留扬州,逢乱兵骚扰,母女三人在逃奔中失散了。褚生回至家中,知小青并没死,遂捣毁灵座,将小六娘安置在梅屿居住。又值天启帝大婚选秀女,褚生与小六娘商议对策。老媪想出一法,由褚生娶小六娘为妻,既解了点秀之难题,又是才子配佳人,天成地设。褚生、小六娘听了老媪之言,亦都同意。 小青同杨夫人在一起,两人渡过长江,辗转来到镇江,碰巧女医迁移在此,遂在女医家暂居。一日,有个军校请女医为总制爷治病。原来那总制爷即是杨老爷。杨夫人夫妇团圆,喜出望外。 杨老爷派人护送杨夫人及小青回杭。回到褚家,小六娘与杨夫人母女重逢,与小青姊妹团聚,小青与褚生破镜重合,三喜临门,喜不自胜。同时杨夫人、小青又知褚生与小六娘结合,更是亲上加亲,喜上加喜,一家团圆。后褚生中了举人,既而又中进士,钦点翰林,两位夫人皆封为诰命夫人。 集咏楼这是一部别具一格的才子佳人小说。作品描述明代万历年间,钱塘士子褚良贵,字粹中,胸藏二酋,学富五车,赋性风流,陶情诗酒。他乃唐人褚遂良的后裔,父官拜翰林学士,母受诰封,不幸双双早逝。良贵弱冠娶妻石氏,小字顽顽。石顽顽相貌不俗,但性情奇妒。褚生家置一别墅座落孤山之阳,傍山依湖又有园圃之胜。圃中广植花卉,四季盛开不断,唯栽种梅花最多,因此称为“梅屿”。每逢初春,日暖风和,骚人韵士纷纷来此吟咏,故建楼命名为“集咏”。 褚良贵常到集咏楼收集诗作,回家与石顽顽共同品评,但好诗不多。褚生偶见一诗,署“丁己花朝邗江女史”,捧诵之余,十分赞赏,便把它抄录下来,视如珍秘,藏而不露,并亲笔奉和一首,题为“梅屿主人步韵”,过了一年,在他和诗处又见一首,落款“邗江女史上林乔小青”。褚生见此诗有署名,诗中又有“属意于我”之情,乃暗自窃喜,如获至宝。由此,眠思梦想,废寝忘食,日久便恹恹成疾。适逢姑母杨夫人携表妹小六娘前来看望,并试探病因,当褚生对姑母倾吐心曲时,不料一席话被顽顽听到。顽顽为了丈夫病愈,就属意要他把心上人娶过来。褚生心安,逐渐痊愈。便去扬州寻访乔小青。 褚生历经曲折,访遍全城,终于探明究竟。原来乔小青乃驰名扬州的才女,堪称诗文宗主。小青自往孤山梅屿集咏楼吟诗归来,也得了重病,如今已是奄奄一息。褚生经华医师引见方识小青,当即婉致来意,并送上和诗。小青一见如故,大喜,病体遂愈。乔母心中欢喜,乃玉成二人婚事。褚生与小青结为夫妻,在扬州度过蜜月,回到钱塘。石顽顽一见乔小青貌美,又见她的诗集《南轩新咏》和评选的 《香奁集》,不禁妒性大发,顽顽只准小青 “时刻自随”,不许与丈夫私一笑语; 接着又扔掉小青的脂粉,焚毁她的书籍,并将她拘禁于内房,不许擅自出入。顽顽还经常打骂小青,把她折磨得遍体鳞伤。 褚生请来姑母和小六娘讲情,石顽顽让小青住进梅屿集咏楼,并立下“约法三章”: “非我命而郎至不允接见”,“非我命而郎有手札至不许开拆”,“汝有手札必由我看,不许私递于郎”。小青独处集咏楼,聊借吟咏抒发自己的幽愤和悲怨,每有所作必寄给姑母。不久,姑母随夫赴豫章任上,小青便无人可语,只得作画自遣,自藏。每届夕阳落水时分,她就临池自照,嗟叹不已。小青自度不久于人世,乃延请画师为她画相,画师连画了三次,才表达出她那淡雅流动的风采。 小青在万分凄清孤寂的处境中,积郁成疾。尚未停止呼吸,顽顽便令人把她埋葬。李穷夜间盗墓适逢虎啸,小青被惊醒,李穷吓跑。恰好杨夫人这天来集咏楼,趁顽顽不知把小青带走,认为义女,改名小红,保姆深知小青之苦.谎答集咏楼有鬼,使褚生夫妻与家人从此不敢再去梅屿;后又假装小青鬼魂附体,夜深啼哭。顽顽闻鬼声愧作而死。 李自成招集饥民十万之众造反,杨夫人、小红在乱中与小六娘离散。褚生在去广陵的路上搭救一落难女子,原来正是表妹小六娘,便携回钱塘。杨夫人与小红到镇江华医师家中避难,在此小青与母亲、弟弟巧相逢。小六娘在钱塘住集咏楼,当时天启皇帝大婚,遴选秀女入宫,大家小户急于拉郎配女。老妪为媒将小六娘配于褚生。杨总制率师勤王凯旋而归,到华医师处就医,与杨夫人、小红相逢。俟江左烽烟少息,杨夫人与小红回钱塘,于是夫妻、母女大团圆。小红与小六娘和睦相处。后来杨总制升为经略大司马; 褚良贵考中二甲进士,选入翰林,二女均封为诰命,各举二子。杨老爷因无子、夫人劝说纳妾,老来得一子及第,小红之弟也当了官,从此,三姓世结婚姻。 《集咏楼》通过美丑对立、以丑衬美的艺术手法,重在展示人物灵魂的美。“心有灵犀一点通”,才子褚良贵与才女乔小青并非一见钟情,而是“因诗生情”,彼此看中了 “诗才”,借诗为媒,以诗传情。读其诗而想其人,由爱诗而爱才及其人。显然,这里偏重赞扬人物的诗才和禀赋。褚良贵固然是家学渊源,乔小青更是誉满扬州的诗文宗主,凡是会写诗的人,无论男女老少,都要向她求教,并且把诗作拿来请她定高下。其中多少诗篇经她过目而落选,但只要她看过两遍的诗,便视为中试,就算占鳌头之作。小青到钱塘后,石顽顽所嫉恨的也正是她的诗才。貌美只是导火线,见了她那才华洋溢的两本诗集,顽顽才妒性大发,而百般凌辱和辖制小青。当小青失掉行动自由被“软禁”于集咏楼时,每天只能靠作诗借以排遣和抒发自己悲愤的情愫,她的知音也惟有杨夫人。耐不住冷清和孤寂而病倒的小青,预感到死亡即将来临,只得请画师画相,作品通过画师三易其稿的具体描写,充分揭示了小青的内秀才是美的奥秘: 第一次,只是从形似上画出她的美貌; 第二次,虽然画出神似,小青仍不满意; 直到第三次,从外在的美与内在的美的统一上,着重描绘出她那种风神绰约、幽韵动人的流动丰采,小青才予以首肯。小说创作的全部关键在于个别的环境,在于分析人物独特的性格和心理。《集咏楼》借画师三易其稿的细节,一方面烘托和表达了小青孤高的性格和悲愤哀怨的心理,另一方面则是自出机杼地表现了美的创造前提在于对美的发现。小青这一艺术形象所蕴藉的灵魂美,即使是高明的画师都要费一番周折,运用神思,善于发现才能捕捉得到的。这位集纯洁、善良、才华、谦和于一身的,具有独特气质和风采的少女,是极富魅力的。她足以使爱慕者痴迷,使嫉妒者疯狂。 《集咏楼》中作为陪衬的杨夫人也是一位以灵魂美引人注目的人物形象。如果说对小青的貌美不能淡忘的话,那么对杨夫人的外貌描写便有意无意地被忽略了。但是作为一个慈祥、宽厚、成人之美、助人为乐的长者杨夫人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艺术的魅力首先是矛盾的魅力,杨夫人之所以引人关注,就在于作者往往把她置身于事物在运动中的对立和差异状态,通过直接描写人物行动的片断和局部,以暗示出潜在矛盾的存在与发展。先是褚良贵因萦念与他和诗的 “女史” 而卧病在床的时候,正是杨夫人仁慈的宽慰和爱抚,轻轻地扣开了他恍惚困惑的心扉。接着又是杨夫人亲切委婉的启发,终于使石顽顽允许丈夫到杨州去寻意中人。以后每当乔小青处境危殆之际,同样是杨夫人用心良苦帮助小青脱离了顽顽因妒恨设置的深渊; 从死亡线上把小青拖回人间; 悉心照料,疗其痼疾,使小青身心康复,出落得更加娇艳。最终还是杨夫人帮助小青与良贵劫后重新团聚,相爱如初。另外,华医师和保姆老妪,也是作者着意颂扬的人物。他们心地善良、富于同情心和正义感,乐于助人。若无二人鼎力扶持小青和良贵,这对有情人想终成眷属也难。在发现和讴歌人物灵魂美的同时,作者对虽有“不俗之貌”,但内心凶狠毒辣,妒限发狂的石顽顽进行了有力的鞭笞和揭露,所谓 “虎质羊皮”正是这号女性的生动概括。 情景交融,使《集咏楼》洋溢着浓郁的诗情画意,这是小说的又一显著特色。从艺术表现来看在中国传统艺术中,浓重的抒情性和高度的含蓄蕴藉乃是它们的共同特色。《集咏楼》也不例外。作为外化人物性格的烘托,这里的环境描写不仅有画的斑斓色彩,而且有诗的丰富意境。请看集咏楼所在的孤山之阳是何等的景象: “环山叠翠,一镜平湖,澄波千顷,春兰秋菊,月桂风荷”,在这山水有情、风物不俗的写意画面上,又以冷峭的笔调着重描绘了梅花那种神清骨峻、玉明雪亮的风采。《集咏楼》以和诗传情、互通歌曲开篇,为这对恋人崎岖的爱情谱写了美好的序曲。而梅花则象征着乔小青那冰清玉洁、超尘拔俗的孤傲性格。当小青遭软禁独处集咏楼时,她每天只能以吟诗作画抒发幽愤之情; “夕阳落水”时,她形单影只 “临池自照”,自嗟自叹; 当预感到死亡的威胁时,她只好请求画师借丹青留真传神。读到这里,仿佛在我们面前展现出一树红梅,在寒气中孤傲冷寂、清香四溢的意象,不禁使人联想到陆放翁那阕有名的“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正如古人所说的“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这首词独特的艺术境界同彼时彼地乔小青凄清抑郁、孤芳自赏的情调何其相似! 《集咏楼》发扬了我国小说传统“无巧不成书”的特点,在情节的构思和发展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运用 “巧”的技法。惟巧,才有机趣。它往往使读者形成期待,而发展过程又偶然性迭出,出人意料之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让人乍看无端,而又寻思有味。这不仅节省如许笔墨,而且显得结构紧凑。例如小青横遭埋葬的当天,杨夫人恰好来到集咏楼。刚从坟墓中逃出来的乔小青这才有了依靠,一“巧”。盗墓的李穷从墓中背出小青,正拟扒衣的时候,因闻虎啸而遁,小青才由此得救而又免受侮辱。二“巧”。褚良贵去扬州探听姑母的安危,路上搭救的落难女子恰为表妹小六娘,由此便决定了小六娘今后的命运,三“巧”。小六娘来钱塘住集咏楼,与表兄良贵本相安无事,偏偏遇上天启皇帝大婚,到处遴选秀女,只好与良贵匆忙成亲,四“巧”。杨总制班师归来,寻医治病,正好遇到华医师,这才与夫人、小红团圆。五“巧”。中国的传统文论,讲究“意翻空而易奇,言证实而难巧”。要想情节奇巧而又经得起证实,事件的发展似乎偶然而又符合生活的逻辑,必须做到合情合理,通情达理。《集咏楼》中的“巧”,由于紧扣人物性格展开情节,使得小说波澜迭出,趣味横生,既增加了情节的生动性,又不违逻辑的合理性。即使是意外的巧合,也具有坚实的心理基础和潜在的心理逻辑。 这部小说虽有以上许多值得回味之处,但在总体构思和结尾处,仍摆脱不了才子佳人大团圆的程式和格局。尤其是二美共一男的封建婚姻观念,殊不足取。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