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六)开展粮食购销体制改革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六)开展粮食购销体制改革

(六)开展粮食购销体制改革

四川是农业大省,粮食生产在农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发展粮食既要抓生产,又要抓流通。但长期以来,粮食由国家垄断经营,价格极不合理,生产者的利益得不到保证,既影响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又使财政背上沉重包袱。在这种情况下,四川省把改革粮食购销体制,理顺生产经营关系,作为农村综合改革的一个重点,积极进行探索,并首先在广汉试点,由点到面,逐步推开。粮食购销体制改革的基本内容,就是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原有的粮食购销体制,实行“一步到位,全面放开”,把粮食收购价格和城镇居民消费价格同时放开,购销同价,对居民的粮食补贴改暗补为明补,农业税和水利费改征实物,购销以粮食部门为主,多渠道经营,原“三挂钩”(粮食预购定金、平价化肥、平价柴油与粮食定购任务挂钩)物资改为议价供应,逐步建立粮食市场机制和宏观调控体系。从广汉市粮食改革的实践看,农民扩大了经营自主权,实现了增产增收,财政收支平衡,城镇居民承受能力增强,减少了粮食浪费,改革达到了预期目标。
四川农村综合改革,促进了县域经济发展。从最早开展改革的广汉、新都、邛崃三县(市)改革前后的情况可以看出,农村综合改革是推动县域经济发展的动力。3个县(市)地处成都平原,土地肥沃,自流灌溉,生产条件优越。但在旧体制的束缚下,经济发展缓慢。从1956年实现农业合作化到改革前的21年间,3个县(市)工农业产值年平均只增长2—4%,粮食总产量年平均增长1%多一点,农村人均口粮长期在150—250公斤之间徘徊,每年人均集体分配只有100元左右,每人年平均只增加0.5公斤多粮食和1元多钱。实行农村综合改革以后,10多年来生产迅速发展,经济状况发生了巨大变化。3个县(市)1990年粮食产量达91.0万吨,比1978年增长30.4%;工农业总产值60.3亿元,增长3.3倍;乡镇企业产值38.6亿元,增长15.8倍;社会商品零售额11.3亿元,增长3.9倍;财政收入2.0亿元,增长1.5倍;城乡居民储蓄余额9.4亿元,增长55.8倍。新都、广汉、邛崃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926元、840元和712元,人均占有粮食都超过500公斤。3个县(市)中,邛崃县基础较差,过去这个县吃粮靠返销,财政靠补贴。通过改革,不仅摘掉落后帽子,而且每年财政还有上缴,并能外调一部分粮食支援国家建设。

☚ (五)办好广汉金融改革试验区   第五章 农业教育、科技与文化 ☛
0000487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3:2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