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水团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 ![]() ![]() ![]()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飯食部 > 餅糰 > 水團 水團 shuǐtuán 亦作“水糰”。亦稱“白團”。用糯米粉或黏高粱粉製成的球狀食品。因水煮而食,故名。宋·張耒《端五》詞逸句:“水團冰浸砂糖裹,有透明角黍松兒和。”宋·陳達叟《蔬食譜》:“水團,秫粉包糖。團團秫粉,點點蔗霜,浴以沉水,清甘且香。”宋·陳元靚《歲時廣記·造白團》引《歲時雜記》:“端五作水團,又名白團,或雜五色人獸花果之狀,其精者名滴粉團,或加麝香。”宋·范成大《吳郡志·風俗》:“重午以角黍、水糰、綵索、艾花、畫扇相餉。” 古代名物 > 飲食類 > 飯食部 > 餅糰 > 水團 > 水糰 水糰 shuǐtuán 同“水團”。 水团water mass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特性,其运动状态基本一致的海水水体。常以水温和盐度来表示。海洋表层以下各层水团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水辐聚下沉,如北极中层水、大西洋深层水、南极底层水都是规模巨大的水团。海洋表层由于长期受当地气候和海流的影响,在较小范围内也可以形成水团,但那些海区的气候和海流变化比较大,故表层水团在各季节不同,形成的时间也较短。进行海区水团分析对海洋资源开发、海洋渔业生产、海洋污染研究以及国防建设等都有重要意义。 水团不同源地形成、有着比较均匀的理化特性和运动状况基本一致,而与周围海水存在明显差异的巨大水体。水团一词是B.海兰—汉森于1916年首先用于海洋学的。1929年,A.德凡特参照大气科学中气团的定义,第1次给出了水团的定义。通常沿铅直方向将海洋分为表层、次表层、中层、深层和底层等5个基本水层。❶大洋表层水团:其厚度从数十米至200 m不等; 水团 水团shuituan同一源地 (海区)形成的,具有比较均匀一致的温度、盐度、密度、水色和透明度等理化特性和运动状况基本相同的海水。按理化性质的不同,有暖水团、冷水团。暖水团是由水温高、盐度高、透明度大,有机物质较少、含氧量和营养量均较少的海水构成。冷水团是由水温低、盐度低、透明度小、有机物质和含氧量较多、营养量较丰富的海水组成。水团的特性大多数是在一定时期内从海洋表面获得的。由于各海洋区域气候条件的不同,海面受热和冷却、增盐和淡化的条件也不一样,因此,大洋表面海水的温度、盐度、密度及其他物理、化学性质随海区而异,从而构成不同性质的水团。在大洋上层可大致划分为极地水团、亚南 (或北) 极水团、中央水团及赤道水团。在海洋的铅直方向上,根据海水温度、盐度性质的不同,存在着五个基本水层:表层、次表层、中层、深层和底层。每一基本水层又可以分成几种不同的水团。性质均匀的水团产生后,在向别的海区移动过程中,一方面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另一方面与周围海水不断发生混合,使海水发生变性,但代表水团特性的核心部分变性最小。了解水团核心海水的性质及其变化,便可弄清这个水团的来龙去脉。两个不同性质的水团交界处,由于混合强烈,在海洋学上称海洋锋或变性区。这里营养量丰富,生物生产力高,往往形成著名的渔场。 ☚ 海洋潮汐 中尺度涡 ☛ 水团物理、化学和生物特征及其变化趋势大体一致,而与周围水域有明显差异的宏大水体。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