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水圈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水圈hydrosphere

地球表面海洋与大陆水域的总称。是地球表面很薄的一层水层,其厚度约为地球平均半径的1/1630。地球上的水包括海洋水,大陆河流、湖泊、水库、沼泽的水,极地与高山上的积雪、冰川以及地表以下的地下水(含土壤水),其中海洋水占全球总水量的95%,大陆上的各种水不足5%。地球表面的水通过蒸发蒸腾成为水汽进入大气,随着气流运动得到输送和交换,其中一部分水汽凝结成雨、雪降落到地表上来,构成自然界的水分循环运动,使水成为可更新资源。从全球范围看,水分循环处于平衡状况,所以海洋水不会减少,大陆水不会增多。海洋水通过蒸发蒸腾成为水汽,使水自然脱盐成为淡水下降到地面,故水分循环对自然界和人类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水圈

连续包围地球表层的水体闭合圈层。大约是在30亿年前形成的。水圈中包含的水体,总量为13.86亿km3。海洋水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海洋水总体积为13.38亿km3,占水圈总体积的96.54%。陆地淡水不足3%,而其中又有70%以上是属于固态水——冰,储存于极地和高山上,只有不到30%的淡水可供人直接利用。在两极地区的固态水(冰雪)只占水总体积的2.1%,其余分布于江、河、湖、沼泽的地表水、地下水,只占水圈总体积的1.6%。海水所含的盐类平均为3.5%,其主要成分为弱碱性的NaCl。陆地河水每年每1km2要带走约100t泥土等物质,其中有20%溶解在水中。

水圈

水圈shuiquan

地球表层水体的总称。自然界的水以液态、气态和固态形式存在于地表、地下和空中,并以海洋、河流、湖泊、沼泽、冰川、地下水和大气水等形式存在。这些水体共同组成一个形状不规则的水圈。今天的水圈是水由地球内部逸出、经历35亿年的聚积演变形成的。水和水圈的出现,不仅改变了地表形态,使大气中的物理现象变得更为复杂,并且导致生物圈的出现,这是地球自然发展史中重大事件。水圈、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组成了地理环境,各圈层之间的关系既并列又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进行水分和能量交换。水圈中水的总体积约13.86亿立方公里,其中97.47%是咸水,包括海水、盐湖水和高矿化地下水。淡水仅占总储水量的2.53%,其中大约70%为固态水(见表1)。全球生物圈中含有1120立方公里的水,占全球总水量的0.0001%,通常不作为水圈的组成部分。若将水圈中的水均匀平铺在地球表面,水深约2718米。若将水圈中最大的淡水体——大陆冰盖、冰川和永久积雪全部融化,现在的洋面将升高约70米,世界又将是另一种面貌。水圈中各种水体通过水文循环可以得到恢复更新。各种水体的更新期见表2。由表可以看出大气圈中的水和河流是水圈中水分交换最活跃、更新最快的水体。更新期长的水体,每年更新水的数量与该水体储量之比数量很少,由此可见,对地下水资源的利用,防止污染,相对于河流来说更应重视保护。

表1 地球上的水储量

*据《联合国水会议文件》1977年。

表2 各种水体的循环更新期*

*据联合国会议有关文件,1977年。

☚ 水文地理学   水体 ☛
水圈

水圈Shuiquan

存在于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总称。水在地球上的存在形式,大体分地面水、地下水、大气水和生物水四大部分。地面水主要包括海洋、湖泊、河流、沼泽、冰川等各种水体;地下水主要指储存在土壤和岩石空隙中的水;大气水是指悬浮于大气中的水蒸汽或固态、液态水;生物水主要指一切生物有机体内的水分。所有这些水形成一个环绕地球的巨大圈层。水圈和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中的水相互重叠、相互渗透。据估算,地球上水的总量为13.86亿立方公里,如均匀平铺在地球表面,平均水深为2,718米。海洋是水圈中一个连续的最大水体,总水量为13.38亿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的96.5%,平均深度为3 800米,如果把海洋水平铺在地球表面,平均水深可达2 624米。由于地球表面有70.8%被海水覆盖着,所以地球有“水的行星”之称。地球上全部河流、湖泊及沼泽的总水量约为19万立方公里,仅占地球上总水量的0.014%,这部分水与人类生活密切联系。大陆冰雪总水量为2 406万立方公里,约占地球总水量的1.74%,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68.7%,为地球上储量最多的淡水资源,但难以开发利用。地下水总储量为2 340万立方公里,其中淡水为1 053万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的0.76%,占淡水总量的30.1%,也是人类利用淡水的主要来源之一。大气水总量约有12 900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的0.001%。生物水总量约有1120立方公里,约占地球总水量的0.0001%(表)。地球上淡水总储量只有3 502.9万立方公里,占全球总储量2.53%。而对人类生活最密切的河流、淡水湖水、浅层地下淡水仅有10.46万立方公里,仅占淡水总储量的0.34%。水资源虽然属于再生资源,但再生的数量仍是有限的,只有当对一个地区的水资源的开发利用量不超过它本身自然恢复量,是不会产生供需之间的矛盾。故水资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而是一种有限的自然资源。

表 全球水储量 (1km3=10亿m3)

水的类型水储量 (万
亿米3)
在全球储水量中的百分数
占总储量占淡水储量
海洋水1 338 00096.5 
地下水23 4001.7 
其中: 1. 地下咸水12 8700.94 
2. 地下淡水
土壤水
冰川与永久雪盖
永冻土层水
10 530
16.5
24 064.1
300.0
0.76
0.001
1.74
0.022
30.1
0.05
68.7
0.86
湖泊水176.40.013 
其中: 1. 咸水85.40.006 
2. 淡水
沼泽水
河网水
生物水
大气水
91.0
11.47
2.12
1.12
12.9
0.007
0.0008
0.0002
0.0001
0.001
0.26
0.08
0.006
0.003
0.037
总储水量1 385 984.61100 
其中淡水35 029.212.53100
☚ 水文   水循环 ☛

水圈

地球表面的海洋、内陆淡水水域以及地下水等的总称。生物圈的组成部分。


水圈

见“生态”中的“水圈”。

水圈

地球表层水体的总称。由水体和大气圈中的水组成的断断续续围绕地球的水壳。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水文学资料,水圈中水的总体积约为13.86亿立方千米,其中淡水约占2.53%,咸水约占97.47%。若将水圈中的水均匀平铺在地球体表面,水深约2718米。海洋是水圈中最大的水体。在南半球,洋面占半球面积的80%,故又称南半球为水半球。大陆冰盖、冰川和永久积雪是水圈中最大的淡水水体,若全部消融,现在的洋面将升高约70米,并引起全球水循环的变化。

水圈

水圈

水圈是地球表层水体的总称。水体是指由天然或人工形成的水聚积体,例如海洋、河流 (运河)、湖泊 (水库)、沼泽、冰川、积雪、地下水和大气圈中的水等。这些水体形成一个断断续续围绕地球表面的水壳即水圈。水圈同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共同组成地球外壳最基本的自然圈层。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水文学资料,水圈中水的总体积约为13.86亿立方千米,其中淡水约占2.53%,咸水约占97.47%。若将水圈中的水均匀平铺在地球体表面,水深约2718米。水圈中各种水体的覆盖面积、水量、平均深度和占水圈中的总体积百分数如下表。

水圈的构成

水体面积
(km2)
体积
(km3)
平均深度
(m)
占水圈的水量
(%)
海洋3613000001338000000370096.5
地下水134800000234000001741.7
土壤水82000000165000.20.001
冰川和永
久积雪
162275002406410014631.74

水体面积
(km2)
体积
(km3)
平均深度
(m)
占水圈的水量
(%)
永久冻土
层的地下水
21000000300000140.022
湖泊205870017640085.70.013
沼泽2682600114704.280.0008
河流14880000021200.0140.0002
大气水570000000129000.0250.001

全球生物圈含有1120立方千米的水,占全球总水量的0.001%,一般不作为水圈的组成部分。
水圈处于连续的运动状态。通过水文循环,水圈各水体中水互相交换,不断更新。大气圈水的更新期约为8天,河水约为16天,土壤水约为1年,沼泽水更新期约为5年,湖泊水更新期约为17年,深部地下水为1400年,大洋为2500年,高山冰川为1600年,极地冰川为近10000年。
海洋是水圈中最大的水体。在南半球,洋面占半球面积的80%,故又称南半球为水半圈。大陆冰盖、冰川和永久积雪是水圈中最大的淡水水体。若全球大陆冰盖、冰川和永久积雪全部消融,现在的洋面将上升70米,并引起全球水循环的变化。冰雪覆盖的范围随纬度和高度而异,地球上常年被冰雪覆盖的范围称为冰圈,陆地面积中约有20%处在冰圈之内,30%为季节性结冰区,50%处于冰圈之外。河流和大气圈中的水是水圈中水分交换最活跃、更新最快的水体。
从原始水圈到现代水圈,水的化学成分、水量和水的分布等方面都经历了巨大的变化。水圈是水文科学的研究对象,也是地球科学其他分支学科的重要研究内容。
☚ 水   降水 ☛

水圈hydrosphere

指地球上被水占据的圈层,包括海洋、湖泊、河流、沼泽、冰川及地下水等。其上界即地表水的表面,下界为海洋、湖泊底。如包括地下水在内则下界更深。地球上海水占97.2%;陆地淡水不足3%,可供人类直接利用者更少。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3: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