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广播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广播

(二) 新中国成立后的农村广播

1. 初创阶段 (1949—1952年)。1949年5月25日,浙江省人民广播电台建立。1950年、1953年、1957年又相继建立了温州、宁波、舟山人民广播电台。人民广播事业创建初期,城乡人民收听工具极少,影响了广播的传播效果。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省广播电台于1950年9月起,为各地培训了专职和兼职的收音员,并在全省所有的市县建立了收音站。浙江农村的广播事业就是在收音站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950年5月,浙江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加强广播工作的指示”,要求全省各地坚决贯彻新闻总署关于建立收音网的决定,迅速配置收音机,指定收音员,组织收听广播。到1952年7月,全省先后建立收音站413个,经常收听广播的有10多万人。1952年2月,省广播电台发起以增产节约为主要内容的“春节广播下乡宣传活动”,由县、区收音员背着收音机下乡巡回组织收听,有60多万农民接受了宣传教育。
2. 发展阶段(1953—1964年)。新中国成立初期发展有线广播网,是一项适合当时情况的普及广播事业的战略措施。1951年底,浙江省第一个有线广播站在黄岩县城关镇建立。1954年7月,新登县(现已并入富阳市)建立了全省第一个农村有线广播网,全县14个乡45个村安装了60只广播喇叭,使近4万农民能够经常听到广播。不到一年的时间,萧山、临安、余杭县相继建立了农村有线广播站。1955年10月,浙江人民广播电台总结了新登、富阳、萧山、临安等县第一批建立农村有线广播的经验,向中共浙江省委作了“关于巩固和发展农村有线广播站计划的报告”,省委很快把这个报告批转各地贯彻执行,并对发展工作作了规定,如:免费使用乡村电话线;为便于领导,县有线广播站暂由县委宣传部领导; 各县新建和改建有线广播站必须报省委宣传部批准; 所配干部要有一定的政治文化水平。文件下达后,各县 (市)筹集经费,购置设备,物色干部,争相建站。浙江省广播电台举办了农村有线广播工作人员学习班,参加的有即将建站的站长、播音员、技术员等150多人。到1956年底,全省的县农村有线广播站发展到38个,广播喇叭2.7万只。其中有21个县 (市)达到乡乡通广播,海宁等6个县和慈溪庵东盐区达到社社通广播。
三年困难时期,各地广播站一方面坚持宣传党的方针政策,鼓动人民克服困难发展生产,同时做好农村有线广播站的整顿、巩固和发展工作,使农村广播网的质量不断得到提高。到1964年底,全省广播喇叭增加到16万只。
3.提高阶段(1965—1978年)。随着国民经济的好转,农村有线广播遵循 “网路好的地方逐步向户院发展,网路差的地方先整顿后发展,没有通广播的大队、生产队优先发展”的方针,农村有线广播线逐步向农户延伸,绝大部分农户都接上了广播喇叭。由于利用电话线传送广播与电信部门在业务上的矛盾越来越突出,1965年全省各县广播站都制订了发展专线广播网的计划。从1965年到1967年,全省实行以县广播站为中心,以公社放大站为基础,以专线传输为主的建设方针,按技术标准要求新建了播音室,大力发展水泥杆专线。到1976年底,全省有线广播喇叭达到484.7万只,农户普及率达68%,99%的生产大队、96%的生产队通了广播。全省3 083个公社中,建立公社广播放大站的有2 867个,占全省公社总数的93%。县到公社建有广播专线29 258公里,公社以下建有广播专线281 436公里。在信息闭塞,文化生活贫乏的边缘山区、海岛渔村,有线广播成为农民生活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农民称有线广播为:“顺风耳,千里眼,天下大事听明白,中央消息传得快,风霜雨雪报信来;有政治,有文艺,好比上级派人来,好比戏院自己开。”
1977年以后,浙江省始终把全面提高广播网质量,改善喇叭音质,保证群众听好广播,作为有线广播事业的指导思想。1981年,全省普遍开展技术测试工作,建立技术测试档案,淘汰了一部分落后设备,购置了一批先进设备,不合理的配接得以改正,老化线路也得到更新。1982年,萧山县广播站“有线广播多通道、多功能装置”研制成功,经试用功能良好,提高了收听效果。
1983年,中央提出“四级办广播,四级办电视,四级混合覆盖”的广播电视事业建设方针,调动了各级办广播电视的积极性。各级政府增加对广播电视的投入,全省广播出现了迅猛发展的势头,其中有不少县申请办调频广播电台。1984年12月,由广播站改建的浙江省第一个县办广播电台——慈溪人民广播电台建立。1990年8月,全省第一家县级调频广播电台——嘉善调频广播电台建成开播。到1994年底,浙江省共有县级广播电台43座,广播站32座,有线广播喇叭699.3万只,入户率68. 2%,广播电台平均每日播音时间居全国第三位,有线广播喇叭数居全国第五位,村通广播率和入户率均居全国第三。
浙江省有线广播普及情况见表9-3-1。

表9-3-1 农村有线广播普及情况


 单位1985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
一、农村广播机构数      
1.乡广播站
2.村广播室
二、农村有线广播普及

3 198
21 467
3 287
25 956
3 182
27 422
2 011
28 713
1 892
27 812
1.通广播的村数
占全部村数的
2.已装喇叭的户
占全部农户数的
三、农村广播喇叭数
其中:入户喇叭
正常喇叭
音响率

%
万户
%
万只
万只
万只
%
42 621
98.40
580.96
65.20
590.82
578.15
548.66
94.90
43 095
99.40
635.75
64.80
641.09
630.23
604.33
95.90
43 099
99.50
642.67
64.80
653.60
637.80
610.93
95.80
43 177
99.20
664.17
63.30
671.61
662.06
636.79
96.20
44 571
99.10
676.93
69.30
682.84
673.03
632.36
94.00
☚ (一) 新中国成立前的农村广播   (三) 农村有线广播节目设置 ☛
0002309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7:52: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