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经营管理
初级社规模一般比互助组大四五倍。建立一个有效的组织指挥系统,搞好经营管理,关系到初级社的巩固和健康成长。
1.合作社章程和组织。天津市农村的初级社一般都制定了章程,并经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通过后,付诸实施。章程明确了初级社的性质和任务,组织原则,机构设置,入社条件,社员的权利和义务,股金、投资、劳动、财务、物资的管理,收益分配办法等。社员入社自愿,退社自由。社员退社需提前申请,秋后决算完毕办理退社手续。土地、农具和股金等如数退还,但公共积累不退。
社内的最高权力机构是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它有权通过和修改社章,选举或罢免社务管理委员会成员和监察委员会成员,讨论和决定土地、耕畜、农具、股金、投资的使用和筹集,审查和批准生产计划、预算、决算、劳动定额、收益分配、吸收社员、处分社员等,审查批准监察委员会的工作报告。社务管理委员会是执行机构,对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负责。较大的社将基层划分为若干生产队,队下分组,设正副队长和组长。管委会有权撤销生产队长和组长,另行选举。监察委员会在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领导下工作。监督管委会、生产队执行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决议、日常工作和违纪情况。监委会成员不得由管委会成员兼任。初级社的全体干部均不脱产。管委会和监委会都实行民主集中制,民主管理,接受社员监督。
2.合作社四大管理。按照社章授予的权力,社务管理委员会对全社各项经济工作实行统一核算,统一支配生产资料,统一安排生产,统一调配劳力,统一经营管理。主要是计划管理、劳动管理、财务管理和物资管理,即通常所说的“四大管理”。
(1)计划管理。这是一项综合性管理。按照国家下达的各项经济指标,结合实际,制订本社生产发展、劳力使用、财务收支、收益分配等项可行计划。其中生产计划是核心,其内容包括:拟订各项农作物和林果种植面积,畜牧和副业生产项目,以及投资、用工和产量产值等。劳力使用计划是根据各项生产任务安排劳力,分项计算用工数量,合理调配劳动力余缺。财务收支计划是搞好收支平衡和资金运用,避免浪费和损失。收益分配计划是根据各项生产投入产出,预算出每个劳动日和土地股应得报酬。
(2)劳动管理。首先是健全劳动组织。规模小的社劳力少,一般由社直接指挥。规模大的社把社员分成几个生产队,队下编组,由队或组指挥生产劳动。然后评定劳力。按每个劳力体力强弱、技术高低、劳动表现、专长,分别由社员评出基本底分,作为劳动计酬的依据。社员劳动一天应得工分,由记工员记在《社员劳动手册》上。有些社还搞了简单的生产责任制,实行按件记工、定额管理、包工包产等。
(3)物资管理。首先是耕畜。一般都建立了饲养棚,规定了喂养、使役制度。其次是仓库。粮食、籽种、饲料、农具和其他生产资料的出入库一般都有审批制度和手续。
(4)财务管理。合作社设会计和出纳员,二者分工负责又相互制约,保证集体资金的安全。财会人员按照财务制度和当年计划,认真组织收入,搞好预算和决算。开支按照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管委会、主任、副主任的不同权限审批。各项开支按书面凭证记账,不合手续的拒绝开支。坚持账目日清月结,每月公布一次,使社员心中有数。
收益分配是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收入扣除生产费和管理费后的分配部分,首先交纳国家税金和征购任务,然后扣除公共积累,最后是社员分配。社员分配采取夏季预分、年终决算的办法。劳地比例由社员大会或社员代表大会讨论决定。一般的有劳五地五、劳六地四、劳八地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