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革命老根据地的区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革命老根据地的区域

(一)革命老根据地的区域

黑龙江省是抗日联军的主要根据地之一, “九一八”事变后,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中国东北。广大人民响应党的号召, 拿起武器, 奋力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从1932年起,东北地区创建了10支抗日游击队, 其中8支在黑龙江省组建, 即巴彦、珠河 (今尚志市)、汤原、密山、饶河、宁安游击队, 绥宁反日同盟军和抗日救国游击军。1935年后, 在中国共产党满洲省委领导下, 以十几支游击队为基础, 创建了东北人民革命军。当 “八一”宣言发表后, 陆续编成抗日联军11个军, 除1、2军外, 9个军在黑龙江地区建立和发展, 在珠河、方正等56个县的广阔地域进行了长期艰苦抗日斗争。在抗联活动的56个县中, 先后建立了党的组织及许多基层组织。如中共北满省委、中共吉东省下江特委、吉东特委、三肇工委; 饶河、宁安、珠河、汤原、绥宁等中心县委、密山、虎林、依兰、桦川、方正、勃利、穆棱、绥滨、富锦、海伦、讷河等县委,有的地方还建立了政权组织, 如下江人民政府、珠河县人民政府等。未建立县级政府的县或区, 也都建立了抗日或农民委员会, 做到政权联合。根据地人民在当地党组织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 相继成立了自卫队, 青年义勇军等地方武装及救国会、妇女会、儿童团等群众组织。这些组织的成员冒着生命的危险为抗联部队筹集、运送给养、弹药, 侦察敌情、传递情报、救护伤员等等, 青年义勇军、自卫队则担负保卫地方党组织和政权之责, 并成为主力部队的后备军。有力地支援了抗日游击战争。
在黑龙江活动的抗日联军, 进行了一系列较大的战斗, 给日伪统治者以重大打击。其中较重要的有抗联第三、四、五、八、九各军部队1937年攻打依兰县城的战斗, 攻打密山县老县城、宾县、方正、五常、虎林、汤原、讷河、肇源、克山等县城和一些小城镇。在战斗中, 击毙过日军中将。抗联八军前身的土龙山农民暴动队伍击毙日军版朝吾少将, 还活捉了依兰地区的警备司令部参谋长。
日本侵略者对根据地人民进行了疯狂的烧杀抢掠, 并施行 “归屯并户”, 以割断抗联部队和根据地人民的血肉联系, 孤立抗日联军。在 “巴木通事件”中, 日本侵略者一次就逮捕抗日群众400余人, 枪杀122人; 1937年, 敌人对根据地进行扫荡, 在鹤岗西一次就集体枪杀80余人。1937年 “四五” 事件中,中共北满省委、吉东省委以及新建的汤原、依兰、桦川、勃利、富锦、绥滨等县党组织、抗日救国会等群众组织, 再次遭受重大破坏, 369人被逮捕。据不完全统计, 在抗日战争时期, 黑龙江地下党组织及群众组织成员近千人牺牲在敌人的屠刀之下。黑龙江省根据地人民为祖国的解放, 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由于黑龙江是敌占区, 日本侵略者的殖民统治极为严密和残酷, 因而抗日根据地的建设不同于关内, 大体有三种情况:
❶曾经有党的组织, 有革命武装, 发动了群众, 进行了减租减息运动, 主要是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 并进行过武装斗争, 有尚志、方正、延寿、汤原、勃利、桦南、林口、穆棱、密山、鸡东、饶河、桦川等12个县 (市);
❷坚持武装斗争时间较长, 党的组织比较健全, 但群众组织不普遍, 群众活动开展面较少, 有五常、通河、巴彦、宾县、木兰、庆安、海伦、肇州、依兰、宝清、集贤、富锦、佳木斯市郊区、宁安、虎林、呼玛、嘉荫、铁力、伊春, 计19个县市;
❸抗联活动坚持二年以上, 以游击为主, 有的地方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和群众组织, 但开展活动范围较小, 群众觉悟高, 抗联所到之处, 群众冒生命危险自觉地支援部队, 有绥化、安达、绥棱、肇东、肇源、同江、抚远、海林、东宁、鸡西、北安、孙吴、嫩江、德都、黑河、逊克、讷河、甘南、克山、克东、拜泉、依安、鹤岗、萝北、双鸭山等25个市(县)。上述三种情况共计56个 (市) 县均视为革命老根据地。其中第一种类型12个县 (市) 是国家认定的革命老根据地县 (市), 第二、三种类型属于省级掌握的革命老根据地县 (市), 计44个县 (市)。

☚ 一、革命老根据地建设   (二)党和政府对革命老根据地的支援 ☛
0000737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8:1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