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子百家大辞典︱凡例 凡例 一、本辞典是一部全面介绍儒、佛、道三教与墨家、法家、名家、兵家、纵横家、阴阳家、杂家、小说家等诸子百家的辞书。 二、本辞典的诸子百家不是仅指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学,而是包括先秦以来至近代的广义的诸子百家。按传统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本辞典主要是对子部的阐释的工具书。 三、在诸子百家中,儒、佛、道三教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要构成部分,其他各家各派都不能与三教相提并论。因而,本辞典分为四个独立又相联系的部分:儒教、佛教、道教、其他各家各派。 四、依学术界较为公认的顺序,四大部分的排列先后是:1.儒教部分;2.佛教部分;3.道教部分;4.其他各家各派。 五、各部分收词平均近二千条,全书收词七千余条。 六、各部分的词条包括人物、著作、术语、学派、事件、组织、典故等;佛教与道教部分增设宗教仪礼、神仙菩萨、寺观等。 七、时间从先秦迄近代。 八、近现代一些研究诸子百家的知名学者与代表性著作,作为相关研究的知名学者与著作收入。 九、词条一词多义,用1、2、3、4……来标示。 十、为节省篇幅,又考虑到读者查阅方便,本辞典词条仅采用笔画排列的方法,全书四大部分均按词条首字笔画由少到多排列;首字同一笔画的词条,按一、 丨、丿、 丶、��的顺序排列;同笔画、笔顺的词条按字数由少到多顺列。 |
☚ 诸子百家大辞典︱主编简介 诸子百家大辞典︱后记 ☛
诸子百家大辞典︱凡例 凡例 一、为全面介绍诸子百家思想及其历史情况,本辞典分为以下五个部分: 人物、典籍文献、词语概念命题、学派书院及成语寓言,设6000余词条。 二、总目录中,“人物”根据生年先后,按历史及朝代顺序排列。“典籍文献”除设总类外,按经、史、子、集四部依序编排。“子类文献”及“学派”,均按诸子各家分别排列。“书院”按其成立先后并照顾其地域分布状况加以安排。“成语寓言”亦据时间前后加以编排。 三、“词语概念命题”部分,凡属先秦各家,其论述均按学派分别编排,如管子言论分别编入法家、道家,荀子言论分别编入儒家、法家。汉代以后,由于儒法道各家互相渗透,故一人之言未再分别编排,如贾谊言论一律编入法家部分。 四、有下列情况者,酌情排出并列词目。1. 不同时代的同名人物,如王褒。2. 书名及篇名相同者,如“周易集解”、“举贤良对策”。3. 反映不同学派思想观点的词语,如正、法、势、四经、六极、九变、明法、轻重等。 五、除人名、地名、书名、篇名及易引起歧意的字词用繁体字外,一律使用简化汉字。 六、历史纪年,古代用旧纪年,夹注公元纪年。现代用公元纪年。 七、词目中含有多项意义的,用①、②、③分项列出。一个意项需要分别陈述的,亦标清其层次及顺序。 八、后附有词目的笔画索引,按笔画数编排,笔画数相同的字,按起笔笔形一、丨、丿、丶、乛 (包括各种折笔) 为序排列。音序索引,按汉语拼音字母顺序及词首字音音节与声调顺序排出。首字音相同,按第二字音节顺序排列,以下依次类推。音节、声调相同而字形相异 者,按汉字笔画数目排列。形同音异的字,按其不同音读排列。 |
☚ 诸子百家大辞典︱《诸子百家大辞典》编委会 诸子百家大辞典︱前言(一) ☛ 00013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