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诸子学略说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诸子学略说

诸子学略说

清末研论先秦诸子的重要论著。亦名《论诸子学》。清末章炳麟(生平见《訄书》条)著。
《诸子学略说》为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章氏在东京为国学讲习会所编的讲义,同年发表于《国粹学报》第二十、第二十一期,是年底,与《论语言文字之学》、《论文学》合为单行本出版。
《诸子学略说》对先秦诸子学说的起源、发展和分化过程逐一进行了考察,提出“诸子出于五官”说,认为各种学派的起源与职业分工有关;并把中国学术分为“客观之学”和“主观之学”。“说经之学,所谓疏证,惟是考其典章制度与其事迹而已,其是非且勿论也……其用在考迹异同,而不在寻求义理。故孔子删定六经,与太史公、班孟坚辈,初无高下。其书既为记事,其学惟是客观之学”,而诸子“彼所学者,主观之学,要在寻求义理,不在考迹异同”。作者较高地评价诸子的“主观之学”,认为“其既立一宗,则必自坚其说,一切载籍,可以供我之用……虽异己者,亦必睹其籍,知其义趣。惟往复辩证,不稍假借而已”。主张探索“义理”,反对“定一尊于孔子”的文化专制主义。
《诸子学略说》批评儒家学派“汗漫”,牵强附会,不切实际。“盖中国学说,其病多在汗漫……汉武以后,定一尊于孔子,虽欲放言高论,犹必以无碍孔氏为宗,强相援引,妄为皮傅,愈调和愈失其本真,愈附会者,愈违其解故,故中国之学,其失不在支离,而在汗漫。”批评孔子的政治思想,认为孔子和“儒家之病,在以富贵利禄为心”,是“湛心荣利”、“热中竞进”的当官迷。认为“孔子之教,唯在趋时,其行义从时而变”,是“无可无不可”、“言不必信,行不必果”、“哗众取宠”的两面派。认为孔子提倡“中庸之道”的道德理想也是“不必求其是,惟期便于行事则可矣”,是个大伪君子。作者还提出“用儒家之理想,故宗旨多在可否之间,证议止于函胡之地”,指出“儒术之害,在淆乱人之思想。此程朱、陆王诸家所以有权而无实也”,导致宋代以来的儒者大多只讲变通,而没有原则主张。但也承认儒家之祖孔子的“变禨祥神怪之说而务人事,变畴人世官之学而及平民,此其功亦敻绝千古”。
《诸子学略说》认为道家先于儒家。说“道家老子,本是史官,知成败祸福之事,悉在人谋,故能排斥鬼神,为儒家之先导”。并以生物进化论来附会道家学说,认为循从自然是“道家之第一义谛,由其博览史事,而知生存竞争,自然进化,故一切以放任为主”;并分析了老子和庄子的异同,认为两人均主张“绝圣弃知”、“无为而治”,但庄子之学主要是讲“内圣”的心灵哲学,“不欲以老子之权术自污”。
《诸子学略说》肯定墨家的“非命说”。“盖非命之说为墨家所独胜”。但也看到“墨家尊信鬼神而言无命”是“自相刺缪”、自相矛盾的。作者肯定了墨家的道德躬行,认为墨家能苦身劳形、以忧天下,“其道德则非孔子所敢窥视”;推崇荀况,尊其为“先师”,认为荀子反对儒家复古,主张法治。“凡法家必与儒家、纵横家反对,惟荀卿以儒家大师,而法家韩(非)、李(斯)为其弟子,则以荀卿本意,在杀诗书,固与他儒有别。”作者赞同荀况“名以稽实”的观点,认为逻辑推理应当建立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并宣传了荀况之朴素唯物主义认识论。还指出了汉以后儒法合流的趋势,说:“然至今日,则儒、法、纵横殆将合而为一也。”
现收入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章太炎选集》和《章太炎全集》。

☚ 菌说   齐物论释 ☛
00000163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7:3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