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一)金融深化论形成的过程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一)金融深化论形成的过程

(一)金融深化论形成的过程

金融深化(Financial Deepening)是1973年出版的爱德华·S·肖(Edward S.Shaw)在《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提出的。按作者的意思,提出这一概念是要强调“金融资产以快于非金融财富积累的速度而积累”。我国有的学者把这一概念相对“金融抑制”来理解,认为“金融深化”就是要解除“金融抑制”。这样看待,着眼在金融体制改革。其实,“金融深化”是金融发展的重要方面,金融深化理论讨论的是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一直是金融、经济学界关注和讨论的问题。古典学派多注重货币的相对价格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货币学派除了注重货币的相对价格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外,还注重货币供给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但他们的研究都立足于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较早地研究发展中国家金融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的,是60年代的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Raymond W.Goldsmith)。1969年耶鲁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戈德史密斯的著作《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该著作指出:“金融理论的职责就在于找出决定一国金融结构、金融工具存量和金融交易流量的主要经济因素,并阐明这些因素怎样通过相互作用,从而形成金融发展”。该书使用了世界上35个最有代表性的国家的有关资料,其中包括发展中国家的有关资料,论述金融发展的道路。戈德史密斯认为,世界各国金融的发展虽然存在着差异,但总的说来能够用两个指标去衡量:一个是金融相关率,另一个是金融结构。金融相关率(FIR)是指一定时点上现存的金融资产与国民财富之比(亦即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总额加对外净资产之比),他认为:从几十个国家近百年的资料看,FIR有提高的趋势,但达到某一阶段后会稳定下来;发展中国家的FIR比发达国家要低得多;通货膨胀与FIR呈反向相关关系;不同的FIR与不同层次的经济发展水平有着正向相关关系。金融结构是指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在一定时期内的组成状况,在各国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中,会形成不同的金融结构,大体说来有三种基本类型:第一类金融结构的特点是“金融相关比率较低(约在1/5至1/2之间),债权凭证远远超出股权凭证而居于主导地位,在全部金融资产余额中金融机构所占比例较低,商业银行在金融机构中占据了突出地位”(戈德史密斯:《金融结构与金融发展》,中文新1版,28页,上海,上海三联书店和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第二类金融结构的特点是:“金融相关比率仍然较低,债权凭证仍然大大超过股权凭证,银行仍然在金融机构中居于主导地位。它与上一种结构的主要区别在于:政府和政府金融机构发挥了更大的作用,从而体现出这些经济社会具有混合型特色”(同上)。第三类金融结构的特点是:“金融相关比率较高,约在1左右(也就是说,它的金融资产总额与国民财富相等),然而金融相关比率有一个从3/4至11/4的相当大的变动范围,有时也可能上升到2的水平;尽管债权仍占金融资产总额的2/3以上,但股权证券对债权证券的比率已有所上升;金融机构在全部金融资产中的份额也已提高,金融机构日趋多样化,这导致了银行体系地位的下降以及储蓄机构和私人及公共保险组织地位的上升”(同上书,30页)。戈德史密斯认为各国金融发展的道路都能够用这两个指标反映出来。他的这种开拓性的研究,可概括为两个方面:一是金融业的发展与经济的发展是紧密结合的;二是金融业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他的这一研究成果为发展中国家金融业的发展,进而考察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奠定了理论基础。
除戈德史密斯外,研究发展中国家金融与经济关系方面有影响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爱德华·S·肖和罗纳德·I·麦金龙,他们都是布鲁金斯学会的研究员,致力于研究金融与经济的关系。1960年爱德华·S·肖(与约翰·I·格利合著)出版了他们在这一方面的代表著作《金融理论中的货币》。在这本书中,他提出了许多与新古典学派学说(所谓“新古典学派”学说主要指20世纪30年代后期在西方经济理论界兴起的以凯恩斯为代表的理论)不同的观点:货币只是无数金融资产中的一种,货币不是货币金融理论中唯一分析的对象,货币金融理论应当面对多样化的金融资产,不仅商业银行有信用创造的能力,其他金融机构也有信用创造的能力;影响金融与经济关系的不仅是货币政策,还应当包括财政政策和债务政策;三大货币政策工具不是实施货币政策的有效手段,中央银行货币控制的基本要素是控制“名义储备”和“商业银行的存款利率”等。他认为,金融与经济的关系如果局限于“静态均衡分析”是不够的,要着力于动态分析,同时对传统的分析方法“净额货币法”也提出了异议,认为这种分析方法只考察经济中的“外在货币”,不结合考察“内在货币”,是片面的甚至是错误的,因为它忽视了“内在货币与外在货币的组合对经济的影响”。可以说肖和格利的这一著作出版,建立了一个以研究多种金融资产、多样化金融机构和多种政策配合的金融经济学体系。这本书论述的立足点主要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但它拓宽了金融理论和金融与经济关系的研究领域,也为研究发展中国家金融经济问题,提出了新的思路。除了教学、研究外,爱德华·S·肖还从事实际工作,对发展中国家金融与经济发展的状况有较多的了解,在实践的基础上1973年推出了他的新著《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爱德华·S·肖本人说:“本书的主旨和观点完全受作者本人亲身经历的影响。……事实是:经济活动的动力和约束条件在各个经济社会中是如此相象,以至对于不同情形的考察都会证实前页所表述的观点”(爱德华·S·肖:《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中文1版,原版前言,上海,上海三联书店)。这些观点的核心便是注重金融市场的功能,让金融市场成为经济体系中各个市场的联结纽带,推动经济的发展。肖本人说,他研究的思路是:“无论是在资本主义经济还是社会主义经济中均意味着一种寻求经济自由化的倾向”。麦金龙的研究,很大程度上受到爱德华·S·肖的影响,尽管他的研究方法和提出的主张与肖有所差异,但基本观点是一致的。1973年出版的他的专著《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主要议题也是强调“金融市场自由化是十分必要的,怎样在不造成过大的社会和经济代价前提下实现这种自由化”。所以他们提出的“金融深化”,实际上是主张“金融自由化”。1973年先后出版的肖和麦金龙的专著,论述了金融深化的理论和提出了一整套金融改革的模式,可以说建立起了一个金融发展理论的体系。

☚ 三、金融深化和金融发展的理论   (二)金融深化论对金融学说的发展 ☛
00014400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9:17: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