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白、杜甫诗使用“胡马”意象的特征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白、杜甫诗使用“胡马”意象的特征

和唐以前及唐人诗文中“胡马”相比, 李白、杜甫诗歌中的“胡马”义具有明显的特点。今以王琦《李太白全集》 (下文简称“王注”) 、安旗《李白全集编年笺注》 (下文简称“安注”) 、詹锳《李白全集校注汇释集评》 (下文简称“詹注”) 、瞿蜕园与朱金城《李白集校注》 (下文简称“瞿注”) 、郁贤皓《李太白全集校注》 (下文简称“郁注”) 以及赵次公《杜诗赵次公先后解辑校》 (下文简称“赵校”) 、钱谦益《钱注杜诗》 (下文简称“钱注”) 、仇兆鰲《杜诗详注》 (下文简称“仇注”) 、浦起龙《读杜心解》 (下文简称“浦注”) 、萧涤非《杜甫全集校注》 (下文简称“萧注”) 、谢思炜《杜甫集校注》 (下文简称“谢注”) 为研读对象, 与其他文士诗作比较, 知李白、杜甫诗歌使用“胡马”, 其特点有以下三点:
 
 
 第一, 数量为诸文士之最。李白诗使用“胡马”者, 凡十一首, 分别是:《幽州胡马客歌》《胡无人》《行行游且猎篇》《古风五十九首》其二十二、《塞下曲六首》其二、《塞上曲》《猛虎行》《狱中上崔相涣》《流夜郎赠辛判官》《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代赠远》。杜甫诗用该语汇者, 总十首, 其中一首为标题标题中使用:《房兵曹胡马》《后出塞五首》其三、《李鄠县丈人胡马行》《龙门镇》《建都十二韵》《七月三日亭午已后……戏呈元二十一曹长》《赠司空王公思礼》《洛阳》《哭王彭州抡》《入衡州》。计二人使用“胡马”一词的诗什, 总二十一首, 这在唐以前文学史所见诗歌作品中, 是很少见的。
 
 
 第二, 更多关涉安史叛军。“胡马”关涉安史叛军, 这在天宝末期以后的唐人诗文中较为常见。但李、杜诗中, 这一特征尤为明显。如李白《猛虎行》:“秦人半作燕地囚, 胡马翻衔洛阳草。”这首诗, 或以为伪作。安注曰:“此诗中所述乱初史实及李白行踪, 历历可考, 断非伪作……”甚是。诗中的“胡马”, 王琦注曰:“是诗当是天宝十五载之春, 太白与张旭相遇于溧阳, 而太白又将遨游东越, 与旭宴别而作也。于时, 禄山叛逆, 河北、河南州郡相继陷没, 故有‘旌旗缤纷两河道, 战鼓惊山欲倾倒’之句。高仙芝所率之兵, 多关中子弟, 今既败走, 半为贼所擒虏, 故有‘秦人半作燕地囚’之句。又《唐书•李泌传》言:‘贼掠子女、玉帛, 悉送范阳。’是又‘燕地囚’之一证也。东京既陷, 则胡骑充斥, 徧于郊圻, 故有‘胡马翻衘洛阳草’之句。”又, 安旗亦曰:“两句谓唐兵 (多系关中子弟, 原注) 半被叛军所囚, 叛军横行洛阳。”郁贤皓亦曰:“‘秦人’二句:谓唐兵 (多为关中秦地人。原注) 一半作了安禄山 (安禄山为范阳节度使, 其根据地在今北京市一带, 先秦时属燕国。原注) 的俘虏, 胡人马军 (安禄山及其部下多胡人。原注) 屯驻洛阳。”因此, 李白这首诗, “胡马”, 指安禄山叛军。类似者, 又如李白《狱中上崔相涣》以及杜甫的《龙门镇》《赠司空王公思礼》《入衡州》等。
 
 
 第三, “胡马”所及地域, 由北方拓宽到西北地域。如杜甫《房兵曹胡马》:“胡马大宛名, 锋棱瘦骨成。”大宛, 见《史记》卷一二三《大宛传》:“大宛之迹, 见自张骞……骞以郎应募, 使月氏, 与堂邑氏胡奴甘父俱出陇西……”《汉书》卷九六上《大宛国传》:“大宛国, 王治贵山城, 去长安万二千[五]百五十里……宛别邑七十余城, 多善马。”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三九兰州广武县:“乌逆水, 在县西南二十许里……汉武帝使李广利伐大宛, 得天马, 胡马感北风之思……”杜佑《通典》卷一九二:“大宛, 汉时通焉……人嗜酒, 马嗜苜蓿。多善马, 汗血……”据此知, 大宛为西域邦国, 产良马。赵校甲帙卷之一引赵次公释“胡马”:“盖凡西北之马, 皆谓之胡马。”萧注亦云:“大宛, 汉西域国名, 其地在今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境内, 盛产名马。”据诸典籍记载, 知杜甫诗“胡马”所及文化视野, 由北部胡地延伸到西北异域邦国。
 
 
 以李、杜诗所用“胡马”意象比较, 二人诗歌很好的借鉴了汉魏以还“胡马”诸义项, 如李白《古风五十九首》其二十二:“胡马顾朔雪, 躞蹀长嘶鸣。”安注曰:“《文选•古诗十九首》:‘胡马依北风。’二句本此。……首四句比兴之辞, 喻己恋阙之情。”这里诗人使用“胡马”典故, 其义在寄托思乡之情。又如杜甫《七月三日亭午已后……戏呈元二十一曹长》:“胡马挟雕弓, 鸣弦不虚发。”浦注:“‘歘思’八句, 追论壮年乐事。壮时有诗云:‘短衣匹马随李广。’……可见射猎侠游, 乃其少习。”可见这首诗中的“胡马”, 诗人使用的是其本义。以不同点观之, 可以概括为以下两点:
 
 
 第一, 李白使用“胡马”, 意义更广泛。综观李白诗, 其使用“胡马”意象, 含义有以下五点:
 
 
 一是胡地之马。如《行行游且猎篇》:“边城儿, 生年不读一字书, 但知游猎夸轻趫。胡马秋肥宜白草, 骑来蹑影何矜骄。”詹注“胡马秋肥”曰:“梁简文帝《陇西行》三首其一:‘边秋胡马肥。’朱注:‘胡马秋肥者, 胡地至秋草黄而马肥也。’《汉书•西域传》:‘鄯善国多葭苇、柽柳、胡桐、白草。’……颜师古注:‘白草, 似莠而细, 无芒, 其干孰时正白色, 牛马所嗜也。’”郁注亦云:“‘胡马’句:梁简文帝《陇西行》:‘边秋胡马肥。’……谓胡地至秋天草熟而马肥。”据诗中“游猎”、“秋肥”、“骑来”, 联系诸家解释, 知李白这首诗“胡马”意为北方胡地之马。
 
 
 二是用典。除上文引《古风五十九首》其二十二“胡马顾朔雪, 躞蹀长嘶鸣”, 又如《代赠远》:“胡马西北驰, 香摇绿丝。”詹注“胡马”句云:“‘胡马’句, 曹植《白马篇》:‘白马饰金羁, 联翩西北驰。’香, 马鬣。绿丝, 黑中透绿的马鬣。”郁注略同。故《代赠远》中的“胡马”乃化用曹植诗句而得。
 
 
 三是泛指胡兵。如《塞下曲六首》其二:“天兵下北荒, 胡马欲南饮。”郁注:“谓胡人觊觎唐朝疆域, 准备南侵。南饮, 南下饮水, 喻南侵。”安注曰:“此题六首皆泛咏当时边塞战争。虽美武功, 亦叹征戌之苦。”据诗意及安注、郁注, “胡马”泛指北方边境以外的胡地军事力量, 并无实际指代。
 
 
 四是指突厥军队。如《塞上曲》:“五原秋草绿, 胡马一何骄。”王注考释“五原”曰:“五原郡, 汉武帝所置……唐贞观二年, 平师都, 复置盐州及五原县。天宝元年, 改盐州为五原郡, 在太宗时但称盐州……史言突厥颉利建牙直五原之北, 正指五原县也……今约其处, 当在宁夏卫界中。若汉之五原郡, 领县十六, 延袤甚广, 在唐时, 丰州九原郡、胜州榆林郡, 皆其地矣。”郁注:“‘五原’二句:五原, 在今陕西定边县一带。两《唐书?突厥传》称:颉利建牙直五原之北, 承父兄之资, 兵马强盛, 有凭陵中国之志。”据此, 知“胡马”指突厥军。
 
 
 五是指安史叛军。《狱中上崔相涣》:“胡马渡洛水, 血流征战场。”王注解题曰:“《旧唐书•崔涣传》:天宝十五载七月, 玄宗幸蜀。涣迎谒于路, 抗词忠恳……即日拜黄门侍郎, 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扈从成都。肃宗灵武即位, 八月, 与左相韦见素、同平章事房琯、崔圆, 同赍册赴行在……”郁注:“‘胡马’二句, 指安禄山叛军于天宝十四载 (七五五) 十二月攻陷洛阳。”“崔相涣”即崔涣, 事见两《唐书•玄宗纪》《旧唐书》卷一〇八崔涣本传。安禄山天宝十四载冬反, 旋攻破洛阳, 逼近长安。“胡马渡洛水”, 即指此事。
 
 
 第二, 杜甫使用“胡马”, 更显示了关乎时事的诗史特征。杜甫诗《后出塞五首》其三:“拔剑击大荒, 日收胡马群。”钱注释“胡马群曰”:“安禄山事迹……《通鉴》:阿布思为回纥所破, 禄山诱其部落而降之, 由是禄山精兵, 天下莫及。”仇注引鲍钦止语曰:“天宝十四载三月壬午, 安禄山及奚契丹战于潢水, 败之。故有《后出塞五首》, 为出兵赴渔阳也。今按末章, 是说禄山举兵犯顺后事, 当是天宝十四载冬作。”赵校甲帙卷之四赵次公释“大荒”曰:“大荒, 西边之地皆是矣。”浦注系于天宝十四年, 考曰:“当在禄山将叛之时。诸本或编叛后, 或编秦州, 大谬。”观杜甫《后出塞五首》其一“赴蓟门”、其三“玄冥北”、其四“转辽海”、“幽州骑”等, 结合诸家观点不难看出杜甫诗中的“胡马”具有关心时事的特点。
 
 
 杜甫另有《龙门镇》:“胡马屯成皋, 防虞此何及。”诗中“胡马”所指, 诸家有争议。赵校乙帙卷之九赵次公曰:“成皋, 巩洛之地。意言安史之兵耳。旧以为回纥, 非也。是时乾元二年之冬, 回纥未反, 不可妄引也。”谢注引《旧唐书•肃宗记》释“胡马”二句:“ (乾元二年九月, 原注) 庚寅, 逆胡史思明陷洛阳, 副元帅李光弼守河阳, 汝、郑、滑等州陷贼。冬十月丁酉, 制亲征史思明, 竟不行。乙巳, 李光弼奏破贼于城下。”此诗, 浦注系于乾元二年 (759) 十月, 并引《唐书》释“胡马屯成皋”曰:“是年九月, 史思明陷东京及齐、汝、郑、滑四州。”谢注卷三、黄氏《补注杜诗》卷六均系于乾元二年。本年, 回纥和唐交好, 事见《旧唐书》卷一九五《回纥传》:“乾元元年……六月戊戌, 宴回纥使于紫宸殿前……乾元二年, 回纥骨啜特勤等率众从郭子仪与九节度于相州城下战……上元元年九月己丑, 回纥九姓可汗使大臣俱陆莫达干等入朝奉表起居……宝应元年, 代宗初即位……遣中使刘清潭征兵于回纥, 又修旧好。其秋, 清潭入回纥庭, 回纥已为史朝义所诱……可汗乃领众而南, 已八月矣。”《新唐书》卷二一七上《回纥传》同。又, 仇注卷八引《一统志》注“龙门镇”:“龙门镇, 在巩昌府成县东, 后改府城镇。”因此, 杜甫这首诗之“胡马”, 亦指安史之兵。据此, 亦可以据“胡马”看出杜甫诗对时事的关心。
 
 
 除上两首诗, 杜甫另有《八哀诗•赠司空王公思礼》:“胡马缠伊洛, 中原气甚逆。肃宗登宝位, 塞望势敦迫。”《入衡州》:“汉仪甚照耀, 胡马何猖狂。”《建都十二韵》:“苍生未苏息, 胡马半乾坤。”《哭王彭州抡》:“历职汉庭久, 中年胡马骄。”《洛阳》:“洛阳昔陷没, 胡马犯潼关。”据诗意, “胡马”意为安史叛军, 诸家注亦无异议。若此, 杜甫十首诗使用“胡马”一词, 其涉及安史之乱者有七首, 远超过李白。从这一语汇的使用, 亦可以看出, 杜诗关心时局的史诗特色。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15:54: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