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李白·送友人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李白·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首诗是玄宗天宝末(约754)李白在安徽宣城送人之作。

公元八世纪中叶的宣城是一座兼有优秀自然风光和悠久历史文化的名城,以南齐大诗人谢朓做过太守而久为李白向往。城北是树木笼葱的敬亭山,城东有宛溪一曲,北行与桐汭水汇合,流入丹阳湖。经过长达十年的漫游,李白终于来到这里,并深深爱上了它,一直住到安史之乱的发生。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诗的首二句就不仅仅是对宣城地理环境的客观写照,而其中应该含有诗人对寓居之地的深厚的感情。在送友人的特定时刻提起,还应该含有对彼此在山青水秀的这座名城共处过的一段难忘时光的留恋。从全诗看,诗人是与友人骑马偕行,出城来到郊外,青山白水也是即目所见的景色。但诗人将这番景色铸成工致的联语(青山——白水,北郭——东城),又产生了一种深长的意味。山傍着郭,水恋着城;水绕毕竟要流去,青山却依然留驻,这难道不是一种依依惜别之情的象征?

这种惜别的意念恰当地出现在第二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此地作别,是直叙眼前正在发生的事,而“一”字的嵌入,起到了语助辞作用,加强了感慨唱叹之情,使诗句顿生神采。而“孤蓬”,是一个积淀有离情别绪的特定诗歌语汇,出自古诗“孤蓬转霜根”。它与“转蓬”一辞,在诗歌中都是飘泊游子的象征,但“孤”字更强调分离、离群的意义。加之友人此行前路迢远(“万里征”),怎不叫诗人为之系心。此一去啊,蓬飘万里,友人何时可得安定?彼此何年才能重聚?复杂的离绪,全含在唱叹的声情和蕴藉的意象中。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仿佛前两句嗟叹未足,诗人又推出一组惜别的意象。“浮云”、“落日”和“孤蓬”一样,都是送别诗习用的诗歌语汇。汉代古诗有“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反。”苏李诗则有“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更可作这里的注脚。李白的创造是,将“浮云”、“落日”分配给“游子意”、“故人情”,实际上则是互文的修辞法。浮云出岫,日薄西山,也许就是分手时的光景,但诗人已经将情移入,使景色无往而非依依难舍,而又无可如何的象征。不必明言“游子意”究竟是何意,“故人情”究竟是何情,已足使人为之魂销肠断。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上句是对分别的旧话重提。但“此地一为别”是未来式,“挥手自兹去”则成了进行式,抒情便有递进的感觉。诗人只写送、别双方挥手致意,却通过临歧相对长嘶,仿佛因为曾相厮伴,亦不惯于分离的两匹马,尽收无言之美。马尚如此有情,何况人呢。“萧萧马鸣”本是诗经《车攻》的成句,而加入一个“班”(马相别称“班”,语出《左传》)字,是翻新了诗意,可说是融汇古语而自出心裁。

从六朝以来,五言律诗在结构上已形成一定惯例,即大体遵循由破题、到写景、最后抒情的程式。而李白《送友人》则不同,它基本上是写景——抒情——再写景(象喻式)——再抒情,从“此地一为别”到“挥手自兹去”,构成一个螺旋式推进的结构,饶有回肠荡气之致。诗人尽量避免情绪直抒,反复运用山水云日等自然意象,其中也有现成诗歌语汇,来隐喻烘托别情,最后用班马长嘶作结,余韵深长,浓厚的别情由此得到尽兴的发抒。中国传统诗歌重视凝炼的特色,在这位最为热情奔放的诗人笔下,也得到了具有个性的体现。


《李白·送友人》诗词原文-翻译-鉴赏-阅读理解答案 - 可可诗词网

《李白·送友人》

《李白·送友人》全诗阅读答案|原文翻译|注释|赏析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这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诗,诗人与友人策马辞行,情意绵绵,动人肺腑。

首联“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点出告别的地点。诗人已经送友人来到了城外,然而两人仍然并肩缓辔,不愿分离。只见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东潺潺而过。这两句,“青山”对“白水”,“北郭”对“东城”,首联即写成工丽的对偶句,确是别开生面;而且“青”、“白”相间,色彩明丽。“横”字勾勒青山的静姿,“绕”字描画白水的动态。诗笔挥洒自如,描摹出一幅寥廓秀丽的图景。

中间两联切题,写离别的深情。颔联“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此地一别,离人就要像蓬草那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飘泊生涯的深切关怀。落笔如行云流水,舒畅自然,不拘泥于对仗,别具一格。颈联“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却又写得十分工整,“浮云”对“落日”,“游子意”对“故人情”。同时,诗人又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意。天空中一抹白云,随风飘浮,象征着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远处一轮红彤彤的夕阳徐徐而下,似乎不忍遽然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在这山明水秀、红日西照的背景下送别,特别令人留恋而感到难舍难分。这里既有景,又有情,情景交融,扣人心弦。

尾联两句,情意更切。“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挥手”,是写了分离时的动作,那么内心的感觉如何呢?诗人没有直说,只写了“萧萧班马鸣”的动人场景。这一句出自《诗经·车攻》“萧萧马鸣”。班马,离群的马。诗人和友人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那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马犹如此,人何以堪!李白化用古典诗句,著一“班”字,便翻出新意,烘托出缱绻情谊,可谓鬼斧神工。

这首送别诗写得新颖别致,不落俗套。诗中青翠的山岭,清澈的流水,火红的落日,洁白的浮云,相互映衬,色彩璀璨。班马长鸣,形象新鲜活泼。自然美与人情美交织在一起,写得有声有色,气韵生动。诗的节奏明快,感情真挚热诚而又豁达乐观,毫无缠绵悱恻的哀伤情调。这正是评家深为赞赏的李白送别诗的特色。

〔注〕孤蓬:飞蓬,枯后根易折,随风飞旋,诗里借喻远行的朋友。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15:23: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