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麦克马洪线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麦克马洪线 “麦克马洪线”是一条由英国探险家麦克马洪划定的一条位于英属印度和西藏的边界线。1913年3月11日,麦克马洪与西藏地方代表伦兴礼札在印度德里秘密换文,擅自划定中印边界线,即所谓“麦克马洪线”。该线将西藏东南门隅、洛隅、察隅地区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英属印度。4月27日,英国竟先同西藏地方代表在草约上签字,然后胁迫北京政府代表陈贻范签押,但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最终拒绝在协议上签字,并拒绝承认英藏双方签订的任何条约和协议。这个边境问题一直都是悬而未决。时至今日,不论是中华民国政府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都坚持要求恢复“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原来边界。今日中印实际控制线与此线走向比较相近,但并不重合。1947年,印度独立后占领门隅、洛隅、察隅。近10年后中国政府才正式提出了不承认麦克马洪线,这使中国在领土交涉中处于极端不利的地位,可以说中国是实实在在地吃了一个哑巴亏。占了便宜的印度,野心得到鼓励,越发轻视中国,印度政府又继续对中国新疆的阿克赛钦提出领土要求,甚至越过麦克马洪线继续蚕食中国领土。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终于忍无可忍,爆发了1962年的中印战争。在大军获胜的有利形势下,毛泽东自我感觉已经充分教训了印度,因而又单方面把军队撤到“麦克马洪线”北面。这一撤意味着中国将永远失去达旺、洛隅和察隅的大片土地,意味着“麦克马洪线”从此将要发挥效力。由此可见,50年代政治外交上的失策,60年代军事战略上的错误,印度对“麦克马洪线”以南的占领在某种程度得到强化。中国在两次重要关口出现错误,已经没有机会再收回失地,甚至再进行交涉的理由都不再充足。 麦克马洪线 176 麦克马洪线英帝国主义制造的所谓中印东段边界线。1914年3月24日,英国政府出席西姆拉会议的代表(英印殖民政府外务大臣)亨利·麦克马洪同西藏地方当局的代表背着中国中央政府出席西姆拉会议的代表在德里以秘密换文方式划出的、关于不丹以东的印度和中国西藏地方之间的边界。按此边界线将把大约9万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英属印度。并从1936年起开始出现在英国和印度出版的地图上。这是没有任何法律或事实根据的,从未被中国的任何一个中央政府所承认,因而是非法的、无效的。 ☚ 中英续订藏印条约 二十一条 ☛ 麦克马洪线英国为侵略中国西藏地方设计的所谓“中印边界线”。由参加西姆拉会议的英国政府代表麦克马洪(1862—1949)同西藏地方当局代表背着中国中央政府代表于1914年3月24日在德里以秘密换文方式制定。该线西起不丹边境向东延伸,在中印东段边境地区,把历来属于中国的9000平方公里地区划归当时英国统治的印度,历届中国中央政府从未承认该线。 麦克马洪线见“世界近代史”中的“麦克马洪线”。 麦克马洪线英国为侵占中国领土而炮制的所谓“中印东段边界线”。1914年3月24日,参加西姆拉会议的英国政府代表亨利·麦克马洪,背着中国中央政府代表,同西藏地方当局代表以秘密换文的方式划了此线,故名。该线把历来属于中国的面积达9万平方千米的地区划归当时英国统治的印度。历届中国政府从未批准或承认该线。 麦克马洪线 麦克马洪线英帝国主义为侵略中国西藏而阴谋设计的所谓中印东段边界线。1914年3月24日,英国政府出席西姆拉会议的代表享利·麦克马洪在会议期间,背着当时的中国政府代表,同西藏地方代表在印度德里以秘密换文方式制订。该线把历来属于中国的9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划归英属印度。对于该线,当时的中国政府不予承认,以后的历届中国政府也从未承认过。因此,该线是非法的、无效的。 ☚ 进口附加税 两审终审制 ☛ 麦克马洪线McMahon Line(1914年3月24日英政府出席西姆拉会议的代表、印度殖民政府外务大臣亨利·麦克马洪同西藏地方当局代表背着中国中央政府代表在新德里以秘密换文方式划出的不丹以东、印度和中国西藏地方之间的边界线,企图把约9万平方千米的中国领土划归英属印度,因此这条界线是非法和无效的) 麦克马洪线英国与西藏叛国分子非法划定的中印边界线。1913年10月至1914年7月,在英帝国主义操纵下,于印度北部的西姆拉召开“中英藏”三方会议。在此期间,英国勾结西藏分裂主义者于1914年3月在印度德里,背着中国代表,用秘密换文的方式,划定一条所谓中印东段边界线。把中国西藏东南部九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划归英属印度。中国政府和西藏地方当局未予承认。该边界线以英方代表麦克马洪的名字命名,故称麦克马洪线。1959年12月2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给印度驻华大使馆的照会中曾说: “中国政府认为,所谓麦克马洪线是完全非法的”。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