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裴少俊墙头马上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裴少俊墙头马上 裴少俊墙头马上《南词叙录·宋元旧篇》著录。《九宫正始》引题《裴少俊》,注云“元传奇”。《南九宫谱》题为《墙头马上》,《寒山堂曲谱》作《裴少俊墙头马上目成记》。宋末元初南戏剧本《宦门子弟错立身》咏传奇名〔排歌〕中有“墙头马上掷青梅”句,可知该剧宋元时已流行。本事源于唐白居易《白氏长庆集》卷四《井底引银瓶》诗。作者不详。剧本佚,《宋元戏文辑佚》存佚曲十三支。同题材作品有宋官本杂剧《裴少俊伊州》,金院本《鸳鸯简》、《墙头马》,诸宫调《井底引银瓶》,元杂剧白朴《鸳鸯简墙头马上》。 ☚ 蔡均仲 赛东墙 ☛ 裴少俊墙头马上【鹊踏枝】 怎肯道负花期,惜芳菲,粉悴胭憔,他绿暗红稀。九十日春光如过隙,怕春归又早春归。 【寄生草】 柳暗青烟密,花残红雨飞。这人人和柳浑相类,花心吹得人心碎。柳眉不转蛾眉系,为甚西园陡恁景狼藉?正是东君不管人憔悴。 【幺篇】 榆散青钱乱,梅攒翠豆肥。轻轻风趁蝴蝶队,霏霏雨过蜻蜓戏,融融沙暖鸳鸯睡。落红踏践马蹄尘,残花酝酿蜂儿蜜。 此剧明显受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新乐府 《井底引银瓶》 的启示和影响,另设关目,编写而成。其实,裴少俊故事在宋、金时已有流传,宋杂剧有《裴少俊伊州》,金院本有 《墙头马(上)》、《鸳鸯简》,南戏也有相同剧目。故事是说裴行俭之子裴少俊,奉父命去洛阳购买花栽子。一天,路过李家花园,恰逢李世杰之女李千金,在墙头向外张望,两人在墙头、马上目成心悦,彼此爱慕。于是传诗递简,相约晚上在后花园见面。在他俩私会时,被嬷嬷撞见,嬷嬷怕事情败露,劝二人私奔,等少俊得官后再来认亲。李千金随少俊至裴家,在花园匿居七年,生下一儿一女。某日,被裴行俭发现,大怒。李千金抗辩说,她与少俊姻缘天成。裴行俭就叫李在石上磨簪成针,用游丝系银瓶汲水,来证明。若做不成,则休书一封逐回家,并留下她子女一双。李千金自然办不到,只好回去。不久,少俊中状元,前来认亲,裴行俭也来向她认错,在一双子女的恳求下,李千金与裴家和好,一家团圆。以上所选是第一折中四曲,写李千金春日游园时的心理感受。 这是三月初八上巳节令,季春时节。李千金见帏屏上才子佳人,士女王孙,双双对对,和和美美,心中颇有感慨。她近日春困乏力,腰肢宽褪罗裙,茶饭无滋味。因为近日里有多家来提亲,实际上她是为自己的婚姻操心,却又羞答答,不好出口。梅香知道小姐烦闷,就陪同她到后花园游玩。 本是绿暗红稀的晚春季节,又加上心情不佳,李千金在看到花园中景色时,难免流露出感伤的情绪。【那吒令】 写她一路来到花园。她原本想去池塘边 “送春”,一转念, 就先到荼䕷架下去散心。“我待教” 以下几句是描写他一路行进, 金莲步碎,摇曳着湘裙,环佩叮东地转过曲槛。“蓬莱洞” 形容花园美若仙境。“本待要”句在这里是点睛之句,说明她到花园,不是去 “赏春”,而是去 “伤春”。 【鹊踏枝】 曲则是李千金 “伤春” 感情的抒发。繁花盛开的时期将过去,她怎愿错过这个时期而让花儿自开自谢呢!但是一看到 “粉悴胭憔”、“绿暗红稀” 的情景,忍不住 “惜芳菲”,因为花儿正象征着女儿家啊!她感叹着时光飞逝,九十日春光如白驹过隙,一转眼就过去了,怕春归,却又无计留春住。“芳菲”花香草芳的样子。如宋刘克庄词《忆秦娥·暮春》: “游人绝,绿荫满野芳菲歇。” 就是写这个季节不再是花儿怒放的时候了。“惜芳菲” 也就是伤春、惜春的意思。 【寄生草】 曲将暮春时柳暗花残的情景,与人的心情作比较。落花让风吹落,叫人心碎; 而 “人人和柳浑相类” 句,则由下一句来解释。“柳眉不转” 以拟人化的手法比喻柳叶失去生机,“蛾眉系” 是指她自己紧锁眉头,这便是人与柳相类之处。秦观词 《减字木兰花》 有: “黛眉长敛,任是东风吹不转” 句,与此句意境相似。“为甚” 以下两句,是责备 “东君” 把花园的风景弄得狼藉不堪。“西园” 泛指花园。“东君” 指司春之神,他急着归去,使得柳暗花落,而人也像柳、花一样憔悴。 【幺篇】 中前两句对偶,写暮春景象很生动: 榆钱飘落,青梅结子已如翠豆,花谢结子,意味着春将去,孕育果实的夏天很快就要来临。以 “榆钱” 或 “榆荚”写春景的诗句历来很多,如唐张仲素诗《春游曲》: “烟柳飞轻絮,风榆落小钱。”又如宋苏轼词《临江仙》: “雨翻榆荚阵,风转柳花球。” 又,宋周邦彦词 《丹凤吟》: “杏靥夭斜,榆钱轻薄。” 此句以榆钱与梅子组成偶句,用出新意。“轻轻” 以下三句为鼎足对 (即三句对,是曲中特殊的对偶法),虽然从每一句诗句来说,都是前人用过的意境,但组成鼎足对,却造成一种色调较浓的盎然生趣。“落红” 句着重写游人往来甚多,将落花碾作尘土; “残花” 句,又写蜜蜂不知春将去,仍然忙于酿蜜。这两句是写游人与蜜蜂的无情。【幺篇】 写出春末时人与动物的忙碌景象,其意仍在惜春,是写自己惜春的伤感却并没有被人理解,大自然仍然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转着。“残花” 句用元散曲家胡祗遹小令 【阳春曲】 中成句。 裴少俊墙头马上【收江南】 呀! 𤥐叮珰掂做了两三截,有鸾胶难续玉簪折。则他这夫妻儿女两离别。总是我业彻,也强如参辰日月不交接。 【雁儿落】 似陷人坑千丈穴,胜滚浪千堆雪。恰才石头上损玉簪,又教我水底捞明月。 【得胜令】冰弦断便情绝,银瓶坠永离别,把几口儿分两处。谁更待双轮碾四辙,恋酒色淫邪。那犯七出的应弃舍,享富贵豪奢,这守三从的谁似妾。 【沉醉东风】 梦惊破情缘万结,路迢遥烟水千叠。常言道有亲娘有后爷,无亲娘无疼热。他要送我到官司,逞尽豪杰。多谢你把一双幼女痴儿好觑者,我待信拖拖去也。 【甜水令】 端端共重阳,他须是你裴家枝叶。孩儿也啼哭的似痴呆,这须是我子母情肠厮牵厮惹,兀的不痛杀人也! 【折桂令】果然人生最苦是离别,方信道花发风筛,月满云遮;谁更敢倒凤颠鸾,撩蜂剔蝎,打草惊蛇,坏了咱墙头上传情简帖,拆开咱柳阴中莺燕蜂蝶。儿也咨嗟,女又拦截。既瓶坠簪折,咱义断恩绝。 【鸳鸯煞】休把似残花败柳冤仇结,我与你生男长女填还彻。指望生则同衾,死则共穴。唱道题柱胸襟,当炉的志节,也是前世前缘,今生今业。少俊呵,与你干驾了会香车,把这个没气性的文君送了也。 白居易《井底引银瓶》 诗有: “妾弄青梅倚短墙,君骑白马傍垂阳。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 这就是剧名的由来。白诗是以悲剧结尾,并警戒道:“寄言痴小人家女,慎勿将身轻许人。” 而白朴剧中则以团圆收场,并塑造了一个泼辣大胆的妇女形象——李千金。她敢作敢当,敢怒敢骂,实为女中丈夫。她的唱词爽朗热情,也颇多俊语。上所引第三折【梅花酒】 等八曲,是写裴行俭逼少俊写休书,赶李千金回家,使他们夫妻母子分离,并出难题,让李石上磨玉簪、游丝系银瓶。这两个细节直接来自白诗: “井底引银瓶,银瓶欲上丝绳断; 石上磨玉簪,玉簪欲成中央折。瓶沉簪折知奈何,似妾今朝与君别。” 本是比喻夫妻二人无可奈何的离别。而在这里,乃是裴父的无理要求,以描写裴父的故出难题、不近情理,存心拆散这个已经存在七年的家庭。【梅花酒】 写李千金一面将玉簪 “轻拈掇慢拿捻”,一面禁不住埋怨公婆毒肠狠切、丈夫软揣些些。“望夫石” 的典故,出处很多,大体都是说某妇人为等待丈夫归来,天天在山上眺望,久而久之,化身为石。“筑坟台” 应是指赵五娘麻裙包土为公婆筑坟的事,这都是贤孝妇的典型。因为夫人“叫丫丫似蝎蜇”,责她不贞,所以李千金讽刺婆婆,说为什么不像这两个贤孝妇,却来与她为难。她的话痛快尖锐,充分表现出刚强的性格。 【收江南】、【雁儿落】、【得胜令】 写李千金磨断玉簪,又系不上银瓶,满肚子委屈与悲愤,却只好接受这 “几口儿分两处” 的结局。“参” 与 “辰” 是两个星宿,出现在天上的时间不同。“参辰日月不交接” 形容一家人从此分离,再也见不着面。【雁儿落】 常与 【得胜令】 连用,这两个曲牌音调相衔接,而且都是五言句,在散曲中则组成“带过曲”。【雁儿落】 五言四句,两两相对偶。这里的四句是加了衬字的,如不加衬,应是: “陷人千丈穴,滚浪千堆雪。石头损玉簪,水底捞明月。” 但是,不加衬字,不但语句显得生硬,而且语意不明确。这就是剧曲的造句与散曲不同的关键之处,它要照顾到剧情的逻辑发展和人物语言的口语化。【得胜令】 的格律是: 五五、五五、二五、二五,八句七韵,前四句两两相对。读者可以自己体会其格律。所以要特别提出这两曲的格律,是因为它们的格律比较整饬,作者在炼字造句时,也必然比较在意。【雁儿落】 前两句比喻很凶险的处境,以形容老公公让她做的两件做不到的事情,并且隐喻公公居心险恶。比喻贴切,语句流畅。【得胜令】 前两句为偶句,叙述她不能用游丝系银瓶,只好一家 “情绝”、“永离别”。三、四两句虽为偶句: “几口分两处,双轮碾四辙”,说的却是两件事前句意义是一、二句的延伸; 第三句后,插入裴尚书道白,说由她再改嫁,则第四句是她表示心迹: 不会 “碾四辙”,不再改辙,即改嫁。“恋酒色” 以下几句更进一步表明自己不会贪恋富贵犯 “七出” 之规,而要 “守三从” 的妇德。通过这两曲的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剧曲与诗、词、散曲的不同。主要在于: 剧曲是角色的语言,要注意到口语化与性格化; 其次,它又是剧情发展的要素,并且也受剧情发展的制约; 再则,它与道白紧密联系。因此,剧曲虽应遵守格律,却可有不少权宜之处,这既给予作家一定的自由,又提出更高的要求: 要掌握循律与自由的 “度”。无疑,这两曲是掌握得比较好的。 自 【沉醉东风】 以下四曲,是李千金与子女、丈夫离别时的伤感之语,以及她对裴家人的嘱托。“梦惊破” 两句,写出李千金柔肠百折的离情,预见到将来会魂牵梦萦,不能解脱。她最担心、最割舍不下的是一双儿女,怕他们从此无人疼爱。所以嘱托裴家人好好照顾他们,她才能 “信拖拖去也”。【甜水令】 写她与子女哭别,虽语言不多,却也写出 “厮牵厮惹” 的母子情深。【折桂令】 仍写离情,“人生最苦是离别” 句虽通俗,却很动情。元散曲家刘庭信曾作散曲 【折桂令】 《忆别》十二首,其中十一首的第一句都是 “想人生最苦离别”,可见此句脍炙人口。“花发风筛,月满云遮” 比喻好事多磨。李千金终究是个性格倔强的女性,接下去便愤怒地谴责破坏她与少俊墙头上恩情的人。【鸳鸯煞】 是李千金对少俊说的话。她既埋怨少俊软弱无情,把她当作“残花败柳” 似的,一封休书打发走。但是,更多的却是留恋之情。可见她是个虽然刚强泼辣,却又善良多情的女子。裴少俊虽然有不得已的苦衷,但是他顾虑的事,主要是不愿为一妇人,与父对簿公堂,考虑的是自己的前程,为此而不惜牺牲夫妻恩情。与李千金相比,他的精神世界要委琐自私得多。“题柱”、“当炉” 用司马相如、卓文君故事。李千金以卓文君比喻自己,可见她始终不以为私奔是做错了事,只可惜少俊把她这个 “没气性的文君” 断送了。这个剧本的结局是大团圆,所以有这样的结果,是因为少俊中了状元,有了自主权; 更因为裴尚书发现李千金是官宦家之女,并不辱没他的家世。矛盾就这样稀里糊涂调和了,至于“聘则为妻,奔则为妾” 之类的道德信条的虚伪性,在此岂不看得很清楚了吗? 《墙头马上》 与 《梧桐雨》 相比较,其语言风格不一样。《梧桐雨》 有着浓烈的抒情味,并且有一种绵长的伤感情调。而《墙头马上》 的语言,却是如此的爽利痛快。即使在李千金与丈夫、儿女生离死别之际,她的伤感仍有一种桀傲不逊之气。可以看到,作为戏剧家的白朴,对人物性格的塑造是很讲究的,语言风格服从于性格的塑造。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