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裴寂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裴寂570—632唐初大臣。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东南)人。隋大业中任晋阳宫副监。隋末以晋阳宫所藏粮食、铠甲、彩帛等帮助李渊起兵晋阳。攻破长安后,劝渊称帝。李渊即帝位,任他为尚书右仆射,言无不从,贵震当世。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攻太原,他自请率军拒战,授晋州道行军总管,出战大败。曾任司空,参与制定《唐律》五百条。贞观三年(629年),僧人法雅以妖言获罪,他受牵连,免官归故乡。旋流放静州(今广西昭平)。不久,太宗下诏令入朝,未至,病死。 裴寂570—632唐初大臣。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东南)人。隋末为晋阳宫监,与太原留守李渊友好情密。曾受李世民之托,阴劝李渊起兵,并以晋阳宫所藏粮谷、铠甲、彩帛,供给军需。李渊起兵南下,以为大将军府长史。因其不懂兵法,常有违背军事活动规律的主张。当渊军进至霍邑时,遇隋将宋老生阻击,他即主张还兵太原,更图后举。在世民,建成等坚持下,方继续进军,取得霍邑之战的胜利。及军至河东(今山西永济蒲州镇),隋将屈突通拒守,屡攻不下,渊欲绕过河东直入关中取长安。他又坚持必先下河东,否则前有京城之守,后有屈突通之援,此乃腹背受敌败之道也。李世民等主张兵法尚权,权在于迷,应不失时机的西取长安。李渊采取两从之办法,留偏师围河东,率主力入关攻克了长安。其性怯懦,无统帅之才。武德二年(619年),刘武周南下与唐争锋,唐军连连失利,他自请率军援救高祖,任其为晋州道行军总管。进军至介休东南的度索原,令军士饮涧水,宋金刚乃断其水源,乘其移营就水之时,突然袭击,其军大败,死亡略尽,他一昼夜逃还晋州。使唐晋州以东城镇尽没于武周。李渊不问其罪,仍令其镇抚河东。己之兵力足以破敌,却强令虞、秦二州百姓,焚其所积,皆入城堡,激起民愤。夏县人吕崇茂乘机杀县令起兵,接应宋金刚。他派兵击之,亦为崇茂所败。高祖召还免之,待之如初。迁左仆射。贞观三年(629年)被太宗免官放归。未几,坐闻妖言不奏,杀之灭口罪,放逐静州(今广西昭平)而死。 裴寂 裴寂570—632唐初大臣。字玄真。蒲州桑宗(今山西临猗东南)人。年14补郡主簿。隋开皇中调左亲卫。大业中,为齐州司户参军,历侍御史、晋阳公副监。李渊留守太原与之昼夜樗蒲饮酒,情谊日密。又以晋阳宫女私侍李渊。隋末天下大乱,说李渊起兵。以晋阳宫所藏粮食九百万斛、铠甲四十万首,助李渊。人长安,迁大丞相府长史,进魏国公。李渊称帝,拜尚书右仆射。“视朝必引与同坐,入閤则延内,言无不从,呼为裴监不名也,贵震当世”。武德年间 (618—626),迁左仆射,拜司空。贞观初定功臣封户,裴寂为第一,长孙无忌、房玄龄等次之。贞观三年 (629) 春正月,僧法雅以妖言罪被诛,裴寂曾闻其言,坐此免官。太宗责备说: “计公勋庸,安得至此! 直以恩泽为群臣第一。武德之际,货赂公行,纪纲紊乱,皆公之由也。”裴寂遂归故乡。不久,又因狂人信行言裴寂有天命,没有报告,流放于静州 (今广西昭平) 而死。 ☚ 何海 薛怀义 ☛ 裴寂570~632唐初官吏。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东南)人。隋末为晋阳宫监,与太原留守李渊友好情密。以晋阳宫所藏粮谷、铠甲、彩帛,供给军需支持李渊起兵反隋。然不懂兵法,常有违背军事活动规律的主张。武德初拒宋金刚,屡败。李渊不问其罪,仍令其镇抚河东。己之兵力足以破敌,却强令虞、秦二州百姓,焚其所积,皆入城堡,激起民愤。夏县人吕崇茂乘机杀县令起兵,接应宋金刚。他派兵击之,亦为崇茂所败。高祖召还免之,待之如初。迁左仆射。贞观三年(629年)被太宗免官放归。未几,坐闻妖言不奏,杀之灭口罪,放逐静州(今广西昭平)而死。 裴寂蒲州桑泉(今山西临晋县东北)人,字玄真。隋开皇中,为左亲卫。大业(605—618) 中,历侍御史、驾部承务郎、晋阳宫副监。秦王世民建大计,因寂以白高祖,起义兵,及高祖即位,累迁尚书右仆射,赐与甚厚,不可胜纪、呼为裴监而不名。寂无他才,讨贼数败。武德六年(623),迁尚书左仆射。年六十卒,赠相州刺史,工部尚书,河东郡公。 裴寂570—632唐初大臣。字玄真。蒲州桑泉(今山西临猗东南)人。隋大业中,由侍御史升为晋阳宫副监,以晋阳宫所藏米粮、铠甲、彩帛等,助李渊起兵。入长安后,劝渊称帝。武德年间(公元618—626年) ,任尚书左仆射,赐与甚厚,贵震当时。奉命制定《唐律》五百条。后改任司空。贞观三年(公元629年), 被太宗免官,放归故乡。后流放静州(今广西昭平)而死。 裴寂570—632字玄真。唐蒲州桑泉(山西临猗东南)人。隋末任晋阳宫副监,与李渊私交甚厚,以晋阳宫所藏军需粮秣支持李渊起兵及称帝,因而甚受宠任,官至司空。曾参预制定《唐律》。太宗时因罪放归故里,后又流放静州(广西昭平)。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