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高永昌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高永昌?—1116

辽末起义将领。渤海人。原为东京(今辽宁辽阳)裨将。天庆六年(1116年),乘东京渤海人民杀辽东京留守兼保先起义之机,率所部起义反辽。驱逐户部使大公鼎、副留守高清明等,占据东京。自称大渤海皇帝,建元隆基。占据辽东五十余州。萧韩家奴、张琳等辽兵进讨,互有胜负。辽向金兵求救,金军攻下东京,被擒杀,起义失败。

高永昌

“大渤海国”创建人。渤海人,先世为渤海六大姓之一。仕于辽, 为供奉官。辽天庆五年(1115), 募渤海武勇马军二千人,屯白草谷,备御女真。因辽东京(今辽阳)留守萧保先为政酷虐, 民不聊生。翌年,率领渤海人十数人,持刀逾垣入留守府衙,诱出萧保先杀之。继领渤海武勇马军进城与辽户部使大公鼎的官军展开激烈巷战,消灭其大部。反辽队伍迅速扩大,旬月之间,远近响应, 有兵八千人。自立“大渤海国”,自称皇帝,建元“隆基”(其国名、年号史书记载不甚一致。《契丹国志》称国号为“大渤海国”,年号“应顺”;《辽史》、《金史》未书国号, 只写年号“隆基”; 《高丽史》称国号为“大元”,年号“应顺”)。向辽阳各州县派兵驱逐辽统治者, 很快控制辽东五十多个州。辽统治者先是劝降, 不成。于是派宰相张琳率领两万大军进行镇压。“大渤海国”军在沈州(今沈阳)城外与张琳官军旬日间三十余战,寡不敌众,退入辽阳城。在太子河又打败辽官军。后来女真阿骨打干涉,在太子河与金军殊死搏斗。因叛徒出卖,不得入辽阳城,遂以五千骑奔长松岛(今长山岛)。后因叛徒出卖被金军杀害。“大渤海国”仅维持五个月就结束。

高永昌?~1116

辽末起义将领。渤海人。天庆六年(1116年),率所部起义反辽成功,称大渤海皇帝,建元隆基。占据辽东五十余州。后辽金合力攻击,起义失败,被杀。

高永昌?—1116

大渤海国创建者。渤海遗裔。先世为渤海国六右姓之一,渤海亡后,迁居辽阳(今辽宁辽阳市)。仕辽,官至东京(今辽阳市)裨将(一作供奉官)。辽天祚帝于天庆五年(1115)募渤海士卒2000人屯白草谷,以其为裨将,防御女真人。乘女真阿骨打已称帝,辽不能支,遂萌建国称号之志。次年正月,邀东京城内10余青年,夜入留守府杀留守萧保先,逃出城。事发,辽户部使大公鼎、副留守高清臣滥杀无辜,人情怨愤,乘势率部下及渤海部众,入据东京城,自称大渤海皇帝(一作国号大元),建元隆基(一作应顺)。辽东50余州纷起响应。因颇有杀掠,奚人渡辽水西逃,渐失人心。与辽军30余战,皆不胜,退保东京城。为打破辽军围剿,闰正月使挞不野等向金太祖阿骨打求援。阿骨打以其僭大号,拒发兵,继以其表辞不逊,于四月命大将斡鲁统兵趋东京攻永昌。五月,金兵与辽军在沈州(今沈阳市)相遇,辽军大败,取沈州。闻讯,惧,遣使向阿骨打献金印、银牌,表示愿去名号,称藩。时有部下投金,谓此举乃缓师假降,斡鲁遂进围东京城。初战首山不利,率5000余骑逃奔长松岛,渤海人恩胜奴等执其妻子以城降。未几,为部下挞不野擒献斡鲁,被斩。起义失败,然为阿骨打尽取辽东州县创造了条件。

高永昌?—1116

辽割据者。渤海人。任辽东京(今辽宁辽阳)留守府裨将。辽天庆六年 (公元1116年),率戍卒三千人在东京起兵,远近响应。自称皇帝,国号大元,年号基隆,求救于金,拟恢复旧渤海国。金太祖 (阿骨打) 使去帝号,不听。遂为金攻杀。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2 3:4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