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驱力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驱力drive动物机体内部和外界状态及刺激的综合导致某一行为的过程。亦即为某种特定行为的动机。动机较为明显,通过行为的目的或意图易于判断,性、母性和采食驱力是众所周知的,其他较小的驱力如游玩和探索驱力也是可以辨认的。驱力在行为学上仅是一个概念,用于理论的描述。在某种典型季节和畜牧生产的条件下,驱力水平有明显的改变;驱力亦有个体间的变异,从而引人注意行为的先天因素和基因的作用,以及动物行为的遗传和进化。 驱力 驱力drive亦称“内驱力”。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内部唤醒状态或紧张状态。表现为推动有机体活动以达到满足需要的内部动力。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思1910年首次引入心理学,用来解释机体行为的动力。美国心理学家赫尔认为驱力是人格的能量单位,后提出习得驱力概念,是习得反应的中介变量。弗洛伊德将驱力视为本能。美国心理学家多拉德和N.E.米勒认为驱力是任何一种足以激发行为的强刺激。驱力存在于机体内部,诱因存在于机体的外部。驱力和动机有时被看作同义词。在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指向目标的行为不断增强,而驱力则不断减弱。人的驱力可分为两大类: 由饥饿等生理需要而产生的驱力称为第一驱力,亦称基本的、原始的或低级的驱力;由责任感等后天形成的社会性需要所产生的驱力称为第二驱力,亦称社会的或高级的驱力。一般说来,高级驱力对低级驱力起调节作用。 ☚ 负诱因 内驱力 ☛ 驱力 驱力亦译“内驱力”。指由外部刺激所唤起,并使个体指向于实现一定目标的内在倾向。原为机械学概念,1910年由美国心理学家伍德沃思引入心理学,用以解释机体行为的动力。在目标达成过程中,指向目标的行为不断增强,而驱力则不断减弱。可分为先天驱力和习得驱力,或分为内部驱力和外部驱力。 ☚ 诱因 内驱力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