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香市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香市

香市

散文。茅盾著。发表于1933年7月《申报月刊》第2卷第7期。香市,即庙会。文章以作者故乡桐乡为背景,写乡村庙会的今昔变化。过去的香市:“茶棚”“变戏法”“武技班”,“将社庙前五六十亩地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在“社庙”里人们“祈神赐福”,“借佛游春”,要闹上半个月或20天,说明当时生活比较安定。以后的香市:国民党政府为了“强化治安”中断了两年,不久恢复,但已很不景气。从上海来桐乡表演的“南洋武术班”,生意萧条,门前冷落。最后指出,即使商人要借香市振兴市面,但农民的口袋已经“干瘪”,从而点出衰落的社会原因。全篇通过香市活动的今昔对比,反映了江南农村由繁荣、小康局面走向破产、败落的过程。作品景物风俗描写细腻动人,富有浓郁的乡土特色。

☚ 为了忘却的记念   现代史 ☛

《香市》

“清明”过后,我们镇上照例有所谓“香市”,首尾大约半个月。赶“香市”的群众,主要是农民。“香市”的地点,在社庙。从前农村还是“桃源”的时候,这“香市”就是农村的“狂欢节”。因为从“清明”到“谷雨”这二十天内,风暖日丽,正是“行乐”的时令,并且又是“蚕忙”的前夜,所以到“香市”来的农民一半是祈神赐福(蚕花廿四分),一半也是预酬蚕节的辛苦劳作。所说“借佛游春”是也。

于是“香市”中主要的节目无非是“吃”和“玩”。临时的茶棚,戏法场,“弄缸弄甏,走绳索,三上吊”的武技班,老虎,矮子,提线戏,髦儿戏,西洋镜,——将社庙前五六十亩地的大广场挤得满满的。庙里的主人公是百草梨膏糖,花纸,各式各样泥的纸的金属的玩具,灿如繁星的“烛山”,熏得眼睛流泪的檀香烟,木拜垫上成排的磕头者。庙里庙外,人声和锣鼓声,还有孩子们手里的小喇叭,哨子的声音,混合成一片骚音,三里路外也听得见。

我幼时所见的“香市”,就是这样热闹的。在这“香市”中,我不但赏鉴了所谓“国技”,我还认识了老虎、豹、猴子、穿山甲。所以“香市”也是儿童们的狂欢节。

“革命”以后,据说为的要“破除迷信”,接连有两年不准举行“香市”。社庙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门,而庙前广场的一角也筑了篱笆,据说将造公园。社庙的左偏殿上又有什么“蚕种改良所”的招牌。

然而从去年起,这“迷信”的香市忽又准许举行了。于是我又得机会重温儿时的旧梦,我很高兴地同三位堂妹子(她们运气不好,出世以来没有见过像样的热闹的香市),赶那香市去。

天气虽然很好,“市面”却很不好。社庙前虽然比平日多了许多人,但那空气似乎很阴惨。居然有锣鼓的声音,可是那声音单调。庙前的乌龙潭一泓清水依然如昔,可是潭后那座戏台却坍塌了,屋椽子像瘦人的肋骨似的暴露在“光风化日”之下。一切都不像我儿时所见的香市了!

那么姑且到唯一的锣鼓响的地方去看一看吧。我以为这锣鼓响的是什么变把戏的,一定也是瘪三式的玩意了。然而出乎意料,这是“南洋武术班”,上海的良友画报六十二期揭载的“卧钉床”的大力士就是其中的一员。那不是无名的“江湖班”。然而他们只售票价十六枚铜元。

看客却也很少,不满二百。(我进去的时候,大概只有五六十。)武术班的人们好像有点失望。但他们认真地表演了预告中的五六套:马戏、穿剑门、穿火门、走铅丝、大力士……他们说:“今天第一回,人少,可是把式不敢马虎,——”他们三条船上男女老小总共有到三十个人!

在我看来,这所谓南洋武术班的几套把式比起从前“香市”里的打拳头卖膏药的玩意来,委实是好看得多了。要是放在十多年前,怕不是挤得满场没个空隙儿吗?但是今天第一天也只得二百来看客。往常“香市”的主角——农民,今天差不多看不见。

后来我知道,镇上的小商人是重兴这“香市”的主动者;他们想借此吸引游客,振兴市面;他们打算从农民的干瘪的袋里榨出几文来。可是他们这计划失败了!

(1933年《申报月刊》第2卷第7号)

赏析这是一篇情文并茂的小品。

此文是作者1933年回乡养病期间写的,主要写了他对故乡“香市”的见闻和感受。故乡的“香市”给作者留下铭记难忘的印象,曾在不少文章中提及。所谓“香市”者,即通常之“庙会”也。

文章从故乡传统“香市”昔盛今衰这个小小的一角,因小见大,透视出当时江南一带农村破落、农民贫困的情景。作者的故乡(浙江桐乡县)原本是江南“鱼米之乡”,除高产的农业外,还有极负盛名的“蚕丝”业,比起一向清苦的穷乡僻壤来说,堪称富庶之地了。然而,作者所见的富乡,如今也濒临破产、凋敝、窘困了。这一巨变,给作者以很深的刺激,留下了难忘的印象。所以,文中对这个巨变进行了剖析:

“革命”以后,据说为的要“破除迷信”,接连有两年不准举行“香市”。

社庙的左屋被“公安分局”借去做了衙门,而庙前广场的一角也筑了篱笆,据说将造公园。社庙的左偏殿上又有什么“蚕种改良所”的招牌。

这一段文字是点题之语,至关重要。昔日的社庙,今日变成了反动当局的公安分局、兜售洋货的场所,这还不是反动派黑暗统治和帝国主义经济侵略的明证吗?由小见大,推而广之,香市如此,其它广大的农村和城市,不也同样如此吗?香市的盛衰成了农村市面、农家岁月的一个窗口,透过这小小的窗口,可以窥见社会、时政的利弊与兴衰。因此,“香市”便成了江南农村的一个生活缩影。

此篇讲的是“香市”的今昔变化,这便构成了鲜明对比的主要艺术特色。《香市》中采用的是同一事物两种情况的对比和详与略的偏对。对昔日香市的描述甚为翔实,诸如茶棚、戏法场、武技班、提线戏、髦儿戏、西洋镜、各式各样的玩具、烛山、人声、锣鼓声、喇叭声、哨子声……这里有“人”有“物”,有“情”有“景”,有“声”有“色”,应有尽有,写得淋漓尽致,热闹非凡。而对今日香市的描述,则较为集中。除写了社庙的坍塌破败外,主要写了南洋武术班被冷落的情景。现在的南洋武术班武艺高强,又十分卖力,但门庭清冷,观者寥寥。技高人少,原因何在?作者在《故乡杂记》中作了回答:那些“在饥饿线上挣扎的乡下人再没有闲钱来逛香市”了。这样,通过对比,更有力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思想,从而达到了文情并茂、形实谐一的艺术境界。

香市4214众多的善男信女在一定时间内到某一寺院烧香拜佛所形成的集市。吴语。浙江绍兴。鲁迅《法会和歌剧》:「赛会做戏文,~看娇娇,正是『古已有之』的把戏。」浙江。江苏。茅盾《子夜》:「她到现在还记得很明白的是五六年前在土地庙的~中看见一只常常会笑的猴子。」

香市

(一) 古代指一般买卖香料的集市。南朝梁任昉 《述异记》下:“日南有香市,商人交易诸香处。” (二) 专指佛寺在进香季节所设买卖多种杂物的集市。明张岱《陶庵梦忆·西湖香市》:“西湖香市起于花朝,尽于端午。山东进香普陀者日至,嘉、湖进香天竺者日至,至则与湖之人市焉,故曰香市。”

古代名物 > 資產類 > 集市貿易部 > 專名 > 香市
香市  xiāngshì

買賣香料的市場。後亦指佛寺進香季節所設買賣香物、雜物的集市。南朝梁·任昉《述異記》卷下:“日南有香市,商人交易諸香處。”明·張岱《陶菴夢憶·西湖香市》:“西湖香市起於花朝,盡於端午。山東進香普陀者日至,嘉湖進香天竺者日至,至則與湖之人市焉。故曰香市。”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7:5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