颌骨粘液瘤
颌骨粘液瘤的组织来源大多数意见偏向为牙源性。这是因为:
❶除颌骨以外,只有极个别病例可发生在其他骨胳(锁骨、跖骨等);
❷对颌骨粘液瘤的组织病理学观察发现,瘤内往往有牙源性上皮。因此亦称为牙源性粘液瘤。颌骨粘液瘤的大体标本切面为灰白色或黄白色,常无包膜,边界不清,瘤中小腔富含粘液。显微镜下瘤细胞呈星形或梭形,核呈卵圆形,染色深,偶可见异型细胞核,但核分裂少见; 有时瘤内还可见散在的牙源性上皮条索。粘液瘤中伴有较多量的纤维组织时则称为纤维粘液瘤或粘液纤维瘤。颌骨粘液瘤多发生于青壮年。性别无明显差别。好发于下颌骨,且常在磨牙及双尖牙区;亦可波及下颌支。通常肿瘤生长缓慢,偶亦有生长甚快者。一般无自觉症状,病人多在肿瘤使颌骨膨胀或甚至穿破后始引起注意。肿瘤区可以发现缺牙; 或牙齿松动移位。在上颌可以侵犯上颌窦。X线所见病变为膨胀性,骨皮质变薄或消失。病损呈多数小房状或蜂房状透光区,形成肥皂泡沫状,此点有时易与颌骨中央性血管瘤相混淆。牙根可以出现吸收。颌骨粘液瘤具有局部浸润的特征,粘液样组织可导致肉瘤变。因此,虽然粘液瘤不发生转移,目前一般都把它看作为一低度恶性肿瘤,以便在治疗上采取正确措施。粘液瘤应采用较彻底的手术治疗。一般应行部分颌骨切除术,即至少应在肿瘤外0.5~1cm处截骨。已穿破骨皮质者,骨膜不应保留。下颌骨缺损可行立即植骨术; 上颌骨缺损可待后期作赝复。粘液瘤处理正确时一般不致复发,预后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