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纤维蛋白溶酶原
人纤维蛋白溶酶原(human plasminogen,Pg),简称溶纤酶原,是血浆中的一种糖蛋白,分子量约90,000,电泳迁移率与β-球蛋白相近,消光系数E1cm1%=17.0±0.3,天然状态的酶原是一条单链多肽,氨基末端为谷氨酸残基,称为谷氨酸-溶纤酶原(Glu-Pg)。
活化时,先部分降解,脱去一个小肽成为氨基末端为赖氨酸残基的赖氨酸-溶纤酶原(Lys-Pg),然后再分解成由二硫键相连的双链结构,成为具有活性的纤维蛋白溶酶(简称溶纤酶)。两条肽链,一条由484个氨基酸组成,称为重(A)链,一条由230个氨基酸组成,称为轻(B)链,酶的活性中心位于B链上。Lys-Pg继续降解即失活。
溶纤酶原在肝脏中合成,正常成人血浆中含量20mg/dl,0~10天婴儿约9mg/dl,半寿期Glu-Pg为2.2天,Lys-Pg为0.8天。
溶纤酶原和酶不耐热,纯品在4℃贮藏酶活性降低,Pg浓溶液在-20°~-30℃可稳定数年,在25%甘油溶液中最稳定,酶原和酶在低于pH4.0的酸性条件下稳定,酶在中性pH,除去甘油后不稳定。
溶纤酶是丝氨酸蛋白水解酶,与胰酶性质很相近,能水解纤维蛋白原或纤维蛋白,也能水解许多其他蛋白,包括溶纤酶原和溶纤酶本身。
血循环中不断有纤维蛋白形成,随时形成,随时被溶纤酶水解,使血液保持流体状态,同时溶纤系统又受溶纤抑制因子的调节,在正常情况下,三者处于生理的动态平衡,如果平衡失调,就会发生血栓或出血性疾病。
制剂 制备溶纤酶原的原料可用健康人血浆、血清、Cohn组分Ⅲ或Ⅲ2,3。近年来,多采用亲和层析法分离,亦可用离子交换、凝胶层析方法分离,亲和层析是利用溶纤酶原与抑制剂之间特异的可逆结合,以赖氨酸珠状琼脂糖为亲和吸附剂,与原料混合搅拌,使酶原被结合,然后用6-氨基己酸将酶原洗释下来,再经凝胶过滤或盐析方法除去6-氨基己酸,即得纯的酶原,约100CU/mg N.低温冰冻或冷冻干燥保存。可以制成以下几种剂型:
(1) 无乙肝病毒的溶纤酶原: 加有溶纤酶抑制剂、糖或糖醇、氨基酸的溶纤酶原比较耐热,可于60℃加热10小时,以灭活肝炎病毒。
纤酶偶合制成,这种制剂脱酰化作用速率为1.10×10-4S-1,副作用较少。
(3)复合抑肽酶(aprotinin)-溶纤酶原: 在激活剂存在时,用酶原抑制剂——抑肽酶处理溶纤酶原或溶纤酶而制成。这种复合物无毒性,作用强而且快,较小的剂量即有疗效。
(4)溶纤酶-脱氧核糖核酸酶复合物: 制成软膏,为外用制剂。
(5)肝素-溶纤酶复合物: 肝素与蛋白的比例为1∶6,此制剂有很强的抗凝作用,并可催化水解不稳定的纤维蛋白。用于静脉注射。
(6) 链激酶-溶纤酶复合物: 此制剂1mg相当于链激酶36,000U的溶栓作用。
质量要求 尚无统一的质量标准。一般临床应用的溶纤酶制剂,除须符合血制剂的一般质量要求外,其活力测定常用尿激酶或链激酶将溶纤酶原激活,以酪蛋白或纤维蛋白为底物,测定其水解活性。
以酪蛋白为底物,在37℃水解1小时,产生450μg酪氨酸的溶纤酶量为一个酪蛋白单位(CU)。或37℃水解30分钟,每分钟使α-酪蛋白消化产生0.1微当量酪氨酸的溶纤酶量为1CTA。
以纤维蛋白为底物,在45℃水解2分钟能溶解0.6ml0.3%纯的人纤维蛋白凝块的酶量为1RPMI单位。
临床应用
(1)治疗血栓: 正常人血中已含有溶纤酶原,而且在形成血栓时已吸附于纤维蛋白上,故只须将其激活即可产生溶纤作用,因此一般情况下治疗血栓只须用Pg激活剂,最常用者为链激酶和尿激酶制剂,以后者疗效较好,副作用较少,只有在血中缺乏溶纤酶原或消耗过多时,才需要加以补充。一般与激活剂、抗凝剂(如肝素)或其他药物合用。近年来,一般情况下除用激活剂以外,加用Pg治疗效果更好。
治疗效果的好坏与血栓形成时间长短、血栓部位的血管直径、给药途径、给药剂量和给药持续时间有关,血栓一经确诊,给药愈早效果愈好,深部静脉血栓超过5天,血栓不易溶解,血管直径小于1.5mm时,血栓形成1小时给药也无效。可以点滴输注,但使用剂量很大,每天至少50,000~100,000CU,常需每天300,000~600,000CU,甚至每天1,000,000CU。从动脉输入比静脉输入效果好。近来提倡局部应用,在确定血栓部位后,用导管将溶栓制剂注于血栓部位,使血栓从外部溶解,再加上血栓内部原有溶纤酶原被激活后,从内部使血栓溶解,可以收到比较理想的溶栓效果,但这种用法要求比较高的血管外科技术。另外,在血管吻合术后预防血栓亦有应用。
(2)预防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早产儿或剖腹产儿血清中缺乏溶纤酶原,不能有效地溶解纤维蛋白,也不能防止肺部纤维蛋白的沉积,因而导致窒息,以致死亡。在生后短时间内给7.5~15RPMIU的溶纤酶原,可防止新生儿窒息死亡。
(3)治疗褥疮溃疡: 与脱氧核糖核酸酶制成软膏,外用敷于患处。
副作用 热原反应比较多见,但无危险。因为链激酶是链球菌产物用作激活剂常发生过敏反应,用尿激酶则较少发生。比较危险的是使用不当引起溶血反应,故本制剂必须住院在医生监护下使用,并须随时监测凝血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