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者效能及分类
领导者的领导过程,就是不断地办理各种具体事务、解决矛盾的过程。领导效能的高低,也可以通过领导办理事务的情况得到反映,衡量的指标就是领导办事效能。尽管客观事物纷纭繁杂,领导办事的成败既有必然性因素的影响,也受偶然性因素的左右,但它一般可通过各种比率显示出来。
(1)实际处理事情的件数与应处理事情的总件数的比率。如果比率较小,说明实际处理事情少,领导的办事效能小。反之,比率数越大,办事效率效能越高。
(2)已处理事件中的正确处理的问题与处理问题总数的比例。结果证明,比例数越小,正确处理事情少,意味着所办理的事情错误的多,则办事效能低。
(3)正确处理的事情中,重大问题与一般问题的比率。这个比率越大,办事效能越高。
(4)已正确处理的重大问题中,得到社会舆论普遍赞誉的事件及其比率。
以上四种比率若高,则说明领导者办事效能高,即比率与效能成正比关系。应由下级处理的问题而由领导者本人包揽的问题数同应处理问题总件数的比率越高,则办事效能越低,即比率与效能成反比关系。
领导者效能是指领导者实施领导的行为能力、工作状态和结果。领导者效能是一个综合指标,内容丰富。从不同的角度,按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党务、行政、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效能; 经济方面的效能又可分为宏观经济效能和微观经济效能等。
以前谈到了办事效能。人员的选配、组织和使用情况,就构成了领导者效能的一个重要内容。再有就是用人效能。领导者领导活动是通过对部属的影响,由部属的活动表现出来的。
领导用人效能,领导者在实施领导的过程中,对下属的选拔、配备、使用等方面的成效,即是用人的成功率。人的积极性能否很好的发挥出来,是衡量一个组织有无生机和活力的标准,领导者的职责,就在于能否善于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一个和谐、融洽的集体,最大程度地实现组织整体的效能贡献。能否合理地选拔、配备、使用雇员,也是判断一个领导者是否善于识人、用人的尺度。领导用人效能的大小,首先表现在领导合理地用人数量与被领导总人数的比例如何,比例大,用人效能高; 比例小,用人效能低。它还表现在部属能力的发挥情况与其潜能的比例上,部属的积极性发挥得越充分,随之其蕴藏的潜能发挥越充分; 比率高,说明领导用人效能越高。反之,部属的积极性受压抑,其潜力也调动不出来,比率就低,说明领导者用人效能不高。
时间效能是领导效能之一。领导者如何使用和调节时间,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领导的职能活动,最终必然影响到整个组织的整体贡献。领导者的用人效能、办事效能以及时间效能,最终都会体现为整个组织的整体贡献效能。
领导时间效能反映领导者工作绩效的大小,是确定其时间利用率的一项考核标准。领导效能的高低,在时间效能上最能清楚地体现出来,这是由时间的特点所决定的。一切节约都可归结为时间的节省。因此,提高领导效能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提高时间效能。
衡量时间效能的高低,适用于定量分析的方法,这就是用有效的工作时间与法定的工作时间之比来确定领导时间的有效利用率,据此,来确定时间效能的高低。如果领导时间的有效利用率大,那么时间效能就高,反之则低。但是这种方法仅仅以确定的工作时间范围内计算其时间效能的高低,而领导者有效的工作时间往往受着任务量的大小、领导者时间观念的强弱和其他非本职工作时间占有量等因素的影响,并且,时间效能的高低,既取决于领导者本人的有效的时间利用率,也取决于下属的有效时间利用率,同时,还与组织整体的有效时间利用率有关。
此外,组织的整体贡献效能是衡量领导组织在领导者的率领下所取得成果的大小和组织整体对社会贡献价值多少的一个指标。它是领导效能的最有代表性的效能指标,领导者的用人效能、办事效能和时间效能,在一定程度上表现为领导效能,而最终都会在领导者组织整体贡献效能中体现出来。其效能的高低,可用以下两个比例关系:
(1)成果与耗费的比例关系。领导组织为完成既定的任务和实现一定的目标,必须花费相当数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等,把取得的成果与这一耗费进行对比,则比例大小成为衡量组织整体贡献效能高低的一个指标。
(2)被认可的成果与成果总数的比例。领导组织活动的成效必须外在地通过社会的认可显示出来。因此,组织整体贡献效能的高低,还必须用被认可的成果与成果总数之间的比例来表现。只有这样,才能较好地综合反映出组织整体贡献效能的情况。
总之,领导效能的高低,是领导者在领导过程中通过用人效能、办事效能、时间效能和组织的整体贡献效能而体现的。我们要具体的分析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