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feibaoli buhezuo yundong印度资产阶级民族运动领袖甘地领导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运动。从一战后至40年代初,曾掀起3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示威群众为阻止铁路职员入内而横躺于地面上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映了印度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愿望,增强了印度人民民族自尊心。它一方面用“不合作”形式动员人民群众反抗英国殖民统治,使反英斗争具有空前广泛的群众性,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另一方面,又以“非暴力”原则阻止人民群众用暴力推翻现行社会制度,阻碍民族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充分反映了甘地所代表的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 阿姆利则惨案 印巴分治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Feibaoli buhezuo yundong印度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运动领袖甘地领导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统治间的民族矛盾激化,印度反英斗争高涨,各地纷纷举行集会、示威和罢工。国大党为了掌握反英斗争的领导权,迫使英国让步,于1920年12月在那格普尔年会上通过了甘地拟订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计划”,宣布要以和平的合法的手段取得自主。甘地规定运动采取渐进方式,包括三个步骤:放弃英国授予的爵位、封号和名誉职位;学生退出英办学校,在立法机关、法院及政府中服务的人员离职;家家户户恢复手工纺织,抵制英货;最后拒绝纳税。不合作运动获得各阶层人民广泛响应。许多职员离职,工人罢工,学生罢课,各阶层群众拒购英国商品,公开焚烧英货,形成反英斗争的高潮。工农运动突破非暴力限制,许多地区发生起义和流血冲突,引起甘地和国大党的恐慌。1922年2月4日,联合省乔里乔拉村农民打死向群众开枪的22名警察。甘地指责乔里乔拉农民违反了“非暴力”原则。2月12日他主持国大党在巴多利召开的紧急会议,通过停止不合作运动的决议,使第一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半途而废。1929年开始的世界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加剧了印度人民与英国殖民者的矛盾,反英斗争重新高涨。1929年12月,国大党拉合尔代表大会首次通过了“争取印度完全独立”的决议,决定在适当时候发动不合作运动。1930年1月底,甘地向印度总督提出减低田赋等11项要求被拒绝后,宣布开展非暴力不合作运动。1930年3月12日,甘地率领数十名信徒从阿默达巴德出发,4月初到达丹地海滨,拾取海盐,以示反对殖民当局的“食盐专卖法”。“食盐进军”带动了全国反英运动的浪潮,标志第二次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开始。甘地极力设法使群众运动限制在自制食盐、纺织土布等和平抵制的范围内。但群众斗争冲破规定,很多地区爆发了武装斗争。英国殖民者使用两手策略:一面实行镇压,逮捕甘地、尼赫鲁等运动领导人和十几万群众;一面与国大党及印度各界进行欺骗性谈判。甘地妥协退让,于1931年3月与英国驻印度总督欧文签订《甘地——欧文协定》,以停止不合作运动换取英国承认国大党合法,使群众斗争日趋低落。1934年5月,国大党宣布无条件终止不合作运动。1941年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英国在东南亚节节败退。首相丘吉尔为取得印度更多的支持,对印度各党派进行拉拢遭到拒绝。1942年4月,甘地提出英国“退出印度”的口号,8月国大党在孟买召开会议,通过不合作的决议,要出英国交出政权。英国殖民当局将甘地及国大党执行委员会成员全部逮捕监禁,运动未出现高潮即停止。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反映了印度人民要求民族独立的愿望,以“不合作”的形式动员了人民群众,使反英斗争具有空前的广泛性,沉重打击了英国殖民统治;同时它又以“非暴力”原则阻止人民群众用暴力推翻殖民统治,阻止工农运动的进一步发展威胁到资产阶级自身,充分反映了甘地所代表的印度资产阶级的两面性。 ☚ 印度支那三国抗美战争 印巴分立 ☛ 非暴力不合作运动印度民族运动领导人甘地倡导的反对英国殖民统治的斗争方式。国大党争取印度从英国取得自治权的斗争手段。主要内容是:不依靠暴力而采取抵制英货、罢市罢业、和平示威、拒绝为殖民政府服务等方式以迫使英国作出某些让步。1920年8月发动,1922年2月宣布结束。1930—1933年和1942年又两次发动。这一运动反映了印度民族资产阶级既反对英国的殖民压迫,又害怕群众运动危及自身利益的两重性。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