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陕北黄土高原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陕北黄土高原

又称陕北高原,是我国黄土高原的一部分。东起黄河,西至省界,南北分别与关中盆地和毛乌素沙漠毗邻。范围包括榆林地区东南部,延安地区,铜川市,咸阳地区北部。面积约8767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2.6%。第三纪末陕北黄土高原地区是起伏和缓的基岩准平原。第四纪时广泛堆积了黄土,黄土厚度一般100~160米,白于山最厚达197~311米。第三纪末以来高原地区地壳持续上升,形成高原地貌。高原总体上呈西北高东南低的倾斜地势,高程1800~800米。高原西北部、西部和南缘为相对隆起的白于山、子午岭、北山和黄龙山,高程都在1000米以上。白于山地最高,达1907米。
黄土地貌是陕北黄土高原最主要的地貌类型,由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和沟壑组成。总的特点:一是地面非常破碎,沟壑密度黄土塬区为1.65~2.16公里/平方公里,黄土梁峁区达3.11~5.34公里/平方公里,沟壑面积占总面积的40~60%;二是地势起伏频率高,沟道流域的相对高差一般40~100米,最大可达160米;三是地面斜度很大,平地主要分布在低处的河谷沟谷底部,以及高处的塬和平梁顶部,占总面积的比例有限,其余广大地面都是斜坡。斜坡有两种,一种是河谷与沟谷的谷坡,坡度一般较陡; 另一种是梁峁坡面,形态为凸形坡或凹形坡。黄土塬是黄土高原经过现代沟谷分割后存留下来的高原面,是侵蚀轻微而平坦的黄土平台,是高原面保留较完整的部分。最大的黄土塬为洛川塬。黄土梁、黄土峁则是黄土塬经沟壑分割破坏而发展起来的黄土丘陵地貌,或是在黄土期前的古基岩丘陵地貌上发展起来的继承地貌。黄土塬、黄土梁、黄土峁的分布有一定规律性。黄土塬主要分布在高原南部,在泾河、洛河和仕望河的中下游地区,如长武—彬县塬、洛川塬、宜川塬等。黄土梁峁大多分布在富县以北。无定河、清涧河、延河的中下游地区,以黄土峁为主;上述河流的上游,佳芦河以北地区,洛河甘泉以上和葫芦河直罗镇以上流域地区以黄土梁为主。陕北是温带半干旱和温暖带半干旱气候环境,夏秋暴雨较多,容易形成暴雨径流,它以不同的方式侵蚀地面,造成严重的水土流失。同时塑造了类型复杂的黄土侵蚀地貌,如浅沟、切沟、冲沟、黄土墙、黄土桥、黄土柱、黄土漏斗、黄土竖井、黄土盲沟、黄土滑坡、黄土崩塌、黄土流泥湾等黄土微地貌。黄土侵蚀地貌常常出现在陡峻的黄土坡和黄土塬、黄土梁峁的边缘,组成千姿百态、变化无常、形态各异的黄土侵蚀地貌景观,是陕北黄土高原的奇观。陕北黄土高原上的沟壑众多,是造成黄土高原上地形破碎,地面起伏不平的根源。按沟壑的成因,沟谷发育阶段和形态可以分为河川、河沟、干沟和冲沟等。主要河川如无定河中、下游,延河、洛河、泾河等河流大多顺高原面倾斜方向,由西北向东南流,注入黄河或渭河。它们切穿了上新世红土,并切入中生代岩层中。谷底一般发育有多种阶地。现代陕北黄土地貌作用的主导营力是流水,特别是暴雨径流,其次是地下水与边坡的重力。现代地貌演变速度快,一般冲沟沟头溯源侵蚀速度每年平均数米。吴旗县增盛涧一支沟溯源侵蚀速度达年均20米。陕北黄土高原上的山岭,有石质山岭如子午岭、北山、黄龙山山地和黄土复盖的山岭如白玉山、崂山等两类。根据地貌的形成条件,形态组合区域差异性和相似性原则,将陕北黄土高原划分为三个地貌区,即:黄土梁峁、塬梁沟壑区和低中山区。
一、黄土梁峁沟壑区
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北部,南界大致在甘泉县、延安市、延长县南部边界附近。区内黄土粒级较粗,岩性疏松,抗侵蚀能力差。区内又多暴雨,流水侵蚀强烈,所以黄土梁峁沟壑发达。无定河中、下游及近黄河地带,以黄土梁峁丘陵地貌为主。白玉山—崂山地带的较大河流间的分水岭地区主要为黄土梁状丘陵地貌。洛河、延河、清涧河及无定河等河流的河源地带黄土梁峁丘陵之间多黄土。黄土是上更新统黄土掩复古河谷后形成的底平坡缓的封闭或半封闭的开阔谷地。地高程一般为1200~1800米,宽几百米至1000米,长几公里至数十公里,组成树枝状格局。出现于黄土沟谷的源头,平面形状如“手掌”的黄土,习称“掌地”;分布于黄土沟谷上游,平面形如“手杖”的黄土,习称“杖地”。黄土是黄土梁峁地区面积较大的平原地貌,地水丰富,水位埋藏浅,是当地重要的农耕区。 黄土遭到现代沟谷切割而残留下来的局部平坦地貌称为黄土坪,由于沟谷下切,地下水位下降,不利于农作。黄土梁峁间沟壑,分主沟、支沟、毛沟三级。沟壑扩展的主要因素是流水的下蚀与溯源侵蚀和沟坡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的块体运动。沟壑扩展的主要方式是泻溜、崩塌和滑坡。有时滑塌土体堵塞沟谷,积水而成“聚湫”。主沟一般是指流域面积在数十平方公里至百余平方公里的主干沟道,沟床已切入基岩,沟底具明显的阶地,如绥德的韭园沟。黄土梁峁沟壑区沟壑密度大,是陕北地面支离破碎的典型地区,主沟流域平均每平方公里面积上的沟壑密度一般为3.11~4.53公里,子洲米脂沟为4.92公里,韭园沟高达5.34公里。黄土梁峁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大部分地区土壤侵蚀模数大于1万吨/平方公里·年。白玉山河源区,皇甫川、孤山川、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和无定河的下游地区土壤侵蚀模数则达到或超过2万吨/平方公里·年。
二、黄土塬梁沟壑区
位于陕北黄土高原中、南部,包括长武—彬县塬,洛川塬和宜川破碎塬。以洛川塬最大,塬的规模仅次于甘肃东部的董志塬。黄土塬的外围分布着黄土梁,如甘泉县境内,宜川县仕望河上游,洛河支流黄梁河上游等地以黄土梁地貌为主。黄土塬面平坦宽阔,是陕北黄土高原上主要的农作区。黄土塬的沟壑密度较低,一般平均每平方公里沟壑长度1.65~2.16公里。水土流失相对较轻,土壤侵蚀模数一般小于0.5万吨/平方公里·年。宜川残塬区和长武—彬县塬区水土流失较重,土壤侵蚀模数达0.5~1万吨/平方公里·年。
三、低中山区
位于陕北黄土高原南缘,包括子午岭、黄龙山、北山等山地,是断续延伸的低中山地,构成陕北黄土高原南缘半环形的土石山区。子午岭又称桥山山脉,屏列于陕北黄土高原西南隅,作北北西—南南东方向伸展,是洛河和泾河的分水岭。黄龙山屹立于东南侧,呈北北东—南南东延伸,是涺水、仕望河、石堡川等河流发源地,水系呈放射状。山区岩石裸露,复盖薄层残坡积物或黄土层,属于地形起伏较大的剥蚀山地。由岐山、五峰山、钻天岭、嵯峨山、将军山、尧山等组成的北山,为断续延伸的断块山,总体呈北北东—南西西的走向,雁列在陕北黄土高原南缘。主峰海拔高程1651~1032米,由西向东逐渐降低。山体比较窄小,宽仅数公里。相邻孤山间常出现宽展隘口,是泾河、洛河等河流由陕北黄土高原流向关中盆地的通道。南部由碳酸盐岩组成的山岭,岩溶地貌发育。主要岩溶形态有溶沟、溶槽、溶孔、溶隙和溶洞等。低中山区蕴藏着丰富的煤炭和岩溶水资源。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3 22:5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