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陆游《钗头凤》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陆游《钗头凤》《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1。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2。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3。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钗头凤》陆游《钗头凤》陆 游
陆 游 红酥手。黄縢酒①。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②,几年离索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④。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⑤。莫。莫。莫⑥。 注释 ①黄縢(téng)酒:亦名黄封酒,以黄纸、黄绢封于瓶口,以示其质地优良。縢,封缄捆扎。②一怀:满怀。③离索:《礼记《檀弓》:“子夏曰:‘吾离群而索居,亦已久矣。’”郑玄注:“索,犹散也。”④“泪痕”句:此句意为红色的泪痕湿透了丝帕。红色的泪水,或因胭脂所染,或夸张意为“血泪”。浥(yì),沾湿。鲛绡,梁任昉《述异记》卷上:“南海出鲛绡纱,泉先潜织,一名龙纱,其价百馀金。以为服,入水不濡。”这里的鲛绡纱代指丝帕。⑤锦书:在此用“织锦回文”的典故。《晋书《窦滔妻苏氏传》:“窦滔妻苏氏,始平人也,名蕙,字若兰,善属文。滔苻坚时为秦州刺史,被徒流沙。苏氏思之,织锦为回文旋图诗以赠滔,宛转循环以读之,词甚凄惋,凡八百四十字。”旋图,即旋玑图,其字数当为841。《晋书》以其文多而不录。读者如欲检视其图,较为简便的,可从清人李汝珍《镜花缘》第四十一回中找到,以横竖各29字排成方阵,自上而下,自右而左,回旋读之,七言为句,押韵上口。倒过来读也一样。⑥莫:联系上文“错”亦可理解为“错莫”一词分开使用。“错莫”,叠韵连绵词,意为“落寞”,抑郁无聊。 鉴赏 这首词是陆游与其妻唐琬离异数年后,于绍兴沈园偶遇时作。据南宋周密《齐东野语》记载,陆游初娶表妹唐琬为妻,伉俪相得。然唐琬不获陆母之意,终被逼分离。十年后,二人偶然相遇在绍兴禹迹寺南的沈园,此时陆游已三十岁,而唐琬改嫁他人,与后夫同来游园。唐琬遣人送酒肴与陆游致意,陆游满怀伤感,在园壁上题下这首《钗头凤》。唐琬后曾和词一首,不久抑郁而终。 落花人独立图 徐悲鸿 此词是写极度的伤感,可却以鲜亮的颜色和明媚的春光开头。“红酥手”和“黄縢酒”两种颜色互相映衬,对比鲜明。都是眼前实景,只是酒肴易享,佳人不可再得,故紧接下一句,以宫墙之柳喻唐琬之可望而不可即。满城春色,是以乐景写哀,唐琬依旧美丽多情,如春色温柔动人,只是嫁为人妇,不可高攀。究其缘故,终是有“东风之恶”,导致本该是陆、唐二人游园却变成咫尺天涯,如此美景乐事变成伤心景象。到底是什么破坏了原本和谐的春色? 到底什么是东风? 是向陆游母亲进谗言的小人,是阻碍他们结合、进行破坏的人,还是唐琬别居后,向陆游的母亲告密而导致他们最终分手的人? 陆游写得如此含蓄,没有在怨言上过多纠缠,下一句就立刻接上这些年来自己的情况:不过是愁绪与离索罢了!写的是自己,又何尝不是唐琬的情况?这上阕的一切,只以三个“错”字结束。东风未必易逝,欢情如此之薄,陆游的悲愤却欲怨不能之情在这三个“错”之中充分显示。 于是下阕开始遥想唐琬的境况。笔锋转向对方,想必是瘦损了红颜,泪痕湿透了锦帕吧! 年年春色如旧,更增物是人非之感。一个“空”字,一个“透”字,传达了这种悲伤所含的无奈与悲伤的程度之深。本词写到此处,伤心情状尽现,故再次写景,虽然仍是春色满目,但看来都是惊心伤怀之物。桃花散落,池阁矗立,好像两人飘零无依的命运,而今人去楼空,纵然有无边春色,无人可与共赏。反而变成一个孤单落寞,一个只能伴随于他人身畔,往日的山盟海誓,化为泡影,虽然此情依旧,再也不能表达,这份彻骨的伤心和无能为力,与让人无可奈何的原因一样,怎么能够明说,又怎么说得出来?所以用三个“莫”字感叹,跟三个“错”字一样,都是既伤心自己,又怜惜对方,悲愤当初的无能为力,又绝望现在的呼天无路,欲诉不能。到底错了什么,又莫再发生什么,都留下无限的空间让读者感叹。 此词是陆游现存词中最早的作品,当与唐琬所作《钗头凤》并读。整首词记述了陆游与唐氏的这次相遇,展现了双方的眷恋之深和相思之切,也抒发了怨恨愁苦而又难以言状的凄楚心情。从沈园相见收到唐琬派人送来的酒肴开始,先写眼前之景,然后遥想当初,再追思唐琬之情,继而虚景衬托,描绘两人情状,笔锋千回百转,宛如柔肠百折,又好像两人的经历一样跌宕起伏,此情绵延不尽,难描难画,故而欲说还休,欲休还说,才如此曲折隐晦又情真意挚。全词平易如话,宛如天成,读来字字血泪,因此打动读者,千年不衰。(张力) 集评 清《谢章铤:“孝义兼挚。”(《赌棋山庄词话》卷一一) 链接 《银头凤》词牌。《钗头凤》,原名《撷芳词》。《词谱》卷一〇:“《古今词话》云:‘政和间,京师伎之姥,曾嫁伶官。常入内教舞,传禁中《撷芳词》以教其伎。人皆爱其声,又爱其词,类唐人所作。张尚书帅成都,蜀中传此词,竞唱之。却于前段下添“忆忆忆”三字,后段下添“得得得”三字。又名《摘红英》,殊失其义,不知禁中有撷芳园,故名《撷芳词》也。’……陆游因词中有‘可怜孤似钗头凤’句,改名《钗头凤》。”双调,有五十四字、五十八字、六十字等数体。五十四字体,上下片各七句六仄韵;五十八字体,上下片各九句三仄韵、四平韵一叠韵;六十字体,上下片各十句,七仄韵两叠韵。 沈园。其园在今浙江绍兴市内东南角,为沈姓者私园,故名。原有面积十多亩,建有多处假山池塘和亭台楼阁,是南宋初当地名园。诗人陆游初与唐琬相爱成婚,后因母亲厌恶唐琬,夫妇被迫离异。数年后,二人在沈园相遇,当时唐已改嫁,陆亦另娶。陆游见人思事,感慨万端,作《钗头凤》词一阕,题于园中壁上,极言痛苦之情。唐见词亦和作一阕,不久抑郁而亡。沈园之名因随陆、唐之事及其词而千古流传。今园仅存一角,中有小池形似葫芦,上有石板小桥,连同池边假山、水井,皆当年旧物。陆游另有记咏沈园、追念往事之诗多首,载其集中。 陆游《钗头凤》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 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这首词是陆游早年的作品。写的是他自己的爱情悲剧。据陈鹄《耆旧续闻》卷十、刘克庄《后村大全集》卷一百七十八、周密《齐东野语》卷一记载,陆游初娶舅家表妹唐琬,夫妻二人感情很好,但陆母却不喜欢唐琬,迫于母命,陆游与唐琬分离,各另娶嫁。几年以后的春天,陆游在绍兴禹迹寺南的沈园春游,与唐琬相遇,这一对被拆散的夫妻,都情痛不堪,唐琬设酒肴热情款待陆游,陆游在园壁上题写了这首使人心痛神伤《钗头凤》。据清代叶申芗《本事词》记载,唐琬读此词后也写词相和: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瞒,瞒,瞒!”据说此后不久,唐琬伤情而死。陆游在唐琬死后四十年重游沈园,依然痛情不已,写下了有名《沈园》二首。陆游在《钗头凤》中对于被拆散的爱情,表现了十分深挚的追怀,向封建婚姻制度发出了严厉的申讨,批判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的本质,千百年来使数不清的被拆散的多情男女持有共鸣。 这首词用春天的红绿景色反衬内心的愁苦意绪,造成强烈对比,给人以春光空对、世风可憎的激发,对境中的不幸人产生无比的同情。他与唐琬重逢在沈园,当时春花齐放,宫柳青新,在这种景色映衬之下,一切都是色彩鲜明的,唐琬伸出一双红润细软的手给自己斟上黄縢酒相慰。谁知这酒是喝不下去的。因为他们是一对被拆散的恩爱夫妻。拆散爱情者是“恶风”,在现时春园中能看到它的恶果,就叫它是“东风恶”吧,这个不轻不重的诅咒是十分恰当的。因为是它摧折了人心里的春天,使人东西离散,又给人留下了“一怀愁绪”。为什么一定要这样呢?真是“错,错,错!” 下一片的“春如旧,人空瘦”,还是以春色与人事相衬,仍是写这二者之间的不谐调。是什么势力窒息了人的纯真的爱情,使人魂销体瘦,泪染鲛绡,甚至是刹那间春花老去,池阁冷落,而这时相逢的爱侣,还得把心中话禁锢在心头,以致别后连倾诉情思的机会也没有,真是罢了此生!我们可以想象,当年陆游在沈园题壁时,写到“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时,该是怎样的激愤和痛苦,那倾泻悲苦的笔力,或许要扫倒沈园墙壁了! “三万里河入东海,五千仞岳上摩天。”国破之痛,山河之恋,使人如此倾情;失去了痴心相恋的爱侣,在“不如意事常千万”中,或许是不居于第一也是居于第二的吧?“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泫然!” (《沈园》)陆游先后写此诗词时,必定是全心为此情所苦了! 陆游《钗头凤》《钗头凤》·陆游
陆游 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初娶表妹唐琬,夫妇感情很好,但母亲不喜欢她。陆游迫于母命,忍痛分离,另娶王氏,唐琬也改嫁。十年后的一个春天,陆游到山阴城东南的沈氏园游玩,又与唐琬相遇,她以官家酿制的黄縢美酒(即黄封酒)殷勤相待,陆游深感其情,在沈园墙上写下了这首词,成为800余年来流传在人们口头上的爱情绝唱。 词的上片追怀昔日的美好生活,怨恨“东风”棒打鸳鸯,抒发被迫分离的满怀愁绪。下片由感叹往事回到眼前,今昔对比,继续抒发夫妻分离的深哀巨痛。过片以“春如旧”与上片“满城春色”句相呼应,以“桃花落,闲池阁”与上片“东风恶”句相照应,把同一空间不同时间的情事和场景历历如绘地叠映出来。全词巧用对比手法,且节奏紧促,声情凄急,再加上“错、错、错”、“莫、莫、莫”先后两次感叹,荡气回肠,大有恸不忍言、恸不能言的情致,是陆游婉约风格词的代表作之一。 陆游《钗头凤》《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①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②错,错,错! 春如日,人空瘦,泪痕红浥鲛销透。③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④ 【注释】 ①黄滕:滕 (teng),有缄封义,黄滕酒即当时官酒之一种,俗称黄封酒。滕,一本作藤,则是其酒色如藤黄。②离索:离群索居。语出《礼记·檀弓上》,郑注:“索”,犹散也,然则“离索”犹言“分索”,分散。③浥(yi):湿。鲛绡:指丝织手帕。相传古代南海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机织。其织品称为鲛绡 ④莫:意即罢了。又,俞平伯《唐宋词选释》云:“错莫”本连绵词,有廖落、落寞之义。“本篇将它拆开,在两片分作结句,似亦含有这种意思。” 【译文】 忘不了那一双红润柔软的手捧来一钟黄滕佳酿的情景,忘不了春色满城,庭园间绿柳依依,一起携手同游的往事!谁知狂扫春花的“东风”无情凶狠,硬将我们的欢乐相爱拆散,浓浓痴情被迫断绝开。几年离散,我孤影独对时满怀无法抑止的苦情愁思,回首往事,一切都难以挽回了!大错已如铁铸,错定了,错在我无能抗拒诸多干涉,错在我的太软弱啊! 如今春色依旧,而伤心人日益消瘦,我可以想见你也一定湿透鲛绡,满是伤心泪。眼看一年一度桃花又复凋落,当年相聚共处的园池楼阁冷落空闭,人在何处呢?往昔山盟海誓的耳语犹缭绕未去,可是要想传述我心迹的诗信又何从寄递啊!唉,罢了,难道是命运如此注定的呀? 【集评】 宋·周密:“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焉。姑知而掩之,虽先知挈去,然事不得隐,竟绝之,亦人伦之变也。唐后改适同郡宗子士程。尝以春日出游,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唐以语赵,遣致酒肴。翁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云:……实绍兴乙亥岁也。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尝赋二绝云:‘梦断香销四十年……’,‘城上斜阳画角哀……’。盖庆元巳未岁也。未久,唐氏死。至绍熙壬子岁复有诗,序云……诗云‘枫叶初丹檞叶黄……’又至开禧乙丑岁暮,夜梦游沈氏园,又两绝句云……”(《齐东野语》卷一《放翁钟情前室》)。 宋·陈鹄: “余弱冠客会稽,游许氏园,见壁间有陆放翁题词云:‘……’。笔势飘逸,书于沈氏园,辛未三月题。放翁先室内琴瑟甚和,然不当母夫人意,因出之。夫妇之情,实不忍离。后适南班士名某,家有园馆之胜。务观一日至园中,去妇闻之,遣遗黄封酒果馔,通殷勒。公感其情,为赋此词。其妇见而和之,有‘世情薄,人情恶’之句,惜不得其全阕。未几、怏怏而卒,闻者为之怆然。此园后更许氏。淳熙间,其壁犹存,好事者以竹木护之,今不复有矣”(《西塘集·耆旧续闻》卷十) 宋·刘克庄:“放翁少时,二亲教督甚严。初婚某氏,伉俪相得。二亲恐其惰于学也,数谴,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某氏改适某官,与陆氏有中外。一日,通家于沈园,坐间目成而己。翁得年甚高,晚有二绝云:‘肠断城头画角哀’,‘梦断香消四十年’……旧读此诗,不解其意;后见曾温伯言其详。温伯名黯,茶山孙,受学于放翁。”(《后村大全集》卷一七八《诗话续集》) 【总案】 清人张宗橚《词林纪事》引述毛晋的话,说陆游此词“更有一种啼笑不敢之情于笔墨之外,令人不能读竟”,这很能辨解词心,是通人之评。《钗头凤》之所以流传于人们唇吻间,不仅是因为这场婚姻悲剧令人哀叹惋惜,更在于词人写尽了无法主宰自己的命运,主体意愿被横加摧残的苦哀。旧情难追,固己痛绝,而今即使想略吐衷怀的“锦书”也“难托”,那空间的无情阻隔,岂不愈令抒情主人公难堪之甚?一切都被剥夺而去!词的上下片的三个字词的各相重叠,特别是“莫莫莫”的声情凄咽,将难以言喻的惨苦表达得极淋漓、极透骨。 陆游《钗头凤》陆游《钗头凤》
今译 一双红润柔软的纤纤细手 捧着一杯江南黄藤名酒, 满城的春色呀,飘拂的柳, 当时你我携手同游。 可气东风太恶, 拆散了我们短暂的欢乐。 一杯的愁绪, 几年的离索。 我懊悔我的软弱, 道一声:错、错、错! 如今春光如旧, 人儿却已消瘦, 泪水将手帕儿 湿透。 桃花开了又落, 楼阁空闭索寞。 往昔的山盟仍在心底, 示爱的书信呀, 又有谁人可以付托? 我恨我的软弱, 只能说: 莫、莫、莫!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