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闕闕(阙)Quē

现行较常见姓氏。分布很广: 今天津之武清,山西之长治、大同,湖北之老河口,湖南之芷江,安徽之泾县,江西之崇仁,福建之清流,广东之新会、吴川,云南之陇川、河口,四川之合江等地均有。汉族姓氏。《清通志·氏族略》 亦收载,归 “入声”部。其源不一:
❶《中文大字典》注引 《万姓统谱》云: “齐卿阙止之后。”
❷ 《姓氏考略》 注引 《风俗通》 云: “阙党童子之后。”
❸又注: “《左传》有阙巩之甲”,阙巩,古代国名,其后或以国为氏。
❹又注: “或以地为氏”,古有阙里,在今山东曲阜城内,相传“孔子始教学于阙里。”(按:《中国姓氏大全》 称:“阙里,又名阙党,在今山东曲阜城内阙里街。”
或音què。
汉代有阙栩; 宋代有阙礼,高宗朝宦官; 明代有阙清,平凉知府; 清代有阙文,乾隆丁己进士; 又有阙岚,画家。


闕闕(阙)Què

罕见姓氏。《姓氏词典》、《汉语大字典》俱收载并注此音; 《姓氏考略》亦收并注其源。
或音quē,为现行姓氏。详见该条。

1.què ❶古代宮廟門、墓門前的高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臺,臺上起樓觀。以兩闕之間有空缺,故名闕或雙闕。班固《西都賦》:“放太紫之圓方,樹中天之華闕。”張衡《西京賦》:“正紫宮於未央,表嶢闕於閶闔。”
❷城樓。張衡《東京賦》:“殿未出乎城闕,旆已反乎郊畛。”
❸指皇帝之所居。張衡《西京賦》:“北闕甲第,當道直啟。”
2.quē ❶過失。李尤《函谷關賦》:“季末荒戍,墮闕有年。”
❷空。《漢書》司馬相如《上林賦》:“出乎椒丘之闕,行乎州淤之浦。”闕,兩山夾峙之空處。
❸同“缺”。班固《兩都賦》序:“然先臣之舊式,國家之遺美,不可闕也。”張衡《思玄賦》:“曰近信而遠疑兮,六籍闕而不書。”

“阙”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阙”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阙”的繁体字。

上一条: 下一条:
{}6674奇怪。江淮官话。安徽合肥〖〗。

见〔紫具闕〕

猶“除” 也。《周禮·夏官·槀人》:“凡齎財與出入皆在槀人,以待會而攷之,亡者闕之。” 鄭玄注: “闕,猶除也。”

古代名物 > 宫室類(下) > 闈闕部 > 觀闕 > 闕
闕  què

本指天子之宫應門外所置兩觀,懸法於其上,中間闕然爲道,以表宫門。後逐漸演變爲於宫殿、祠廟、陵墓前所設的高臺,通常左右各一,臺上起樓觀。以兩觀之間闕然爲道,故名“闕”或“雙闕”。多以石雕而成,作爲記官爵、功績及裝飾之用。亦有於大闕旁更建小闕者,稱“子母闕”。如東漢王稚子闕、高頤闕等。《詩·鄭風·子衿》:“挑兮達兮,在城闕兮。”孔穎達疏引孫炎曰:“宫門雙闕,舊章懸焉,使民觀之,因謂之觀。”《爾雅·釋宫》:“觀謂之闕。”《周禮·天官·大宰》“乃懸治象之法于象魏”漢·鄭玄注引鄭司農云:“象魏,闕也。”《三輔黄圖·雜録》:“周置兩觀以表宫門,其上可居,登之可以遠觀,故謂之觀,人臣將朝,至此則思其所闕。”徐鍇《說文解字繫傳》卷二十三:“蓋爲二臺于門,人君作樓觀于上,上員下方,以其闕然爲道,謂之闕;以其上可遠觀,謂之觀;以其懸法,謂之象魏。”

EA49
(一)que“阙”的繁体。
(二)que“阙”的繁体。
(三)jue“阙”的繁体。

闕quē,què

Q173
“阙”的繁体。

〖闕〗

(一)粵 kyut3〔缺〕普 què

❶ 古代宮門外兩邊供瞭望的樓台,中間有通道。許慎《說文解字》:「〜,門觀也。」(觀【粵 gun3〔罐〕普 guàn】:高的樓台。)司馬遷《史記.高祖本紀》:「蕭丞相營作未央宮,立東〜、北〜、前殿、武庫、太倉。」(蕭丞相:指蕭何。)
❷泛指帝王居住的地方,有詞語「宮〜」。蘇軾《水調歌頭》:「不知天上宮〜,今夕是何年?」

(二)粵 kyut3〔缺〕普 quē

❶ 通「缺」,缺口,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缺」。酈道元《水經注.江水》:「自三峽七百里中,兩岸連山,略無〜處。」(略:幾乎。)
❷ 通「缺」,少,缺少,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缺」。蘇軾《跋歐陽家書》:「昨書中言欲買朱砂來,吾不〜此物。」
❸ 通「缺」,損害,削弱,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缺」。左丘明《左傳.僖公三十年》:「若不〜秦,將焉取之?」
❹通「缺」,缺失,過失,這個意思後來被寫成「缺」。諸葛亮《出師表》:「必能裨補〜漏。」

闕阙,篆quē,què

[門(意符)+厥(聲符)→闕(《説文》:“闕,門觀也。從門欮聲。”闕:1.què古代宫殿等前面的建築,通常左右各一,兩闕之上砌樓觀,中間空缺,因而名爲“闕”,由於帝王的宫闕所在,又用以指京都〈天闕〉。2.quē與“缺”通,指缺點,錯誤,虧損。)]
《詩經·大雅·烝民》:“袞職有闕,惟仲山甫補之。”(周王龍袍破了,只有仲山甫能够補好。)
[春秋] 左丘明《左傳·襄公二年》:“以繼好、結信、謀事、補闕”(注:闕,過失。)
[宋] 岳飛《滿江紅·怒髮衝冠》:“待從頭、收拾舊山河,朝天闕。”

闕()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甲本卷後古佚書,西漢
五行皆刑(形)於闕(厥)内,時行之,胃(謂)之君子。

馬王堆漢墓帛書·老子乙本卷前古佚書,西漢
高而不已,天闕土<之>。

漢印文字徵
高闕。

漢印文字徵
闕中悁。

漢印文字徵
闕買之。

漢印文字徵
闕次夫。

侍御史李公闕,東漢
漢侍御史李公之闕。

桐柏淮源廟碑,東漢
開祏神門,立闕四達。

郃陽令曹全碑陽,東漢
存亡之敬,禮無遺闕。

元宥墓誌,北魏
彌慈衮闕,味此鹽梅。

陳天寳造像記,北魏
因茅齊都,輪官魏闕。
按: 構件“欮”訛作“報”。

元寧墓誌,北魏
暇寐龍門,振纓鳳闕,豈悟神祇,濫羅斯罰。

元仙墓誌,北魏
方振纓天闕,高步帝宫。

元濬嬪耿氏墓誌,北魏
整絺服於深閑,飛喈聲於天闕。

元悰墓誌,東魏
及其論道台階,補闕衮職,鹽梅自和,陰陽得序。

元湛墓誌,東魏
論道台階,補闕衮軄,送日騁步,摶風使翼。

叔孫固墓誌,東魏
借乞之書,日填於闕下。

竇泰墓誌,北齊
左右山川,顧瞻城闕。

李神符碑,唐
地迩文園,塋通神闕。

崔暟妻王媛墓誌陰,唐
慮闕温清,辭不拜職。
按: 構件“欮”换作“厥”。

陳君妻楊氏墓誌,唐
悲温清而永闕,痛倚盧之有虧。

段瑋墓誌,唐
清鳳闕之九城,肅龍荒於萬里。

越國太妃燕氏墓誌,唐
綿瓞與梓闕連高,有芑將棠陰並茂。
《説文》: “闕,門觀也。从門欮聲。”
“闕”字聲符“欮”隸、楷多省形,或訛作“報”,聲符功能喪失,唐代石刻或换作“厥”。
“闕”爲古代宫門、城門兩側所築高臺,上有樓觀。又借作“缺”。

☚ 闉   閞 ☛
00003844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4 16:3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