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长宁县志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光绪)长宁县志

四川地方志。清沈鎔经修,刘德姚纂。四卷,首一卷,末一卷。鎔经字芸阁,浙江乌程(今吴兴)人。同治进士。历官知县。德姚字彦弢,四川长宁人。光绪贡生。教谕。旧志创修于明万历,清康熙二修,道光又编定稿本。咸丰五年(1855) 苏泽珊复修。光绪二年(1876)沈氏奉檄编校重修,遂将苏志原版及沈鎔经定稿辑而补其遗,于光绪二年(1876)成书,约二十三万字。卷首有天文分星图一幅,县境、腰古堡等地图十八幅,风景图八幅以及星野、气候、𥘌祥。正文设地、人、政、言志四门。下分沿革、山川、八景、山志、水利、协防、秩官、科目、仕宦、节妇等八十六目。末卷含轶事、方言等曲目。气候载四季天气变化及疾病与气候关系。山川载八景及四十余山、水位置、特点,并附载诗文于其下。兵寇记明万历迄清同治间十次兵革大事。言志内容庞杂,收人物传记、游记、塔铭、诗、赋等数以百计。为该县文化、地理、建筑艺术等史料。是志纲目清晰,层次分明,记载详备,为该县较完整的志书。有光绪二年(1876)刻本,光绪七年重刻本,台北《中国方志丛书》本(缺页)。

长宁县志

十卷,清李绍膺、吴觐光修,金试重修,谢仲坑纂,楚元士续增修,邓风续纂。金试,江南休宁 (安徽休宁县)人,贡生,雍正九年 (1731)知县。谢仲坑,广东阳春人,解元,雍正六年 (1728)任教谕。民国三年(1914)因以江西、四川二省县名重复,改称新丰县。雍正间,修天下志,广东重修通志,檄征志稿于郡县,知县李绍膺与谢仲坑修辑,谢仲坑以纪述为底本,始成初编。吴觐光继任,以原稿相商,甫事点窜,即卸任。金试为知县,敦促修改。谢仲坑以两载之考据为考据。以十一州县闻睹为闻睹,体裁间参诸家,节目悉遵通志例。乾隆二十一年(1756)楚无士披阅县志,仅抄墨肆本而从未发刻,遂付剞劂,删繁冗,补缺略,不逾月书成。《长宁县志》雍正九年 (1731)刻本。全书共十卷,分:卷一疆舆志,卷二建置志,卷三赋役志,卷四学校志,卷五职官志,卷六选举志,卷七人物志,卷八风土志,卷九事物志,卷十艺文志。此志参考嘉靖杨鸣载《惠州府志》及新修通志、府志、《韶州志》等,参考卷案,纂辑而成。其名宦列传,本县官师及院宪之功在长宁者,已入省郡志中不再传。赋役盐铁悉遵《赋役全书》。今考长宁县,诸志皆不存,独赖此志。


长宁县志

十二卷,清曹秉让修,杨庚纂。曹秉让,曾任长宁县知县。杨庚,江安人,博学多才。长宁县志,旧有明嘉靖间县令吴师朱所纂钞本,经兵燹散佚无存。清康熙间,叙郡志中有长宁县志一卷,乃因旧志略加增损,又一百二十年而未修。曹秉让莅任,见百余年文献,多不可稽,因请邑人杨庚为主纂,设局修志,取旧志为蓝本,增以近百年新事,遂成新志。《长宁县志》嘉庆十三年(1808)刻本,共十二卷,分为:卷一,序、例、图考、星野、沿革、疆域、形胜。卷二,山川、风俗、物产、关隘、津梁、城池。卷三,公署、学校、祠祀。卷四,坊表、兵防、赋役。卷五,职官。卷六,选举。卷七,人物。卷八至卷十,艺文。卷十一,景致、寺观、仙释、丘墓。卷十二,古迹、祥异、外纪。此志体裁无差谬,文笔亦甚雅致,众人手笔,斐然可观。尚有民国八年 (1919) 铅印本流行于世。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6 13:4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