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首页  词典首页

请输入您要查询的字词:

 

字词 针灸资生经
类别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释义

针灸资生经

 《针灸资生经》系针灸学著作。宋王执中撰。刊于1220年,宋《郡斋读书志》最早著录。现存主要版本有元广勤书堂刻本,明正统十二年(1447)叶氏广勤书堂刻本、日宽文九年 (1669) 村上氏刻本、《四库全书》 本。1959年国内出版排印本。
 王执中(生卒年未详),字叔权,宋代瑞安(今浙江瑞安)人,宋代针灸学家。宋乾道五年(1169)进士,曾任澧州 (今属河南)教授。喜习医术,尤精于针灸。因对当时社会上重方药轻针灸的现象不满,遂根据个人长期临床经验,参照 《针灸甲乙经》等书,编成《针灸资生经》。
 本书7卷,卷1总列诸穴,仿 《甲乙经》、《铜人》体例,头、胸、背、腹部腧穴分部介绍,四肢部腧穴分经介绍,附经穴图48幅。卷2论述针灸法,内容为定穴、针忌、穴名同异和灸法应用。卷3-卷7分述各科病证。其中卷3记述虚损、消渴、大小便病证、遗精、痢、霍乱、胃痛、疟等;卷4记述心痛、神志病、中风、咳喘、积聚、水肿、鼓胀等;卷5记述诸痛证;卷6记述五官头面病证;卷7记述伤寒、黄疸、瘰疬、历节风、疔疮、癣疥及妇产科病证等。
 本书在学术上的特点,一是对腧穴详加考证。作者根据 《明堂》 上下经、《素问》、《甲乙经》、《铜人腧穴针灸图经》等文献,对穴位、取穴法、主治、禁忌等项,逐 一进行了认真的考订,共收载360穴。书中对历代文献没有收载的穴位和当时民间已经用之有效的别穴,也适当地选入。作者还从临床实际出发,择善而从,据理否定了《铜人腧穴针灸图经》中所云不宜针灸的 一些穴位。并不为旧说所拘,反对行针应避年月日时、人神等说法。二是证治内容广泛。书中所论,包括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病证达195种,并有附属各证。在治疗上,“凡百氏之说切于理,自己之见得于心者。悉疏于下”,较之前人,论治内容更为丰富。三是对于灸法的论述极为详尽,对后世很有影响。明《针灸聚英》、《针灸大成》和清《针灸集成》等书中有关灸法的资料,多引自本书。四是提倡综合治疗。作者推崇《千金方》“针而不灸,灸而不针,针灸而药,药不针灸,皆非良医”之说,注重针、灸、药并用。在论治各证时,某针宜否针刺,或必须综合治疗,都一一指明。书中引用方药甚多,而参考的方书,如《耆域方》、《陆氏集验方》、《玉道单方》等,均已亡佚,仅赖此书保存其部分内容。
 本书博采众家之长,又能不囿旧说,提出自己独到见解,是一部因病配穴、罗列详悉、内容丰富的临床针灸专著。故徐正卿序称: “针灸之书,至是始略备; 古圣贤活人之意,至是始无遗憾。”本书对针灸临床和文献研究,均有重要参考价值。

针灸资生经

针灸著作。宋王执中撰。七卷。执中字叔权,瑞安(今属浙江)人。乾道进士,曾任澧州教授。因对当时重方药轻针灸现象不满,遂参阅历代针灸文献,结合临床经验撰成是书。初刊于嘉定十三年(1220) ,共十五万八千字。卷一总列诸穴,附经穴图四十六幅。卷二论述针灸法及定穴、宜忌等。卷三至卷七论述各证的取穴与施治。是书因证配穴,内容丰富,不仅论述身体各部穴位主治和针灸方法,而且论述内、外、妇、儿、五官等各科病证。徐正卿序称: “针灸之书,至是始略备,古圣贤活人之意,至是始无遗憾。”王氏重视医疗实践,不拘泥旧说,纠正古医籍中的一些错误,在医界中产生深远影响。明代 《针灸聚英》、《针灸大成》、清代 《针灸集成》取材皆涉此书,有元广勤书堂刻本,明正统十二年(1447) 叶氏广勤书堂刻本,清 《四库全书》 本。

针灸资生经

针灸著作。7卷。宋·王执中撰。刊于1220年。本书广泛参考多种针灸文献,结合作者本人的针灸临床经验和心得,对针灸作了较系统的介绍。卷1论人体各部分的腧穴,并附图46幅;卷2论针灸法;卷3~7为多种疾病的针灸用穴。本书很重视医疗实践,对于灸法也有较详细的记述。作者提出不可拘泥于人神禁忌的主张。同时纠正了古书中的一些错误。建国后有排印本。

针灸资生经

书名。宋·王执中 (叔权)撰。有宋宁宗13年(1220年)和绍定4年(1231年)两种版本,7卷。是广泛参考针灸学文献结合作者自己的经验和见解编写而成。第一卷总载诸穴,卷二以后分论诸证,层次分明,条理清晰,容易读懂。头胸腹背诸穴,均按体位论述,只有四肢诸穴才按十二经记载。重视医疗实践,因而切合实用。

针灸资生经

七卷。宋王执中(生卒年不详)撰。王执中,字叔权,瑞安(今属浙江省)人,南宋乾道进士,官从政郎澧州教授。此书撰成于乾道间 (1165—1173),初刊于嘉定十三年(1220),共七卷,不著撰人姓名。初刊本序称东嘉王叔权作,绍定四年(1231)重刊序称澧阳郡博士王执中作。据考叔权为王执中字。此书卷一分部位论述头、胸、腹各腧穴,并分经络论述四肢腧穴,附入各种新穴位,腧穴图四十六幅。卷二论述针灸法及定穴、宜忌等。卷三至卷七论述各证的取穴与施治。作者重实践而不泥旧说,纠正了古代医籍中一些错误,如对魄户、大椎、巨骨、照海、申脉、肓门、鸠尾等腧穴的辨误,对足三里穴当以犊鼻下三寸为是的考证,都颇有见地。书中分列于各篇中的眉冲、明堂、当阳、穷骨、百劳等行之有效的别穴(即传统医籍不载的新穴位),在临床上和理论上均有价值。书中所述取穴标准: 取男左女右中指第二节内庭两横纹相去为一寸,谓同身寸,后世一直沿用。此书内容十分丰富,除论述周身穴位主治和针灸方法之外,还阐说各科诸种病证一百九十三种。徐正卿在初刊本序中称:“针灸之书,至是始略备,古圣贤活人之意,至是始无遗憾。”此书集宋以前灸法之大成,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是迄宋以前所未见的一部因证配穴,内容丰富的针灸学专著,对后世针灸学发展影响很大。明清之作,多取法于此书。有宋嘉定庚辰(1220)徐正卿初刊本,元刊广勤堂本,明刊麻沙本,1959年上海科技出版社铅印本。

针灸资生经zhēnjiǔzīshēngjīng

针灸著作。7 卷。宋·王执中撰。刊于1220 年。该书广泛参考针灸文献, 并结合作者的针灸临床经验编撰而成。内容包括腧穴、针灸法, 各种病症的针灸用穴等。书中很重视治疗实践,论述比较系统、全面, 对于灸法也有较详细的记述。新中国成立后有排印本。

针灸资生经

《针灸资生经》

《针灸资生经》系针灸学著作。7卷。宋·王执中撰。刊于1220年(嘉定13年)。卷1为俞穴的部位及主治,针灸法,按头、面、肩、背俞、侧颈项、膺俞、侧腋、腹、侧胁及手、足三阴、三阳分列诸穴,共收载360穴,并附经穴图46幅。作者根据各书所记撰说进行了讨论; 卷2为针灸须药,针忌,孔穴相去,定发际,同身寸等针灸方法;卷3~7分别论述虚损、劳瘵、肾虚、消渴……等临床各科病证共193种的取穴法和配方,作者还结合本人实践验案与有关文献、见闻等作了补充说明,并补充了一些行之有效的单验方。本书特点是收罗的临床资料比较丰富,又能不拘于前人旧说提出自己的独到的看法,因此有较高的参考价值。现存版本主要有元、明刊本及日本刊本。1959年国内又有排印本。

☚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   备急灸法 ☛
00013748
随便看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

 

Copyright © 2004-2024 Ctoth.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京ICP备2021023879号 更新时间:2025/8/15 13:04: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