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小平领导理论的特色
邓小平领导理论既继承了毛泽东领导思想,又有所发展并形成了自己的特色。
(1) 领导理论中的人民性。领导是人民的公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领导观。邓小平始终坚持领导干部与人民群众的统一,权力与责任的统一,民主与集中的统一。他反复告诫各级领导,权力来自人民,必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领导干部要对人民负责并接受群众监督。他提出领导就是服务,既规定了领导工作的任务,又明确了领导与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2) 领导理论中的科学性。主要表现在领导工作要按客观规律办事,即实事求是。同时,还表现为领导工作中的预见性。他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高瞻远瞩,提出了我国发展分三步走的战略,关于沿海地区和内地经济发展的战略,关于兴办经济特区的战略,他还预见我国对内经济搞活、对外经济开放的有关政策至少50年到70年不变。
(3) 领导理论中的求实性。邓小平以务实作风著称于世,他反对将理论作为教条,提倡理论联系实际,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处理国际、国内事务中,他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 “一国两制” 的原则,处理港、澳、台回归以后与大陆的关系; 提出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纠正过去关于战争爆发危险性的认识; 提出关于计划与市场的关系,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等。
(4) 领导理论中的创造性。在国内外事务中,邓小平善于把握时机,及时提出各种新思想、新办法、新观点,把我国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他提出的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关于改革开放的理论、关于经济特区的理论、关于“一国两制” 和平统一祖国的理论等都反映出他在领导工作中的创造性。
(5) 领导理论中的发展性。邓小平的领导理论,如同他的政治理论、经济理论、文化理论和军事理论一样,也始终处于不断发展和完善之中。他要求领导者的思想必须跟上客观形势的发展,要根据已经变化和正在变化的情况来实施领导,而且要求领导者面向未来,预见未来,加强领导决策的预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