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电影制片厂在1958至1990的三十多年期间,先后已有三个电影摄制机构启用 “辽宁电影制片厂”的名称。其一:1958年初,为反映农村出现的“大跃进”形势,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安波,借用中央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驻辽宁摄影站的技术力量,亲自编导并组织拍摄了大型纪录片《辽河在奔腾》和短纪录片《跃进短歌》,署名“辽宁电影制片厂”,交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向全国发行。同年8月,辽宁电影制片厂在沈阳市成立。并相继摄制了 《万吨巨轮》、《辽宁民兵》、《钢都十年》、《厂社一家》等新闻片、纪录片60余部,在省内外发行。1962年初,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决定对全国电影制片厂进行布局调整,命令辽宁电影制片厂立即停产下马。该机构即被撤销。其二:1980年3月,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辽宁省文化局决定成立电影故事片 《张志新》摄制组,由白晞(辽宁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经理)负责组织、筹备工作。由于剧本不理想,《张志新》摄制组决定改拍其他影片,并于1981年2月更名为 “辽宁电影故事片摄制组”,继而又改称“辽宁电影制片厂”。于1981年摄制了彩色故事片《水晶心》,1983年又拍摄了彩色故事片《车祸轶闻》,两片均向全国发行。之后即宣告解散。其三:1986年5月,中共辽宁省委、辽宁省人民政府决定由辽宁省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正式启用“辽宁电影制片厂”厂名及印章,同时保留“辽宁省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名称。详见“辽宁省科学教育电影制片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