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管子校正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管子校正 一名《管子正误》。《管子》校释本。二十四卷。清戴望撰。成书年代不详。 戴望,字子高。生卒年不详。德清(今属浙江省)人。清代中后期学者。曾从宋翔凤治《尚书》今文之学。为学极重门户之见,死守家法。曾于清同治中任金陵书局校勘。著有《论语注》、《管子校正》、《颜氏学记》等书。 《管子校正》本以唐房玄龄(或说唐尹知章)撰《管子》注本。房注本存八十六篇目,中有十篇文已佚,共分二十四卷。戴氏《校正》依房注本录《管子》文。房注本在清时版本颇多,戴氏采有宋本以作校正,并高度重视刘绩《管子补注》中的见解。他在撰写体例上不取常见的随文校订方式,而是在抄录房注本《管子》正文,注文一卷后,再对全卷分篇分章校订。在校勘中,戴氏取元刻本、朱东光本、刘绩本、宋本、中立本等版本相互校对;又大量引用《初学记》、《艺文类聚》、《太平御览》、《北堂书钞》等类书以及《鹖冠子》等古籍中所引的《管子》文进行校勘;也广泛吸收王念孙、丁士涵、高诱、俞樾、宋翔凤、张文虎、陈奂、洪颐煊、(日本学者)安井衡等人的校订成果;还重视用房玄龄注文参校正文。戴氏采获既广,发现亦多,更正错伪脱衍、字句次序颠倒者不下数千处。尚有缺文误字,不可确证者,也不轻加更易,皆标识于篇首,不强为附益。戴氏还依宋本据文意标识段落,以明章次,纠正当时各种版本段落分析太过之弊。 《管子校正》中还附录了汉刘向校雠《管子》的叙录,也附有明赵用贤刻房注《管子》时所作的《管子书序》。另录有《管子文评》,摘录了刘勰、孔颖达、叶水心、黄震等人对《管子》篇目和《管子》性质的有关评论。 《管子》一书多古字,本为难读,经长期流传错伪颇多。注家复谬于训释,益使后人疑惑,不可究知。戴氏《管子校正》是校勘《管子》的最有成就的著作之一。今人能阅读、研究《管子》,多赖此书之功。 《管子校正》主要版本有:清抄本。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同治十三年(1873年)刻本。民国间吴兴刘氏嘉业堂刻《吴兴丛书》本。民国十四年(1925年)上海源记书局排印本。民国十四年序香山黄氏愚室据刻本影印《清代学术丛书》本。民国二十年(1931年)上海大中书局排印本。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排印本。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上海世界书局排印《诸子集成》本。一九五八年中华书局重印《诸子集成》本。 《管子校正》注释书。 清戴望撰。《诸子集成》本24卷。 旧题战国齐管仲撰, 近人以为系战国秦汉时人假托之作。 对 《管子》, 旧有唐房玄龄注, 晁公武 《读书志》 以为唐国子博士尹知章所托。 其注讹谬穿凿甚多。 明刘绩作 《管子补注》, 简明贯穿, 多所发明。戴望依据宋本, 间采刘注,作 《管子校正》。书中正文下列尹注, 校正则总附于每卷之后。 其书刊定古字, 厘正章目,更易比次,间下己意。是书有同治11年(1872年) 刻本, 1925年上海源记书庄铅印本, 万有文库本等。 管子校正二十四卷。清戴望(1837—1873)撰。戴望,字子高,浙江德清人。清同治年间,任金陵书局校勘。著有《管子校正》、《颜氏学记》等多种著作。戴望对散录于群书中的 《管子》言论,加以整理,按照《管子》一书的编次顺序重新排列,附上自己的见解。还引用了刘绩、孙星衍、洪颐煊、王念孙、王引之、臧庸、吴志忠、俞樾等人的有关论述。《管子校正》有同治壬申 (1872年) 刊本、《吴兴丛书》本、《清代学术丛书》本、《诸子集成》本,《续四库全书提要》有介绍。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