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转房制度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转房制度凉山彝族奴隶社会的一种婚姻制度。按婚俗,诺合或曲诺等级中,死去丈夫的妇女仍在生育年龄,子女又尚未成人,必须转嫁给死者的同胞兄弟或远亲。一般先考虑转房给同胞兄弟,次及亲房,再次及于远房。先考虑平辈,也可转至长辈或晚辈。属家支内部事务,由父、兄等同家支头人商量决定。彝族谚语说: “牛死肉在,哥死弟在。” 他们认为妇女是花聘金娶来的,转房是丈夫家族的权利。在奴隶社会,男方视转房为理所当然,女方认为是一种义务。其后果是有时已婚男子造成重婚、夫妻之间年龄悬殊或早婚或使女方不称心等。 转房制度一种婚姻习俗。即寡妇例须转嫁给亡夫近亲的男一个男子。中国历史上匈奴、乌桓、突厥等族以及解放前彝、壮、黎、布依、毛难、哈萨克、鄂温克等族都有这种习俗。如川、滇大、小凉山的彝族,其转房顺序,先尽同辈,一般是亡夫的兄弟,如同辈无适当人选,依次亦可及于晚辈或长辈(亲生儿子及姑表婚子媳之于公公不得转房, 其余均无限制)。个别寡妇亦有不愿转房的, 但须经婆家及家支同意, 并退还聘金。这种婚姻习俗是原始社会群婚制的残余。在阶级社会里,妇女出嫁后被认为是夫家的财产,因此寡妇必须留在夫家内转嫁。转房常造成家庭不和、夫妻年龄悬殊以及一夫多妻等不良后果。解放后随着婚姻法的贯彻,此习俗已逐渐减少。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