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祭子跳底子tiáo jǐ·zi也谓“祭(地)祊(bēng)子戏”。本是古代在宗庙前、或祭坛旁祭祀活动时所演的一种戏,故称“祭祊子戏”或叫“跳祭子”。在关中今日已演化成一种民间艺术活动,社火的一种。大约多在春节正月份或庙会上演出的一种戏。这种戏,要求要在晚上地面上、灯火中演出,它不同于跑竹马、划旱船等活动,多有固定的曲牌唱腔,又有故事情节,所跳、所唱,没有弦乐之类乐器,只有铜器打擊樂器,要求演员只要踏上乐器的节拍就行。参见“祭子”。 《说文》:“祭,祭祀也。”《诗·小雅·楚茨》:“祝祭于祊,祀事孔明。”《广韵》:“祊,庙门旁祭。”《礼记·礼品》:“设祭于堂,为祊乎外。”郑玄注:“祊者,于庙门之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