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词 | 越巫 |
类别 | 中英文字词句释义及详细解析 |
释义 | 越巫 越巫古代讽刺故事。见明方孝孺撰《正学文集》。写越地有一巫,经常用跳大神的方法给人治病,他夸口说:“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一些年青人对他行骗很反感,想教训教训他。一天夜里,几个人分别藏在几棵树上。待巫路过时用沙石袭击了他,巫以为是真鬼来了,马上鸣角,且鸣且走。刚走一阵,树上又有沙石飞来,如是再三。到家后巫大哭。妻子问他怎么回事,他指指床说,赶快扶我上床,我遇上真鬼了。刚刚扶他上床,他就吓死了。他不知道他遇上的并不是鬼。 ☚ 善忘 梅谷化妻 ☛ 越巫 越巫明代寓言。方孝儒著。《逊志斋集》:越巫自诡善驱鬼物,人病,立坛场,鸣角振铃,跳踯叫呼,为胡旋舞,禳之。病幸已,馔酒食持其资去。死则诿以它故,终不自信其术之妄。恒夸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恶少年愠其诞,瞷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过,下沙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手栗气慑,不能角其角,铃其铃。既而铃坠,惟大叫以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于人甚哀。夜半抵家,大哭叩门。其妻问故,舌缩不能言,惟指床曰:“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胆裂死,肤色蓝。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 越车 越人遇狗 ☛ 越巫恶少年(11)愠其诞(12),(13)其夜归, 分五六人, 栖道旁木(14)上,相去各里所(15)。候巫过,下砂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16)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栗(17)气慑(18)不能角,角坠; 振其铃,既而铃坠,惟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19) 求救于人甚哀。夜半抵家,大哭叩门,其妻问故,舌缩不能言。惟指床曰: “亟(20)扶吾寝,吾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胆裂,死,肤色如蓝,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逊志斋集》) 注释 ①越巫——越地的巫师。巫:是旧社会以装神弄鬼、替人祈福免灾为职业的人。②坛场——建立在广场中的高台。在此是指巫作法事的地方。③角——巫师做法事所吹的号角。④振——摇。⑤跳掷——跳跃。⑥胡旋舞——一种旋转很快的舞蹈。在此是指巫上下跳跃左右摆动故弄玄虚的样子。⑦禳(rang)——祭祀以消除不祥和灾祸。⑧赀——同“资”,财物。⑨诿——推托。(10)夸人——向人夸耀自己。(11)恶少年——喜欢恶作剧以寻开心的年轻人。(12)愠其诞——恼怒他的荒诞。(13)(jian)——窥探。(14)木——树木。(15)相去各里所——互相之间的距离有里多路。(16)岑岑(cencen)——形容头脑胀痛。(17)栗——发抖。(18)气慑——恐惧,胆怯。(19)号——哭叫。(20)亟——快。 赏析 本文的特色是没有独立的议论,全文以生动的叙事取胜。作者叙事也别具一格,他在讲述一个首尾完整、风趣盎然的短小故事时,着重描摹故事主人公巫者的言行、心理和自欺欺人的性格特征。作者对巫者的讽刺与贬责也深深地寓托其中。 作者按照故事发展的自然层次,精细而生动地展现了巫者心理变化的历程。在巫者诡称善驱鬼,以此骗吃喝、骗财物没有被揭穿以前,作者描写了巫者不以其术为妄,到处自吹自擂、洋洋自得的情形。后来,在恶少年愤恨其荒诞,装鬼戏弄他之后,作者惟妙惟肖地用巫者的行动展示了他内心恐惧的不断演进。开始,他虽“心大骇”,还强作镇定,尚能吹角前行;继而,则自惊自吓,铃、角皆坠,甚至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把自己的脚步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山谷的回声都认为是鬼,只得哭喊着求救于人;最后则完全失去自控能力,被吓得胆裂而死。作者通过精采的描写,把巫者夜间的行程、心理变化、精神崩溃的历程与其骗术本质暴露的过程,十分自然地融为一体,用巫者自己的行动揭露了他自欺欺人的骗术。事实证明,他不是一个“善驱鬼物”者,而是一个并不知鬼为何物的真正怕鬼者,是欺人自欺而自食恶果的蠢人。全文用“巫至死不知其非鬼”的冷峭语言作结,更具有诙谐而尖锐的冷嘲意味。 本文自觉发挥了杂文面对现实、指摘时弊的作用。作者在写完本文 和另一篇《吴士》之后,曾有一段说明: “余见世人之好诞者死于诞,好夸者死于夸,而终身不知其非者众矣,岂不惑哉!游吴越间, 客谈二事类之,书之以为世戒。”很显然,作者所描述的故事是有社会的真实状况为根据的。他的创作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以“好诞者死于诞”的结果批评恶劣的世风,警诫世人不要为荒诞不经的事所迷惑。在封建迷信盛行的旧时代,作者的见识高人一等,对现实的批评也有的放矢,很值得我们借鉴。 越巫恶少年愠其诞,瞷其夜归,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候巫过,下砂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且角且走。心大骇,首岑岑加重,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又施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慄气慑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惟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于人甚哀。夜半,抵家,大哭叩门,其妻问故,舌缩不能言,惟指床曰:“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胆裂死,肤色如蓝。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逊志斋集》 作者生活的年代,宗教迷信十分流行,凡民百姓受其愚弄,“尊而信之,奉而神之,以至悖于常理,死而不悟”。作者有感于此,写下这篇寓言,希图唤起人们的惊觉。 本文描述故事时,十分重视人物行为的动态描写。例如,为了显现巫人“自诡”,作者着重写他立坛场、鸣角摇铃、跳掷叫唤、跳胡旋舞等一连串行动; 为了显示少年人对巫人欺妄行为的憎恶、愤恨和嘲笑,作者着力写他们夜间的窥伺、栖身树上、每隔一段路撒一阵砂子的行为; 巫人受到惊吓后,作者几乎没有一句话写他抽象的思想和内心活动,而全是写他如何吹螺摇铃,怎样坠落家伙,怎样号叫啼哭,最后“扶至床”、“肤色如蓝”,一命呜呼! 通读全文,人物的动作性和事物的可见性,犹如一个个活动的镜头连续地显现在面前。由于文章的主旨在于讽刺,作者描写巫人的狂妄、少年人的行为、巫人的慌张,用的都是漫画化的喜剧性情节。一个以驱鬼为生的巫人最后疑鬼而死,这种强烈的对比,本身就有浓郁的讽刺意味,包含着深刻的幽默感,因而读来令人忍俊不禁。 越巫 越巫自诡善驱鬼物〔2〕。 人病,立坛场〔3〕,鸣角振铃〔4〕,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5〕。 病幸已〔6〕,馔酒食,持其赀去〔7〕,死则诿以它故〔8〕,终不自信其术之妄。 恒夸人曰:“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9〕。 ” 恶少年愠其诞〔10〕,��其夜归〔11〕,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相去各里所〔12〕。 候巫过,下砂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 且角且走〔13〕,心大骇,首岑岑加重〔14〕,行不知足所在。 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慄气慑〔15〕,不能角,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惟大叫以行。 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 号〔16〕,求救于人甚哀。 夜半,抵家,大哭叩门。 其妻问故,舌缩不能言,惟指床曰:“亟扶我寝,我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胆裂死,肤色如蓝〔17〕。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1〕本文选自《逊志斋集》。方孝孺于文后附有这样一段说明:“有《越巫》、《吴士》二篇,余见世人之好诞者死于诞,好夸者死于夸,而终身不自知其非者众矣,岂不惑哉! 游吴越间,客谈二事类之,书以为世戒。”可见文章旨在讽刺那些好诞者。越巫,即越地的巫。古时迷信活动盛行,有些人以降神驱鬼为职业,人们称这些人为巫。 男巫又称“觋”。 方孝孺(公元1357~1402),字希直,宁海(今浙江宁海)人。 自幼聪颖好学,少从师宋濂,早享盛名。洪武年间为汉中府教授,建文帝时任侍讲学士。 燕王朱棣(成祖)起兵人金陵逐建文帝夺取政权,命他起草登极诏书,因不从被杀。 著有《逊志斋集》。 〔2〕自诡:自己诡称。 〔3〕坛场:这里指巫者作法事的地方。 〔4〕鸣角振铃:吹角摇铃。角,用动物角制成的乐器。 〔5〕胡旋舞:古时一种多旋转动作的舞。这里指狂乱旋转地跳。禳(rang):祈祷消灾免祸。 〔6〕病幸已:病侥幸好了。已,止。 〔7〕赀:通“资”,钱财。这里指酬劳的财物。 〔8〕诿以它故:用其他原因来推托。诿,推托。 〔9〕莫敢我抗:“莫敢抗我”的倒文。 〔10〕愠:讨厌、怨恨。诞:荒诞,欺诈。 〔11〕��(jian):窥探。 〔12〕去:距离。里所:一里左右。所,表示约数的虚词。 〔13〕且角且走:边吹角边跑。角,用作动词,即“吹响角”。 〔14〕首岑岑:头麻木胀疼。 〔15〕气慑(she):吓得不敢出气。慑,恐惧。 〔16〕号(hao):大声哭喊。 〔17〕肤色如蓝:即皮肤发青。 作者以对越巫自欺欺人行为的描写,揭露和讽刺了社会上那些欺妄而执迷不悟的人。越巫自认为“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并为获取酒食钱财而以骗术行骗。这位“终不自信其术之妄”的越巫,结果竟被愠其诞的少年们吓裂了胆,且“至死不知其非鬼”,真是可卑又可怜。文章篇幅短小,立意鲜明,故事情节完整,描写细致生动。作者通过对越巫心理、动作、行为等的具体描绘,不但将此虚妄而执迷不悟者的丑态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同时又具有多层次的象征意义,发人深省。 越巫[明] 方孝孺 越巫自诡善驱鬼物②。人病,立坛场③,鸣角振铃④,跳掷叫呼,为胡旋舞禳之⑤。病幸已⑥,馔酒食⑦,持其赀去⑧;死则诿以他故⑨,终不自信其术之妄。恒夸人曰⑩:“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11)。” 恶少年愠其诞(12),瞷其夜归(13),分五六人栖道旁木上(14),相去各里所(15)。候巫过,下砂石击之。巫以为真鬼也,即旋其角(16),且角且走(17)。心大骇,首岑岑加重(18),行不知足所在。稍前,骇颇定,木间砂乱下如初。又旋而角,角不能成音,走愈急。复至前,复如初。手栗气慑不能角(19),角坠;振其铃,既而铃坠,惟大叫以行。行,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号求救于人甚哀(20)。 夜半,抵家,大哭叩门。其妻问故,舌缩不能言,惟指床曰:“亟扶吾寝(21),吾遇鬼,今死矣。”扶至床,胆裂死,肤色如蓝。巫至死不知其非鬼。 〔注释〕 ①本篇选自《逊志斋集》。越巫,越地的巫。巫,以降神驱鬼来骗钱的迷信职业者。②诡,诈称。③坛场,作法的场所。④鸣角,吹海螺。振铃,摇铃。角、铃都是巫装神弄鬼时用的法器。⑤胡旋舞,原是唐代西北少数民族的一种舞蹈,姿态多快速旋转动作。这里泛指巫手舞足蹈。禳(rang瓤),祈祷消除灾殃。⑥幸,侥幸。已,停止。⑦馔(zhuan赚),吃喝。⑧赀,同“资”,财物。⑨诿,推托。⑩夸人,向人夸耀。(11)莫敢我抗,不敢反抗我。(12)愠(yun运),恨。诞,荒诞。(13)瞷(jian谏),窥伺,偷看。(14)栖,栖息。(15)去,离。里所,一里左右。(16)旋其角,旋转地吹他的海螺。(17)角,作动词用,吹角。(18)首岑岑,头脑发胀。(19)栗,发抖。慑,恐惧。(20)号(hao豪),大声哭叫。(21)亟(ji极),赶快。 〔分析〕 本文记叙了一个生动有趣的故事,越巫自欺欺人,最后自食其果。文章短小精悍,可分上下两段,上段写其“害人”,下段写其“害己”。上段又分四层:自诡、禳病、效验、夸人。开篇介绍越巫,只一句“自诡善驱鬼物”,干净利落。写其禳病,则“鸣角振铃,跳掷叫呼,为胡旋舞”,见形闻声,仿佛真的“驱鬼有术”。那么“效验”呢? 无非两种:侥幸病愈,就大吃酒食,拿走钱财;病人死了,就推说别有缘故,而决不是法术不灵。明明虚假,还常夸口:“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四层意思“顺流”而下,不枝不蔓。自吹自诡,写其虚妄;驱鬼跳叫,现其丑态;贪利误命,显其恶劣;以术夸人,见其愚顽。然则其人下场,隐然可以预见。果然,“夸人”引来“惩罚”,开启下段。 下段分三层:恶少布置惩罚、越巫归途受惊、越巫抵家即死。第一层叙述简约,却交待了惩罚的动因、时机、地点、方式。第二层最精彩,又分四小层写出,一是初遇砂石袭击时的反应:“以为真鬼”,“且角且走,心大骇”,“行不知足所在”。二是“稍前,骇颇定”,张而有弛,随即又张:“角不能成音,走愈急”。三是“复至前”,这次是连角和铃也吓丢了,“惟大叫以行”。第四小层变换笔墨:不“下砂石”了,但“闻履声及叶鸣谷响,亦皆以为鬼”,真是风声鹤唳,草木皆兵,以至于“号求救于人甚哀”。这四小层描写精细,照应严密,错落有致,动作心理,惟妙惟肖。其受惊程度则层层加深,为下文写“死”张本。语句短促明快,颇见氛围。第三层是故事结局。“大哭叩门”,“舌缩不能言”,极写其丧魂落魄,以至“扶至床,胆裂死,肤色如蓝”。“胆裂色蓝”并不科学,但很形象,仿如亲见。“巫至死不知其非鬼”,卒章“点睛”,意味深长。 文中讽刺和夸张手法十分成功。让人物言行前后矛盾,就有很好的讽刺效果。刚刚自夸“我善治鬼,鬼莫敢我抗”,归途上以为真有鬼了,却惊恐万状,大呼救命,就使其“牛皮”不攻自破。上文写他“自诡善驱鬼物”,“鸣角振铃”,煞有介事,而归途上“旋角”“振铃”都没用,后来连家伙也吓丢了,这就戳穿了他为人“驱鬼”的把戏。越巫确实信鬼,结果把少年的“恶作剧”当作真鬼,竟被吓死,“至死不知其非鬼”,这也讽刺了他迷信虚妄之深。夸张主要见于归途怕“鬼”、惊恐而死的描写中,他被吓得“行不知足所在”,“手栗气慑”,“大叫”,“号求救”,“大哭”,“舌缩不能言”直至“胆裂死”,都带漫画手法和喜剧色彩。由于讽刺夸张运用得法,文章便富有幽默感,读者自会发出会心的笑声。 作者在本篇和另一篇《吴士》的后面附有一段小记:“右《越巫》,《吴士》二篇,余见世人之好诞者死于诞,好夸者死于夸,而终身不自知其非者众矣,岂不惑哉? ……书以为世戒。”可见本文是讽刺那种“好诞而死于诞”,却“至死不知其非”的人,并用以警戒世人。因此本文至少有两方面的教育意义:一是在当时迷信成风的时代,具有破除迷信、劝戒世人不要信鬼信巫的作用;二是告戒世人不要被社会上一些邪说歪道所迷惑以至陷溺其中不能自拔,否则必然会以自欺欺人始,以害人害己终。这点在今天也有现实意义。因而这篇短文虽为杂著,实际上具有寓言的性质。 巫者【同义】总目录 巫者越巫 越巫 越巫越地旧俗好巫术,“越巫”遂为巫者的代称。唐·李商隐《异俗》诗之二:“户尽悬秦网,家多事越巫。” ☚ 神相 端公 ☛ 越巫 越巫汉代壮族先民巫觋。越巫主要是从事鸡卜祭鬼、请神驱鬼等巫术活动。《史记》早有记载。明邝露《赤雅》评价越巫时说:“汉元封二年(前109年)平越,得越巫,适有祠祷之事,令祠上帝,祭百鬼,用鸡卜。斯时方士如云,儒臣如雨,天子有事,不昆命於元龟,降用夷礼,廷臣莫敢致诤,意其术大有可观者矣。” ☚ 巫 师巫 ☛ |
随便看 |
|
文网收录3541549条中英文词条,其功能与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牛津高阶英汉词典等各类中英文词典类似,基本涵盖了全部常用中英文字词句的读音、释义及用法,是语言学习和写作的有利工具。